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件器物总是要追根溯源的,对于瓷器上的款识也是。
我这里所说的官款是“永乐年制”,“大明正德年造”“大明成化年制”“康熙御制”“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之类的官家款识。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也许永乐年制青花压手杯是最早的官款实物。
永乐年制青花压手杯
碗内心永乐年制款识
《吕氏春秋·孟冬纪》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可见在战国这个留”工名“的制度,已经流行并成为定式。在当时青铜器,砖,瓦上都有实物见证可靠。
那么,在瓷器上”留名“源于何时?
唐之前,虽有长篇铭文,大多也是记叙性质的文字。如唐之后,有实物刻制铭文。如下图:
底刻”杜家花枕“铭绞胎瓷枕(唐代.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长沙窑常见诗画图文: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入宋之后,瓷器上的铭文多起来。
”咸平元年“铭绞胎团花舍利匣(收藏于河南省博物院)
”咸平元年“这种款识算不算官款?
在磁州窑上有绘画,有诗文,也有”张家造“,”赵家造“”刘家造“的铭文。
宋 磁州窑张家造款兔纹磁枕(加州拍卖拍品)
汝瓷上有”蔡“,”奉化“,"寿成殿皇后阁"刻款,这些都是烧成后,再刻上去的。
刻”甲乙丙丁“铭的是乾隆皇帝所为。
奉华款汝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定窑上也有”新官“,”官“,”尚食局“,”尚药局“,”食官局正七字“等铭文,这些都是在烧制前刻在足底的。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
底部”官“字款(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另外还有烧制后再刻的”会稽郡“,”凤华“,”慈福“,”寿成殿“,”聚秀“,”禁苑“,”德寿“等铭。
钧瓷,建窑,都有铭文。如:钧瓷的”风华“和”省符“,建盏的”供御“”进盏“等。
到了元代,卵白釉瓷器上有”枢府“,”太禧“,”东卫“等铭文,青花纹饰丰富,如:
青花龙纹大瓶(大维德基金会收藏)
其中一件的颈部记有六十二字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瓷器上的铭文,至此大致脉络清晰,而前文所说的官款,是否真正产生于明代永乐?
又记载”宋.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真宗赵恒命景德镇烧造御器,所造进贡瓷器的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又见景德元年,景德年造款识。不知可否?如真有实物存世。却是标准官款的肇始。
而自永乐年开始,官款标准制式逐渐完善,所以普遍认为官款肇始于永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