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时,他是师政委,牺牲后妻子终身未再嫁,儿子官至正国级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9-12 10:58:35

哪位烈士的儿子,成了正国级领导?

一切要从1931年9月14日,时年28岁的广东军委书记李硕勋,留给妻子赵君陶的遗书说起。

李硕勋曾以叶挺“铁军”师政委的身份,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辗转广东、香港等南方各地,到海南时,却遭遇叛徒出卖。

李硕勋在敌人的囚牢中宁死不屈,腿骨被双双打断后,慷慨赴死之前,给赵君陶写下这封令人潸然泪下的绝笔:“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最终,敌人用竹箩把李硕勋抬到刑场,无情的枪决。

朱老总亲自题跋曰:“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优秀党员!”

李硕勋牺牲后,赵君陶遵其“努力谋自立”的遗言,终身未嫁,独自把儿子李远芃抚养成人。

后来,李远芃成了正国级领导。

烈士遗孀为何不再嫁?五年夫妻,一生挚爱!

1931年,李硕勋被反动派逮捕后,历尽酷刑。

他不屑地说:“你们既然已经知道了我的党员身份,要杀要剐,请自便吧!你们不是总问我来干什么吗?我是来发动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推翻反动派统治,消灭你们这帮走狗,让红旗插遍海南全岛!”

敌人听到这话,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忠贞不屈之人。

9月16日清晨,海口东郊场,阴雨连绵,伤痕累累的李硕勋被放进一个竹筐,抬到了这里。

李硕勋艰难地挥舞起拳头,用尽所有的力气高呼道:“打倒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狱卒们举枪瞄准,李硕勋安详地抬起那高傲的头颅。

一阵沉闷的枪声响过,李硕勋倒下了。

不久后,在香港从事地下活动的赵君陶收到了一封遗书。

这正是李硕勋生前所写,后又托付狱卒,几经辗转才寄到了赵君陶手中。

从那一刻,赵君陶决定终身不嫁。

李硕勋牺牲时只有28岁,而赵君陶与他同岁,可谓大好年华。

赵君陶为何没有再婚?是封建礼教的束缚吗?

绝对不是,只因她对李硕勋,爱的太深。

1903年,李硕勋出生于四川高县。

五四运动后,他在“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启蒙下,开始“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斗争。”

从1921年开始,李硕勋受吴玉章影响走上共产主义道路,发起了四川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李硕勋考入上海大学并正式入党。

就在第二年春天,赵君陶也来到了了这里。

赵君陶的哥哥赵世炎曾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书记,也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硕勋是学生领袖、全国学生联合会的会长,而赵君陶又是进步学生。

两人志同道合,郎才女貌很快走到了一起。

1926年冬,这对革命伉俪,携手从上海转战到当时革命的中心--武汉。

李硕勋投笔从戎,在号称“北伐先锋铁军”的叶挺部队担任第25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赵君陶则担任湖北妇女协会宣传部长,动员妇女支援北伐铁军。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27年8月1日南昌,我军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作为“铁军”一员的李硕勋,自然也参加了这次起义。

南昌起义后,李硕勋、赵君陶夫妇又回到了上海,在江浙沪地区从事秘密工作。

香港一别,即是永别!

1928年10月,从浙江赶回上海的李硕勋,给赵君陶怀里嗷嗷待哺的婴儿,起了个满怀希望的名字:

“就叫李远芃吧!他是‘远’字辈的,芃’代表草木茂盛的意思,这说明我们家又多了一个革命的后代,我希望他能够像茂盛的草木一样,永远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土地上!”

不久后,中央任命李硕勋为军委委员、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受周总理直接领导。

而赵君陶则以妇委秘书的身份,奔走于淞沪之间。

险恶的环境,革命的需要,让夫妻俩天各一方,聚少离多。

1931年,李硕勋又去了更远的远方。

当时,中央本打算让李硕勋去广东、江西边区当红7军政委,根据形势变化,又要求李硕勋担任两广军委书记,机关设在香港。

李硕勋与赵君陶、李远芃母子,一南一北,想见一面,难于登天。

不过,为了掩护李硕勋的工作,中央决定也让赵君陶带着儿子去香港。

经过四天的海上颠簸,赵君陶母子在七月初终于抵达香港。

李远芃虽然不到三岁,却十分懂事,一见面就对李硕勋说:“爸爸,你又瘦了!我和妈妈都想你了!”

李硕勋摸着儿子的头,感慨道:“幸亏你们早到一周,如果再晚一些,我恐怕就在海南了。”

一番简短的问候,李硕勋跟赵君陶谈起了工作:“由于敌人的破坏,今年春夏间许多同志被捕,最近广东省委书记、五哥赵世炎的好友蔡和森同志被捕,正设法营救。”

尽管如此,李硕勋还是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我最近对于东江、奥北、海南岛的情况初步进行了解,正准备壮大红军队伍扩大革命根据地等问题。君陶你来了正好可以掩护我,也可以协助我做一些工作。”

某天,李硕勋正跟赵君陶研究工作之时,儿子李远芃歪着小头天真地说:“爸爸,你不是说打坏蛋,要给我买个枪吗?”

“噢,芃儿要的东西,我买了后忙得都给忘记了。”李硕勋随手从柜子里取出一只玩具长木枪:“喏,拿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打坏蛋!”

李远芃高兴地接过玩具枪,爸爸亲昵地用手摸着他的头:“好样的。”

赵君陶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孩子也挺像你似的,整天好玩弄棍棒、枪炮,非常聪明,伶俐可爱。”

然而,团聚总是短暂的。

7月上旬,李硕勋接到了扩大海南革命根据地的任务,登上了前往海口的轮渡。

李硕勋到了海南后,就被反动派逮捕了。

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叛徒出卖;第二,李硕勋是四川人,不懂当地方言,在海南又没有任何关系掩护,很容易暴露。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李硕勋始终咬紧牙关,只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没有作出任何出卖党、出卖同志的事情。

李硕勋就这样倒在了敌人的枪下,留下了未竟的事业、三岁的儿子和已经怀胎4月的妻子。

哪位总理,是烈士遗孤?

20世纪80年代初,病魔缠身的赵君陶,终于回到了她与李硕勋初次见面的杭州西湖。

当时陪在她身边的只有女儿李琼,赵君陶偶尔从昏迷中醒来,总是颤巍巍的说:“儿子怎么没有来?我把他们拉扯大,不容易,不容易啊!”

战争年代,赵君陶独自带大一儿一女这两名革命遗孀,吃了太多苦。

1931年,李硕勋牺牲后,赵君陶就带着肚子里的女儿和三岁大的李远芃,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四川。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赵君陶既要随时防备特务的迫害,又要携儿带女自谋生,生活得相当困难。

尽管如此,赵君陶还是执意把李远芃送到成都实验小学读书,让他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

李远芃回忆道:“受环境所迫,母亲经常更换执教的地方和学校。我的童年与母亲时而在一起,时而分离,不断承受母子分离的痛苦,但我也因此得到锻炼。”

1940年,在赵君陶的建议下,13岁的李远芃去了延安。

自此,李远芃改名为李鹏。

母子相依为命,感情很好,不过他们也发生过冲突。

1941年,赵君陶听说延安要派一批青年去苏联学习,就让李鹏也跟着报名。

李鹏不想去,赵君陶批评他“目光短浅,有自满情绪”。

最后,李鹏还是听从了母亲的劝告,到苏联学习了水力发电专业。

1955年,李鹏终于回到了祖国,见到了分隔多年的母亲。

作为母亲,赵君陶何尝不想把儿子留在身边,坐享天伦之乐。

可是,赵君陶得知李鹏被分配到东北基层后,又一次毅然送儿子走上了新的征途。

对于儿媳朱琳,赵君陶也是视如己出。

朱琳从小没有母亲,赵君陶给了她缺失的母爱。

1959年北京协和医院,朱琳难产,林巧稚大夫问赵君陶:“你是要大人,还是要孩子?”

“大人也要,孩子也要!”赵君陶的语气坚决诚恳,使林大夫深受感动。

在林巧稚的精心护疗下,朱琳终于顺利产出一个男孩。

后来,李鹏当过国务院总理,也当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都是正国级职务。

提起母亲赵君陶,他不禁感叹道:“母亲对我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我要感谢她的智慧和远大的眼光!”

遗憾的是,赵君陶早在1985年就已经撒手人寰,而李鹏也于2019年7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参考文献:

李鹏.纪念我的母亲赵君陶[N].人民日报,2003-01-21(###).

滕久明.革命伴侣李硕勋和赵君陶的光辉人生[J].红岩春秋,2003,(01):4-7.DOI:10.16684/j.cnki.hycq.2003.01.002.

官祥.悲壮时日——记赵君陶母子在香港[J].党史纵横,1997,(06):10-11.

张敏杰.李硕勋烈士遗书[J].党史文苑,2018,(08):43.

李鹏同志逝世。他曾这样记录自己这一生 环球时报

1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