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有他心通者,即于彼心识影子中,明明朗朗见之

南无地藏王菩萨感恩父母 2024-10-21 17:33:27

印光法师:有他心通者,即于彼心识影子中,明明朗朗见之

净土十三祖

36、复永嘉某居士书四(第二部分)

【原文】

他心通有种种不同,且约证道者说。如澍庵无论问何书,即能一一诵得清楚,一字不错。其人素未读书,何以如此。以业尽情空,心如明镜。当无人问时,心中一字亦不可得。及至问者将自己先所阅过者见问,彼虽久而不记,其八识田中,已存纳此诸言句之影子(看佛经亦如此,古人谓一染识神,永为道种,当于此中谛信)。其人以无明锢蔽,了不知觉。而此有他心通者,即于彼心识影子中,明明朗朗见之。故能随问随诵,一无差错。即彼问者未见此书,亦能于余人见者之心识中,为彼诵之。此系以他人之心作己心用。非其心常常有如许多经书记忆不忘也。凡夫不了,将谓有许多奇特。究其实只是业消慧朗,障尽智圆耳。

【白话文】

他心通有种种不同,这里且就证道人来说。比如澍庵,无论问他什么书,他都能当下一一背诵清楚,一字不错。而他从未读过书,为何能如此呢?因为业尽情空,心如明镜。当无人问时,心中一个字也没有。等到有人将自己先所读过的书来问他时,此问话人自己虽然因为时间已久而不记得,但其八识田中,已保存了他先前所读过的这些言句的影子(不但看过的书留有影子,看过的佛经也如此。所以古人说,一接触佛法,就在八识田中留下永远不会消失的成佛种子。应该从此深信不疑)。那问话人因为烦恼无明锢蔽(对于八识田中存有的东西),自己毫无知觉。而此有他心通的人,就在问话人八识田的影子中,明明朗朗地看见了。故而能随问随诵,毫无差错。即便提问的人没有见过此书,有他心通的人,也能从其他见过此书的人的心识中,照样为他一字不差的念诵出来。这是以他人之心作自己心用。并不是有他心通的人心中常常有许多经书记忆不忘。凡夫不明白,还以为有许多奇特呢。说到底,不过是业消智朗,圆融无碍罢了。

扶乩多是灵鬼假冒仙佛神圣。鬼之劣者,或无此通力。其优者则能知人心。故能借人之聪明智识而为之。纪文达○6 谓乩多灵鬼假托,余与兄坦然扶乩,余能诗而不能书,余扶则诗词敏捷,书法潦草,坦然扶则诗词庸常,书法遒劲。所冒古人,问及集中奥窍,则云年代久远,不复记忆,故知非真。然此鬼之灵,但能于人现知之心,借而为用。于识田中有,现知中无者。或此义非己所知者,便不能引以示人。其去业尽情空之他心通,实有天渊之远。但其气分似之。又恐汝等或为乩教所迷,故不得不引及而并言之。

扶乩大多是灵鬼假冒神仙佛圣所为(鬼道中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其中低劣的鬼,或许没有这个神通力。其强盛一点的鬼,就能知道人的心思。所以能借人的聪明知识而成乩语。纪晓岚说:“扶乩多是灵鬼假托,我与兄长纪坦然扶乩,我善于写诗而不擅长书法,我扶乩就诗词敏捷,而书法潦草。纪坦然扶乩则诗词平常,而书法刚劲有力,而且那灵鬼冒充古人,我就问他这位古人的文集中的诗文,他说年代久远,已经不记得了。可知其不是真仙。”然而这种鬼的灵通,只能依据人的现知之心,借来应用。对于八识田中有,而现知心中没有的;或者这个道理不是那个人自己所知的,就不能引来为人显示。灵鬼的这种小通比起业尽情空的他心通,实在有天渊之别。只是其气氛有些相似罢了。我担心你们或许会被乩语所迷惑,所以不得不引用纪晓岚所说的这件事,一并加以说明。

又宋高僧传载僧缄○7 往王处厚斋。处厚读文章甚得意。因问读何文字。处厚言此我中进士策。缄曰,风檐○8 之下,有此从容乎。于囊中取出一编曰,此非汝策乎。处厚视之,即当日原策。处厚曰,此吾后来笔削者。缄曰,吾固知非汝原策也。因问师囊中何以有我此策。缄曰,非但此策,汝自读书以来,乃至戏顽,一笔一画,吾囊中一一俱有。处厚惊惧,不敢致问。澍庵但有他心通,未见其有神通。僧缄乃有他心通,而兼有大神通。能将彼心识中所现之书,现出形质以示其人。实非自己囊中存留而取出也

又有宋《高僧传》中记载,一位名叫僧缄的出家人,去王处厚家赴斋。王处厚正在读文章,很是得意。僧缄问他读的是什么文章。王处厚说:“这是我中进士的考卷。”僧缄说:“考场之中,能有如此从容吗?”于是僧缄从口袋里取出一份考卷说:“这不是你的考卷吗?”王处厚一看,果然是当时在考场的考试卷。王处厚说:“我今天所读的这个考卷是我后来修改过的。”僧缄说:“我当然知道你现在读的不是当时那个考卷。”于是王处厚问僧缄:“师父口袋里怎么会有我的那份考卷呢?”僧缄说:“不但这个考卷,自从你读书以来,乃至游戏玩耍,一笔一画,我口袋里全部都有。”王处厚非常惊惧,不敢再问了。澍庵只有他心通,未发现他有别的神通。僧缄大师不但有他心通,而且兼有大神通。能将他人心识中所现之书,变现成有形体的实物给人看。实际上并不是僧缄原先在自己口袋里准备好而取出来的。

近来上海乩坛大开,其所开示改过迁善,小轮回,小因果等,皆与世道人心有大裨益。至于说天说佛法,直是胡说。吾等为佛弟子,不可排斥此法,以其有阻人迁善之过。亦不可附赞此法,以其所说佛法,皆属臆撰,恐致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愆。印光宿多恶业,致今生有目如盲。断不敢随情不依理,自误而误人。祈斟酌情理而行,则无弊矣。

近来(民国年间)上海盛行扶乩之风,到处开设乩坛,其中所开示的改过迁善,小轮回,小因果等,都对世道人心有一定的帮助。至于说天界的情形,说佛法的道理,简直就是胡说。我们身为佛弟子,不可排斥这种做法,因其有阻止人改恶迁善的过失。但也不可附和赞叹这种做法,因其所说佛法,都是根据扶乩人的心思瞎编,恐怕会导致坏乱佛法,疑误众生的罪过。本人因宿世所造恶业多,致使今生虽有眼睛却如同盲人差不多。断然不敢随顺人情而不依正理,误导自己又误导别人。希望你们斟酌情理利弊而行才是。

(未完待续)

【注释】

6【纪文达】(1724~1805)姓纪,名昀,字晓岚,河北沧州崔尔庄人。乾隆19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因学识渊博为乾隆赏识,命他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耗时十年完成。后擢升为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死后谥文达。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中云:“惟扶乩一事,则确有所凭附。然皆灵鬼之能文者耳。所称某神某仙,固属假托,即自称某代某人者,叩以本集中诗文,亦多云年远忘记,不能答也。其扶乩之人,遇能书者则书工,遇能诗者则诗工,遇全不能诗能书者,则虽成篇而迟钝。余稍能诗而不能书,从兄坦居,能书而不能诗。余扶乩则诗敏捷而书潦草,坦居扶乩则书清整而诗浅率。”

7【僧缄】释僧缄。见《宋高僧传》

8【风檐】亦作“风檐 ”。指科举时代的考试场所。

2 阅读:44
评论列表
  • 2024-10-21 23:59

    顶礼印光大师,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