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二十七年,统治中国接近百年之久的蒙元政权摇摇欲坠,南方崛起的朱元璋正摩拳擦掌、虎视眈眈,在相继歼灭南方其余起义军首领后,在当年的十月,朱元璋所在的政权已经认可——在如今的有利条件下,已经可以进行北伐战争,完成灭元的使命。遂有徐达受命领军二十万北伐,兵威浩荡,势不可挡。
幽云十六州
徐达领兵出征之前其实是有一番讨论的:当时的御前会议上,朱元璋鼓励下属畅所欲言,尽可能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情况。
常遇春作为一名悍将他提出的建议是率兵一往无前,直捣黄龙,直接袭击燕云十六州所在的元大都,如此一鼓作气便可摧枯拉朽般的统一中国。这一建议得到了在场大多数将领的认可,因为在他们看来,此时他们的有利条件实在是太多了:元朝统治者仍然在不停的内斗、朱元璋所在的部队的兵威日盛等。
徐达(网络画像)
但是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在朱元璋看来,这个建议实在是太不成熟了。
认为常遇春的建议不成熟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一条其实就是朱元璋认为一旦攻打燕云十六州所在的元大都失利,必然会兵老将疲,此时元朝援军援兵及时到来,便会全军覆没,后果不堪设想。而朱元璋认为若想要统一中国,必然是渐次推进、稳扎稳打: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是什么让一向以军事才能为傲的朱元璋对直接轻兵攻打元大都如此缺乏信心,对能够一鼓攻下元大都简直不抱有任何希望,要采取如此稳妥的手法?毫无疑问,我们会发现那是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存在。
汉之代郡云中,唐之幽州卢龙汉朝的时候,为了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在雁门代郡云中一带常年驻扎着大批军队,这些军队的数量非常庞大,他们依托当地的有利地形和险要的关隘,防御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只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无法到达中原地带,加上这些地方虽然处在边塞地区,但是生产力设定不是很落后,并没有和中原地区之间那还有什么太大的差距。
汉朝拥有幽云十六州
等到了汉武帝之后,由于对外征战频繁,雁门代郡云中一带常年驻扎的大批军队,变成了出兵的转运站,依旧是依托险要的地形和较为充沛的后勤力量支撑可以不断的向塞外输送兵力,漠南之战、漠北之战乃至河西之战,将大汉的威名播于海内,使得游牧民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弯弓而抱怨,南下而牧马。
能有西汉年间的封狼居胥和东汉年间的勒马燕然,都与当时代郡云中以及雁门一带的险要地形关系很大,如果没有这一带险要的地形作支撑,大概率匈奴人可以纵横驰骋,在西汉文帝年间曾有匈奴人寇入代郡,焚甘泉宫而还,那个时候距离皇帝所在的地理距离只有不到一千里,若非险要地形制约着骑兵的机动力量,彼时的西汉能不能撑得过去都是个大问题。
唐朝拥有幽云十六州
而由于长时间的与塞外民族打交道,导致这一地区的很多经过几代人胡汉杂居的沾染的居民变得极为骁勇善战,但是却非常的不喜欢读书,不喜欢思考,简单来说就是传说中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汉书·地理志》记载“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
等到了唐朝,北方游牧力量依旧非常具有威胁性,虽然大唐文皇帝李世民在渭水之盟后厉兵秣马将突厥可汗抓到长安练习跳舞,但是此后大唐来自北方的威胁依旧没有结束,在武周年间北方边塞各种民族发展的势头都很积极,尤其是崛起的契丹人正在慢慢的发展壮大。
不过尽管北方的契丹人在武周年间逐渐崛起,但是由于在当时,唐朝在北方边境设的幽州节度等军镇牢牢死守,加上唐朝的藩镇割据力量在后来越发强劲,足以压制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
唐朝契丹族崛起
凭借着幽州地理形势的特殊性——东邻渤海湾,北接游牧草原,西靠太行山脉,南为广袤平原,幽州节度面对北方势力南下,依旧可以完美的起到一个缓冲和抗拒作用。与汉代一样,加上由于这个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导致经常和塞外胡人打交道,胡汉杂居时间过长导致当地居民形成极度彪悍好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风气。
《旧唐书》言:“彼幽州者,列九围之一,地方千里而遥,其民刚强,厥田沃壤...二百余年,自相崇树,虽朝廷有时命帅,而土人多务逐君。习苦忘非,尾大不掉,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五代儿皇帝拱手送燕云等到了大唐灭亡朱温篡位,开启了五代十国的世界,这是一个极为混乱的大乱世,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有一个死敌,名唤作后唐政权,该政权领袖本是唐朝统治者册封的晋王,当年在平定唐末农民起义过程中与朱温之间产生了非常深的矛盾,在朱温篡唐之后,后唐打起唐朝的招牌,处处都与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为敌。
石敬瑭
但是朱温自己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了亲生儿子手上(由于朱温倒行逆施),之后的后梁政权内部陷入混沌,内部争权夺利导致元气大伤,而后唐和后梁双方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加深,等到后唐政权在李存勖手上的时候,后唐政权终于成功的消灭了后梁政权,迫使后梁政权的末代统治者自杀。
志得意满的李存勖和他的后唐政权几乎已经看到了胜利太平的曙光了,不过很可惜,关键时刻,李存勖不再像之前那么英明神武,而是沉迷优伶无法自拔,最后导致宫廷政变,自己死于乱军之中。
儿皇帝
这是后唐的宫廷政变之后,远在燕云十六州之地的守将石敬瑭非常忧虑,因为他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女婿,他认为之后的接任者一定会对自己下手,于是他把目光瞄到了北方的契丹人身上——在此之前,由于天下大乱,契丹人也多次试图南下入侵,只是由于燕云十六州的存在,使得后唐军队可以轻松击溃契丹引以为傲的骑兵机动力量。
不出石敬瑭的意外,契丹人对他的合作提议非常感兴趣:石敬瑭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契丹人保他做个皇帝。就这样,石敬瑭将汉民族世世代代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民族,契丹民族平白无故就多了一大批非常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以及上佳劳力,迅速成为了一个游牧与农耕并有的帝国。这对乱世的中原王朝来说无疑于灾难——包括石敬瑭自己的后晋。
五代十国丢幽云十六州
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做的很开心,因为契丹人信守承诺帮助他击溃了后唐,甚至让后唐皇帝自焚了,协助他建成了后晋,不过他没有想象到,到了他的后代辈儿的时候,会出一个“晋出帝石重贵”,由于不满契丹的指手画脚,这个皇帝决心反抗契丹,可是拥有了燕云十六州的高级加持后的契丹,已经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游牧民族军队了,将后晋这位皇帝抓走了,此后音讯全无,出卖祖业而建成的后晋也覆灭了。
憋屈的大宋由于上文提到的这份历史原因,导致此后的五代十国当中不断有人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总是没能成功,最接近成功的君主无疑是柴荣了,可惜柴荣寿命有限,半途而废了,之后的赵匡胤黄袍加身,依旧对燕云十六州虎视眈眈,但是还是没能等到北伐的时候就一命呜呼了,之后的宋太宗终于有了天时地利,率领北伐精锐一路北上,歼灭北汉政权之后继续狂飙突进,但是却在高梁河之战狠狠撞上了契丹人的铁板,宋太宗在战场之上甚至失联了——后来发现是屁股中箭,驴车逃回。
北宋曾短暂收回幽云十六州
在此之后,宋朝还是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但是每战必败,而檀渊之盟之后,契丹人也明白自己还不足以吞并宋朝,双方议和,百年之间未有大的战事,但是面对契丹,宋朝不敢大意,常年累月的备好军队准备防御,看上去一直对北伐之事闭口不谈,实际上一直特别想拿回。
等到了金人崛起,宋朝看到了机会,于是联金抗辽,不过很遗憾,宋朝的军事力量实在过于孱弱,最后不得不依靠金人大发慈悲协助攻克燕云十六州,由大宋出钱赎回,但是金人耍了个花招——留给宋朝的都是空城。
没过多久,还没捂热的燕云十六州又被金人夺下,挥军南下,一举活捉宋徽宗宋钦宗。
汉儿尽作胡儿语辽朝金朝以及元朝,燕云十六州这一传统的汉家江山的屏障,等到徐达北伐成功之时,居然沦丧三四百年之久!而正因为徐达认真贯彻了朱元璋的战略,加上明军准备充分,所以明军的攻势非常激烈,一路之上完全可以说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而元顺帝见大势已去,由居庸关逃往上都,至此,沦落胡尘百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终于回到了明朝之手。
漫画
由于燕云十六州被异族统治时间过久,导致很多居民风俗与内地区别极大,再之后的历史上,明朝不断移风易俗,再加上移民填边等手段以及后来迁都此地,终于将燕云十六州这片原本就属于汉地的土地重新稳定的控制住了。
参考书目:
《明史》
《汉书·地理志》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河湟有感》
本文配图多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打赏一个鸡腿,干活不累,记得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