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子系统和其他设备来说,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就是核爆炸或使用专门武器时产生的电磁脉冲。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抵御这种脉冲,科学家们也在不断积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我国的科研机构在这个方向上积极开展工作。最近,他们在试验场的条件下对这类最新研发成果进行了成功测试。
神秘活动
据国外消息,中国科研机构积极致力于研发基于电磁脉冲(EMP)的武器,同时也在寻找抵御它的方法。在抵御电磁脉冲这个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已经在试验场进行了全面测试。
9 月 20 日,香港《南华早报》在其文章中9 月号学术期刊《无线通信技术》上的一篇报道。这篇文章描述了在试验场对抵御电磁脉冲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研究和测试的结果,这些成果可用于军事领域。
根据《无线通信技术》和《南华早报》的信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为这些研究开发并提供了物质支持。该公司是中国特种电子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很可能这些新的项目是应军方要求而创建的。
最近,一些技术样本被运送到了军队的一个试验场。在空军代表的见证下,对新设备在电磁脉冲影响下的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遗憾的是,公开的报道中没有列出在最近的测试中使用的具体设备和技术样本。不过,报道介绍了新的技术和保护手段。据说,新的研发成果表现良好,成功地保持了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为《无线通信技术》文章中,特别强调了我国电子研发人员最近取得的成功的重大意义。测试结果展示了我国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其科研和工业的潜力。
保护方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生产各种军用电子设备和系统。然而,最近测试中使用的产品类型并没有透露。学术期刊的文章中提到了某些通信手段的应用。同时也揭示了保护它们免受负面影响的方法。
为了保护天线设备免受过多电磁辐射,创建了一个新的接地系统。这个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没有透露,但据说它能有效地将多余的电流导入地下。这样,天线就能保持正常工作,并在正常条件下保持所需的灵敏度水平。
这样的接地系统可以集成到各种配备不同结构和用途天线的电子设备中。预计它们将为系统提供保护,防止通过最脆弱的部分受到攻击。
在最近的研究中解决的第二个问题被称为“后门入侵”。这个问题的本质很简单。放置各种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机舱和外壳有标准的屏蔽。然而,在这些外壳的结构中可能存在缝隙、工艺孔和其他脆弱的地方,电磁脉冲可以通过这些地方渗透到受保护的空间内并损坏设备。
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专家们开发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防止不必要的辐射渗透。这个措施包括各种结构解决方案、用于外壳和屏蔽的新材料,以及改进的部件连接方法。
特别关注了外壳和机舱的焊接方法。采用新技术焊接的焊缝提供了连续的连接,没有给电磁脉冲留下哪怕最小的“漏洞”。
新的方法和手段在比通常更严格的条件下进行了测试。根据中国和外国现行标准,电子设备在电场强度高达 50 千伏/米的情况下应保持正常运行。然而,在对实验样本进行电磁脉冲模拟时,施加了 80 千伏/米的电场。
尽管承受了更高的负荷,测试设备仍然保持正常运行。特别是,实验系统的电子设备和天线没有受到损坏。在产生干扰的电磁脉冲停止后,它们恢复了无线电频道并继续交换数据。
威胁与应对
有针对性地使用电磁脉冲进行战斗的想法由来已久。在核武器试验的早期阶段,就出现了电子设备损坏和无线电通信中断的情况。那时就产生了制造专门用于摧毁电子系统而不是破坏地面目标的特殊核弹头的想法。
电磁脉冲武器的概念得到了发展。提出了各种核武器和所谓的爆炸磁发电机的变体,能够瞬间产生强大的脉冲。根据一些数据,一些开发项目甚至进行了试验场测试,并总体上证实了计算特性。
然而,据所知,真正的电磁脉冲武器样本尚未被采用并装备部队,也没有超出实验室和试验场的范围。结果,电磁脉冲目前仍然只是核武器的副作用,而用于影响电子设备的是电子战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缺乏专门的电磁脉冲武器并没有阻止对这种威胁的保护手段的开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创建并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技术、设备和物体免受电磁影响的解决方案。
主要的保护方法是屏蔽。敏感设备被放置在一种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外壳中,这种外壳承受电磁脉冲的冲击,使设备保持安全。另一种保护方法是正确选择电路技术和组件基础。正确设计的设备能够承受一定的负荷。
最近的中国研究和实验似乎没有引入全新的解决方案。然而,披露的信息表明,现有的想法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对它们的改进和完善可以显著提高保护特性。
实际问题
显然,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和其他中国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在致力于完善对电磁脉冲的保护。今年早些时候进行的测试是这些研究的又一成果。在实际条件下对新解决方案进行了测试,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显然,这项工作不会就此结束。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和组件将开始在实际中应用。根据中国公布信息的典型方式,可以推测这个过程已经开始。可以预期,在可预见的未来,解放军将开始接收具有改进的电磁脉冲保护功能的通信系统、雷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