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被解除指挥权后,周总理同他彻夜长谈:你我都不适合当领袖

绿海看历史 2024-09-04 04:24:46

1935年,中央红军由湘西进入贵州,一路连克黎平、龙场、娄山关等战略要地,随后进入遵义休息、整训。此时红军各部队因为长期作战已然疲惫不堪,加之博古、李德肆意妄为,胡乱指挥,差点葬送了革命队伍,所以官兵们怨声载道,纷纷要求博古、李德“下台”,让毛主席重回中央主持大局。

博古是王明的“小学弟”,曾在苏联留过学,理论功底非常深厚,他于1930年回国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成为党中央的负责人,统管一切军政要务。而李德是一位德国人,早年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1932年受共产国际委派,到中国支援红色革命,1933年进入中央苏区工作,并很快掌握中革军委的领导权,成为红军实际上的指挥者。

博古和李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过于死板、呆滞,在不了解革命形势的情况下,盲目的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战术,结果导致红军在与国民党军斗争时屡屡吃亏,先后损失了上万人,中央苏区的实控面积也急剧萎缩。至1934年下旬,中央苏区已经完全丧失战略意义,人民武装的处境也愈发危急,最终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全军向湘西挺进,打算与贺老总的红二方面军会师。谁料国民党军竟提前在湘江设下埋伏,打了红军一个措手不及,给我方造成了极为重大的伤亡,湘江江水甚至一度被鲜血染成了赤红色,可谓悲壮又悲凉!

红军遭此大难,只得被迫的放弃原定计划,转而绕开湘西进入贵州,打算在黔川交界地带开辟苏区。遵义战役结束后,红军官兵们怨声载道,不断抨击博古和李德,林伯渠、谢觉哉等党内元老也不愿再服从这两人的领导。

周总理敏锐的意识到,革命队伍内部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如果对此视而不见,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于是周总理和王稼祥便组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党内民主决议罢免了博古和李德的军政大权,同时推举毛主席重新担任中革军委主席、中央委员会主席。

但博古秉性固执、倔强,他竟拒绝执行政治局会议的决议,拒不交出中央机密文件和印章,同时数次尝试和共产国际联系,希望能争取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周总理见状,便在某天晚上主动登门拜访博古,和他促膝长谈。总理表示,既然博古是共产党人,就应该服从党组织的命令,不能搞阳奉阴违这一套。总理还表示,他与自己一样,明显不适合担任领袖,如果他继续一意孤行的话,一定会惹出更大麻烦!

经过总理的开导和安慰,博古慢慢调整好了心态,他不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坦然交出文件和印章,并主动申请退出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而毛主席在重掌大权后,立即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的利用国民党各军阀之间的矛盾,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挺进乌蒙山区。

1935年中旬,中央红军继续北上进入四川,随后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按理来说,两大红军主力合兵一处,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好事,可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却野心膨胀,妄想争权夺利、“另立中央”,毛主席为此很是气愤,索性便指挥中央红军离开四川进入甘陕,最终在延安落脚。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张国焘的倒行逆施之举最终招致多方批评,他后来实在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压力,只得低头服软,率军星夜兼程赶往陕北,并主动向党中央致歉、检讨。毛主席出于维护党内团结的需要,并没有严肃处分张国焘,只是罢免了他的军权,将他安排到刚刚成立的陕甘宁民主政府任职。1936年,张、杨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卫立煌等一众国府要员,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立即派遣周总理赶往西安,从中调停、斡旋,最终促使蒋介石放下意识形态矛盾,与共产党握手言和,双方再度合作,携手抵抗日本侵略者。

1937年初,根据国共双方的决议,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陆续开赴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进行敌后作战;而滞留在华南的红军则统一被整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东抗日守土。此后经过八年艰苦战斗,中国成功战胜了日本,光复了所有国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