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这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土地,在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中,成为了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的军工企业,其中,湖南建华机械厂(军工代号9624)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家工厂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因其独特的车间建设方式和残存的石刻文物而显得尤为特殊。
三线建设中的湖南建华机械厂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为加强国防、应对外部威胁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这一时期,湖南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要区域,一批批军工企业在湘西、湘南等地悄然兴起。建华机械厂,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于1966年在永州市零陵县(今零陵区)城南13公里的富家桥破土动工。
建华机械厂的建设,得到了吉林江北机械制造厂(524厂)的大力支援,湖南省统计局也派遣了大量技术骨干参与援建。这家工厂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引信等军工产品,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建华机械厂的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车间建溶洞,独特的选择
建华机械厂的主要车间,建在一个名为“淡岩”的大型天然石灰岩溶洞中。这个溶洞面积约1000平方米,每年中秋午夜,月光从洞口射入,形成半月形状,故有“淡岩秋月”之称,这一景观也成为了永州八景之一。
选择溶洞作为车间建设地点,并非一时之举。在那个文物保护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年代,这个天然石灰岩溶洞因其隐蔽、分散的特点,成为了建设生产车间的理想选择。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改造,建设者们将这个天然洞穴转变成了适合生产车间的空间。他们修整了地面,搭建起工作区域,安装了所需的机器设备和生产线。然而,车间的建设也导致岩洞内很多文保石碑遭到破坏,这成为了历史的遗憾。
残存石刻,历史的见证
淡岩溶洞不仅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更因其内丰富的石刻文物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记载,淡岩早在秦代就有人类活动,但盛于宋代、明代。很多大诗人、大书法家都曾游览这里,并留下名传后世的诗句。黄庭坚曾在这里留下“淡山淡姓人安在,徵君避秦亦不归”、“阆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淡岩天下稀”的千古绝唱。
然而,随着建华机械厂车间的建设,这些珍贵的石刻文物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原有宋代至清代石刻200余方,如今仅存35块。这些残存的石刻,成为了历史的见证,默默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
艰苦奋斗,铸就辉煌
建华机械厂的建设过程,是一部充满艰苦奋斗的历史。在那个电力供应、建筑设备、人员、后勤物资都极度紧缺的年代,建设者们几乎用最原始的生产工具完成了整个厂区的建设。他们没有挖掘设备,就用镐头、铁锹、锄头一锹一镐地挖;缺少渣土车,他们就肩挑背扛,将一块块石头、一筐筐泥土运到指定地点。
住的是席棚子,吃的是粗茶淡饭,喝的是山泉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者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于1969年5月基本完成了厂房建设。他们的奋斗精神,成为了建华机械厂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的记忆,未来的展望
如今,建华机械厂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战略的调整,这家曾经为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军工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虽然车间已经从淡岩溶洞中搬出,但那段历史却永远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残存的石刻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它们不仅见证了建华机械厂的成长历程,更成为了永州乃至湖南的一张独特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