陈芸:才情堪比李子柒,极力为夫纳妾,却为何得罪了公婆?

一赫看情 2024-09-10 16:46:46
“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会生活,懂情趣,有才情

她是一个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普通女子,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说到可爱,李子柒也当之无愧,她众多的粉丝中有人直言“娶妻当娶李子柒”,因为她不仅外表美丽,而且似乎无所不能,农家的生活在她的日子里竟然可以过得那么雅致!那么,陈芸呢?

陈芸,永远活在《浮生六记》中。《浮生六记》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沈复,一位生活在清朝乾嘉年间的苏州文人。

陈芸是沈复的表姐,两人青梅竹马,婚前婚后的生活都有不少的乐趣。

婚前有一次,沈复到陈芸家去玩,肚子饿了找东西吃,婢妪拿出枣脯给他吃,他嫌太甜。陈芸就悄悄地把他拉到自己的闺房,拿出热粥和小菜给他吃,陈芸的堂兄进来后就打趣她,说刚才向她要粥喝,她说没有了,原来是给自己的小丈夫留着呢!说得陈芸很窘迫,家中上下都在大笑。

她是一个爱生活、会生活、懂得生活情趣的人。她可以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她懂得园林的妙处,还自制了“梅花盒”,发明了“活花屏”,且谙熟美食,能自制“荷香茶叶”。如果她生活在今天,也能像李子柒那样用视频拍下制作荷香茶叶的过程吧!清苦的生活因为她的善良聪慧和对生活的热爱而依然优雅有趣。沈复常有些朋友来家中喝酒吟诗,陈芸总是下厨招待,还会给他们温酒。

夫妻俩都喜欢弄些花花草草,沈复的桌子上总是摆着花,陈芸说,可惜没有虫子,少了些生趣。沈复说,可是虫子会乱爬乱飞呀!陈芸就做了标本,比如螳螂、蝴蝶、蝉,这些虫子,都可以做成标本扣在花丛里,趴在叶子上或是抱着花梗,活灵活现,人见人爱。

不止是会生活,更有才情。陈芸的才情,幼小时便显露锋芒。

牙牙学语时,大人教她读《琵琶行》,她很快就能背诵。她的女红娴熟,一家三口仰仗她灵巧的十指维持生计。她还曾写下“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她对杜甫和李白的诗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激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沈复问她为何独爱李诗,她回答:“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

可惜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陈芸的才情并不能得到绽放。

爱夫之至,善良贤淑,却得罪了公婆,穷困潦倒,凄凉离世

陈芸爱夫之至,婚前一碗粥可见一斑,婚后为夫纳妾更可为证。陈芸为沈复谋得一个貌美又聪慧的女子憨园,但憨园后来被一富贵人家夺去,沈复对此倒不是很在乎,陈芸却耿耿于怀,终日不得开颜。或许是因为憨园是深得陈芸喜欢的女子,觅之不易,当初她也答应过陈芸要成为沈复的妾。可是最终失信于她,对于重情义的陈芸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打击。

很多夫妻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越久,感情越淡。而陈芸和沈复夫妻恩爱,举案齐眉,时间越长感情越深。甚至于两人在房间、庭院或路中碰面,都要握手相问。有一年七夕,夫妇俩各执一枚写有“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印章,赏月纳凉,祭拜织女星。可如此情深意笃的夫妻,并没有得到父母和上天的眷顾。

穷困潦倒的生活皆因陈芸得罪了公婆而始。

沈复陪父亲在外做官期间,因为陈芸会笔墨,公公就让她代替婆婆写家信。后来家中偶尔有人闲言碎语,这让婆婆起了疑心,以为陈芸叙事不当,就不让她代写了。公公看到家信都不是儿媳妇代写的,就发怒了,沈复想为妻子辩白,陈芸却阻止他:“我宁愿受到公公的责备,也不想失去婆婆的欢心。”

后来又因为公公纳妾一事得罪了婆婆。

沈复跟随父亲在扬州做幕僚时,沈复按照父亲的心意要陈芸为公公物色一个人服侍他在外的起居生活。陈芸便为他挑中了一个女子,但她认为此事成功与否还不确定,就没有及时告诉婆婆,当那个女子到他们家时,陈芸只说是娘家的邻居,来这玩耍的。等到公公吩咐沈复接那女子去扬州官署,陈芸又听从旁人建议,说这女子是公公之前就相中的。后来婆婆看见了那女子,就问陈芸:“这女子不是你邻居家来玩耍的吗,为什么娶了她呢?”为此,陈芸又一并失去了婆婆的欢心。

后来又因陈芸给沈复的信中,写到了沈复弟弟借钱由她担保的事,还有婆婆认为公公身体不好是因为纳妾的缘故,陈芸想出计策让那女子离开公公。不幸的是,这封信被公公拆开看了,他非常生气,询问借钱一事,沈复的弟弟却说不知道。于是公公向沈复数落了儿媳妇许多的不是,并要赶她出家门。

从此夫妻俩开始了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愁苦日子。他们只能借住在朋友家,加上沈复几年间都没有差事可做,靠着在家里开个书画铺子艰难度日,而且还是欠了外债。而陈芸体质瘦弱,加上娘家的弟弟离家出走未归,母亲因此病逝,她也悲伤过度,积郁成疾,落下了吐血的毛病,这身体状况和林黛玉何其相似啊!看到家中光景惨淡,一双儿女也未成年,陈芸坚决不看病不吃药。

被公公再次赶出家门前,夫妻俩安排好十四岁女儿的终身大事,嘱咐她一番。五鼓十分,陈芸和儿子相别,暖粥共啜,陈芸强颜而笑:“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名《吃粥记》矣。”何等凄惨!谁知这母子一别,已成永诀!

41岁的年纪,陈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的善良贤淑更体现在临终对丈夫的一番肺腑之言:“人生百年,终归一死。今中道相离,忽焉长别,不能终奉箕帚、目睹逢森娶妇,此心实觉耿耿。”

临死前,陈芸还在自责,说自己只要还有一线生机,都不会惊动夫君的。“夫君你只能在外颠沛流离,都是因我不好,得罪了公婆。我死了之后,夫君可以挽回父母的心。他们年事已高,夫君应该早点回去。希望你可以找一个德容兼备的女子续弦,侍奉双亲,抚养孩子,我也就瞑目了。”

这一番临终遗嘱何等情真意切!惦念着儿子,牵挂着公婆和丈夫,但是纵然万般不舍,终要离别!“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读到此处,令人想起《红楼梦》,林妹妹一死,尘世繁华终将成一梦;《浮生六记》陈芸一死,昔日缠绵情趣若浮生一梦。

此后余生,没世不忘,怨只怨:太善良,不逢时

对于妻子的离世,沈复写道:“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话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不是恩爱夫妻不到头,而是不到头的恩爱夫妻格外令人动容。比如苏东坡和他的妻子王弗,比如台湾已故女作家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

沈复丧妻之后又经历丧子之痛,此后纵是行走于他所爱的天地山川之间,恐怕也少了许多情趣,总会“不思量,自难忘”,只能孤苦终其一生。人生如沧海一粟,沈复如不以文记载,他的一生也不过灰飞烟灭,幸而他知“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才得以让后世见识一位善良、聪慧又有情趣的女子。

然而,陈芸的凄凉结局又是那个时代大多数普通人的命运结局。她的善良使她不为自己辩白一句,为了讨好公婆却最终两边不讨好。走不了仕途经济的文人只能落魄,这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的必然命运。沈复落魄,陈芸当然只能跟着受苦。

如果陈芸和沈复生逢今世,他们一定会生活得幸福美满吧!你说呢?

本文所用插图来自网络。

本文作者简介:喜欢读书和写作,爱好旅行和朗读的中学语文老师。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