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无大小皆称老”,难倒一群学士,纪晓岚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8-08 04:04:59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乾隆十九年的一个春日清晨,翰林院的古木刚刚发出嫩芽,一股书卷气息在微风中轻轻飘散。院中突然来了位不速之客——乌巡抚,一个以直言著称的官员,他的突然到访让平静的翰林院一时间紧张起来。乌巡抚不带任何预兆地抛出一句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这句看似普通的上联却蕴含深刻讽刺,直指翰林院学士们的庸碌无为。

在场的学士们面面相觑,无人能立刻对出合适的下联。就在这尴尬沉默几乎要凝固的气氛中,纪晓岚慢慢走上前,笔锋一转,迎难而上。他的下联如何巧妙地破解了乌巡抚的挑战,又如何让这位自高自大的巡抚哑口无言?

纪晓岚的科举捷报

纪晓岚自小便跟随家中长辈学习文学与史学,对于经典文献耳濡目染,对诗词韵律更是了然于心。他在童年时期,便已能背诵《诗经》、《尚书》等多种经典,并对其内容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家庭中经常有各种学者官员前来拜访,讨论学术或政治问题,纪晓岚常潜听其间,对诸多学问和治国方略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年岁的增长,纪晓岚开始接受更为正式的教育。他的家庭教师是当时的一位著名学者,精通经史子集,对纪晓岚的学问影响颇深。在这种教导下,他的文学造诣日益精进,逐渐在京城的文坛上小有名气。

乾隆八年春,万物复苏,阳光洒满了整个京城。纪晓岚身着朴素的蓝色学士服,早早地来到了科举考试的会场。考试地点是一座宽敞的大院,四周被高高的墙壁环绕,以隔绝外界的喧嚣。

纪晓岚进入考场后,便在指定的小隔间中坐下。隔间内部简陋,仅有一张狭窄的木桌和一把坚固的木椅。考试材料已经整齐地放在桌上,包括墨汁、砚台和一摞白纸。随着考官的一声令下,整个考场陷入了寂静,只剩下笔尖在纸上摩擦的声音。

科举的题目涉及诗文和策论,考验的是考生的文学造诣以及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与批判。纪晓岚准备了多年,对这一天早有准备。他沉着地挥动着笔杆,从容不迫地构思和书写。每一笔每一划都显得十分稳健,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娴熟的书法技巧。

经过长达数日的考试,纪晓岚递交了他的答卷。考试结束后,考生们陆续离开,院子里的紧张氛围逐渐松弛。纪晓岚步出考场,脸上不露声色,心中却对成绩充满了期待。他回到家中,简单地告诉家人考试已经结束,便静待佳音。

几个月后,科举的成绩揭晓之日终于到来。京城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期待和紧张的气氛。纪晓岚和家人一早便来到了成绩公布的地点——京城的主要街道上,一个个巨大的红木牌匾上,贴满了获奖者的名单。

当纪晓岚的名字被宣读出来,并且是以解元的身份名列第一时,周围的人群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一刻,纪晓岚的名字被所有人记住,他的未来也因此被彻底改写。

纪晓岚的翰林生涯

纪晓岚在翰林院的日子,充满了学术的繁忙和文人间的互动。身为翰林院的一员,他参与了不少重要的文书草拟,这些文书不仅仅是日常的政务记录,还包括为皇帝起草的圣旨和诏令。这些文稿都需要极高的文笔和严谨的思维,纪晓岚的才华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纪晓岚的工作室内,桌上堆满了稿纸和书卷,墨香四溢。他与其他几位翰林学士共同负责审查、编纂《四库全书》——这是一项旨在汇集所有历代重要文献的宏大工程。在编辑过程中,纪晓岚负责的部分涉及了从古代诗文到历史记载的广泛内容,他需要挑选、校对、甚至重新编排这些内容,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翰林院内部,不同的学士们负责不同的篇章,大家围坐在长形的木桌前,互相讨论文稿的选取和编排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见解,但在纪晓岚的协调下,大家能够有效地解决分歧,共同推动工程的进展。纪晓岚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他的组织能力和对文学的深刻理解。

然而,翰林院内的竞争和争执也时有发生。一些学士因为对某些文献的理解或编排意见不同,甚至会争论起来。在这种时候,纪晓岚常常是化解争端的中人。记得有一次,两位学士因为《史记》中某篇文章的解释不同而争执不休,纪晓岚便耐心地听取双方意见,最终提出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编排建议,有效地平息了争端。

除了专业的工作,纪晓岚还经常与其他文人进行诗文的切磋。这些文人聚会通常在翰林院内的一座小园中进行,园内种满了花草,环境清幽,非常适合文思的发挥。大家或赋诗作对,或饮茶论文,气氛虽然和谐,但诗文的比拼也十分激烈。纪晓岚在这些场合中经常能够脱颖而出,他的诗作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深含哲理,常常赢得在场文人的赞叹和喝彩。

乌巡抚的挑战与智对

乾隆十九年的某日,阳光明媚照耀着翰林院的青砖白墙,院落中的古木轻轻摇曳,带来一丝凉爽。这天,乌巡抚突然造访翰林院,他的来访原本是为了检查学士们的工作进展,但实际上却带有另一层意图——考验这些顶尖文人的才华。

乌巡抚步入院中,身穿官袍,面色严肃,随行的几名随从紧随其后。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向在场的翰林学士抛出了一个挑战性极强的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这上联一出,顿时引起了在场众多翰林学士的低声议论。

学士们或站或坐,围绕在院子中央的石桌旁,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乌巡抚的这句上联不仅是对翰林院文人的一种刁难,更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似乎在暗示无论翰林学士们的资历大小,都不过如同老鼠一般,引发了院中一阵尴尬的沉默。

正当这种僵持的气氛即将达到顶点时,纪晓岚从人群中缓缓走出。他步伐稳健,来到乌巡抚面前,沉声而冷静地回应道:“龟有雌雄都姓乌。”这一下联不仅技巧性地反转了上联的讽刺,而且巧妙地将挑衅指回给了乌巡抚本人,且以其姓氏入对,让原本尖锐的攻击变成了一场智慧的角逐。

乌巡抚一听此对,顿时面色一变,他没想到纪晓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出如此精妙的下联。院中的氛围也因纪晓岚的出色表现而有了转变,原本的紧张氛围逐渐缓和,其他学士们开始窃窃私语,交换着欣赏的目光。

乌巡抚虽然面对这样的对联有些尴尬,但也不得不承认纪晓岚的机智和才华。他深吸一口气,尝试恢复自己的威严,却也不再有之前的锐气。乌巡抚最终只得挥手示意随从,表示这场“考验”到此为止。

其他翰林学士们纷纷向他投去敬佩的眼神,感谢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才华和胆识为院中争得了尊严。

千叟宴上的辉煌对联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皇宫中的畅春园内灯火辉煌,琴音悠扬。这一日,乾隆帝举行了盛大的千叟宴,庆祝一位高达141岁的老人的长寿。这位长者是当朝一位赫赫有名的元老,其长寿被视为国家之福。为此,乾隆帝亲自出题,要求在场的文人墨客赋对联以增添庆典的喜庆气氛。

纪晓岚作为当时朝中赫赫有名的才子,被特邀参与这次对联的创作。乾隆帝的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字字珠圆玉润,既展现了帝王的文采,也含蓄地表达了对老人长寿的敬仰和祝福。这个上联将花甲之年视作一个周期的再次到来,花甲即六十岁,再三七即二十一,合起来正好是老人此时的年龄,一百四十一岁。

纪晓岚站在宴会的主席台上,面对着下方座无虚席的宾客,他的眼前不仅是簇拥而来的文人墨客,还有皇帝本人期待的目光。在接到上联后,纪晓岚略思片刻,便挥笔疾书,行云流水间,他那一笔一划展现了他对词藻的精妙把控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他所对的下联“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不仅与上联对仗工整,而且在文意上与上联形成了完美的呼应。古稀本指七十岁,此处用来形容老人两个古稀的庆祝,而“再添一度春秋”则巧妙地点出老人年龄之外,每一个春秋的循环都是对生命的庆祝和赞美。

在场的宾客见到这对联后,无不拍手称赞。乾隆帝也颔首微笑,对纪晓岚的才华和机智表现出深深的赞赏。琴声中,纪晓岚轻轻地退回到自己的座位,宴会的氛围因这对联而变得更加热烈,人们纷纷讨论起这位老人过往的功绩与纪晓岚的文才。

接着,宴会进入了一个个节目的表演,舞狮、京剧选段、古筝演奏,各式表演轮番上场,为这场庆祝长寿的盛会添彩。纪晓岚的对联被工匠精心制成横幅,挂在宴会的主要位置,每一位过往的宾客都能看到这对联,感受到满满的敬意和庆祝的气氛。

随着宴会的进行,纪晓岚的这副对联也被更多的人传诵,许多文人墨客甚至将其抄录下来,传为佳话。

参考资料:[1]何贤英.一代文宗 纪晓岚[J].兰台世界(上旬),2012(1):14-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