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有两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这描写的就是当时的“磐安”。磐安县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有“浙江之心”之称。磐安是钱塘江、灵江、瓯江、曹娥江的主要发源地,故旧时称“群峰之祖,诸水之源”。这里“家家户户种药材,镇镇乡乡闻药香”,被誉为“中国药材之乡”。
(拍摄于浙江磐安。)
磐安同时还是江南最大的孔氏后裔聚居地,榉溪孔氏家庙,与山东曲阜、浙江衢州的家庙一起列为全国三大孔氏家庙。正如陆游诗里所描绘的那样,磐安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一方“藏在深闺人不识”的宝地。
磐安县榉溪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据史书记载: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南下占领山东,曲阜孔林遭受兵祸。孔子第47代孙,大理寺评事孔若钧携子孔端躬等随高宗皇帝南渡,至台州章安镇,孔端躬闻其兄衍圣公端友已定居衢州(后成衢州南孔),遂辞驾赴衢会合。
当行至榉溪时,孔若钧因长途跋涉疾病发作不幸病故。孔端躬葬父于金钟山,并在墓前种一棵从曲阜祖庙里带来的桧树。带树时有言:“何地植土生根者,即吾孔氏新址也!”端躬公见榉溪高山峥嵘,民风淳朴,是隐居之胜地,就寓居于此,繁衍生息,并开办学堂,教育孙邻。自此孔氏子孙,蕃衍甚盛,形成了现在的榉溪村,成为婺州南孔的文化中心。
孔氏家庙位于榉溪的南岸,在整个村子中心位置。坐南朝北,遥对金钟山。大门上有古旧木匾,写着“孔氏家庙”。走进孔氏家庙,大厅上有一金字大匾,赫然写着“万世师表”,这样的匾额估计也只有孔氏家庙才受的起。
往里走在院子的深处,中间是孔子塑像,两侧分别是孔若钧及其子孔端躬的塑像。孔子像上方有一匾,写着“如在”。意为孔子精神永在。匾上只有两字,没有落款。匾下柱上有对联:脉有真传,尼山发祥燕山毓秀;支无异派,泗水源深桂水长流。尼山、泗水在曲阜,燕山、桂水在榉溪村,两下相对,意谓两地渊源,一脉相成。
在前厅横梁有双龙戏珠雕刻。在中国的古建筑中,龙为皇室专用图案,普通民宅是忌用的。这里却用了,可见孔氏家庙的地位。
孔氏后裔的民居以孔庙为轴心,错落分布在榉溪两岸。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民居,大多建于清朝和民国年间。砖木结构,石墙、黑瓦、鹅卵石小路,少有装饰,人称门堂。
榉溪村现有门堂18座,加上历史悠久的大屋九思堂、松竹梅堂和宋代古井等,把整个村子装点得儒雅而有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榉溪村的房子与全国所有的房子不同的是全部坐南朝北。这与孔氏家庙的朝向一样,意为对北方故乡的思念,不过我想这其中肯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所在。
漫步村中石阶回想当年,孔若钧、孔端躬父子从台州辞别宋高宗北行时,前途渺茫,后有金兵追赶,生命走到了尽头。其悲伤忧愁,落魄狼狈之状,可以想见。不过,孔氏家人并未气馁,在榉溪定居后,发奋图强,坚持诗书传家,耕读立世,休养生息,重振家风,发扬光大。
当年的孔若钧是孔子第47代孙,如今己有第75代孙了,孔氏后人己达2万人之多,遍布各地。现今古老的村庄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村中所能碰到的也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我看来,这看着老旧的村子对于孔氏后人来讲,这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的精神根源所在。
孔氏家族历经风雨磨难,非但没被历史灰尘淹灭,反而声名鹊起,传闻遐迩。这和孔氏家族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文化在家族就不会亡。我想这就是榉溪孔氏存在的意义。 作者简介:寒残一叶(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