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有一段时间了,班主任老师在群里说过好几次,个别同学的自理能力要加强,起码每天把自己的书包收拾好,把作业带齐,不要总是丢三落四的。
有位妈妈在群里回复了一个好字,并附上一个尴尬的表情。我一看,原来是杭杭妈妈。
杭杭妈妈在家长群里吐槽,她也没办法呀,孩子大概天生就不爱收拾吧,书包不爱收拾,房间也不爱收拾,像狗窝似的。
杭杭妈叹了口气,孩子这样,还能改正过来吗?
天生懒散的孩子有吗?我相信大概率是有的。那么父母后天刻意培养,孩子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吗?
我相信也是可以的。
我家的姐妹俩,性格就很不同。
大宝懒散,跟上面提到的男孩杭杭有一拼,房间不爱收拾,第二天翻箱倒柜地找袜子是常事,临出门前整理书包也是家常便饭。所以,大宝的生活常常是兵慌马乱的。
曾经因为大宝丢作业,我去学校送作业,然后我批评她,她辩解,我俩争吵,下次大宝依然故我。如今大宝上初中了,虽然她依旧懒散,但好在落作业的次数大大减少,我也安心多了。
反观二宝,却是有条理的,勤快的。二宝的衣服,她会在前一天晚上拿出来放在床边。这个习惯,从她上幼儿园时就形成了。二宝的书包,都是在她写完作业后顺手就收拾好了,第二天直接背起书包就走。这个习惯是她在上小学后形成的。
相较于姐姐,二宝的生活有条理多了,也从容多了。这当然也让我省心不少。
我反思对姐妹俩的教育,大宝的房间乱成一团,不爱收拾,并不是她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她没有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其实,很多孩子都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吃完饭后把碗筷一放,或看完书后把书往边上一扔,作业写完了随手就不管了,第二天又到处找。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生气是免不了的,但有时候,却也很无奈,明明顺手就能做的事,孩子为什么不做呢?其实,这和父母的纵容有关。
一项调查显示,90%的父母会帮孩子收拾房间,8%的父母会督促孩子自己收拾,2%的父母会不闻不问。可见,父母无条件地帮忙,是导致孩子懒散不爱收拾的主要原因。
我想起来,大宝小时候,我们住在一个小两居室里,除了我们一家三口,老公的大妹也在。有半年的时间,婆婆过来照顾大宝,家里就更挤了。大宝两岁多,大妹结婚搬走了,但老公的小妹又搬来住了。二宝出生那年,我们一家四口,婆婆加小姑子,六个人挤在70平米的空间,大宝没有自己的房间,一直跟我睡,也就没办法体会自己收拾房间是什么感受。很多时候,我就代替她收拾了。
孩子不爱收拾房间,丢三落四,不是他没能力,而是没养成好习惯。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孙玉梅老师还指出,孩子不爱收拾,其实也还有别的原因。
原因一,坏榜样效应。
如果家里有一个坏榜样,比如,爸爸不爱收拾房间,经常把东西乱扔乱放,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将自己的东西到处乱放,这就导致孩子无法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原因二,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当孩子形成了某些坏习惯后,父母若仅仅停留在批评几句、抱怨几句、责备几句,而不是去指导孩子如何改正坏习惯,孩子就无法养成好习惯。
比如,父母没有告诉孩子,自己的房间应该自己收拾,也没有告诉孩子,如何整理自己的衣服让衣橱看起来不乱,或者,如何摆放书本让书桌看来整洁等。这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缺失。所以,孩子的房间乱糟糟的他却不懂收拾,也就不奇怪了。
原因三,父母没有帮孩子建立起秩序感。
心理学家指出,4岁之前是秩序感建立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了解生活作息和日常习惯等方面的秩序。如果父母不注意这方面的培养,孩子就不会建立好的秩序感,自然就会出现乱扔乱放不爱收拾的现象。
这方面我觉得有点遗憾,由于某些原因,大宝直到8岁才有了自己的房间,而我之前也忽略了对她的秩序感的培养。
生活中,很多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都让家长头疼。除了父母对孩子照顾太多,喜欢包揽孩子的生活外,也与如今的社会风气有一定关系。当然,想在短时间内让孩子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点难,但只要家长愿意拿出时间教导孩子,有耐心陪孩子慢慢改正,相信假以时日,孩子的表现会越来越好的。
具体如何做呢?孙玉梅老师给家长们提了两点建议。
第一,甜柠檬效应。
父母们不要一味地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良习惯,而是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好习惯,并不时地夸孩子,这样就会强化孩子的好习惯,孩子会更注意这方面的行为。
比如,孩子吃完饭后收拾了碗筷,父母可以夸她,吃完饭后知道要把碗筷拿到厨房,真是个好习惯,值得表扬。
第二,巧用激励效应。
如果孩子已经开始努力改正他的缺点,不管效果如何,父母都应该对孩子加以肯定,必要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些鼓励。比如,奖励孩子买一个他喜欢吃的零食,或者带他去出去玩。
相信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下,孩子改正坏习惯会更容易一些。
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孩子改正缺点也非几天就能成功,父母们请多给孩子一点时间,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爱干净,做事有条理等,会让孩子更从容、淡定,也会让孩子更自信、优秀、独立。
愿我们都能培养一个这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