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40多名护士集体被辞退,没签订合同没保险还被无理由解雇

奕迅的笔记 2024-04-24 08:24:13

导语

作为一家主营口腔的三甲公立医院,本应"钱"景可观,却出现无故裁员的情况。

4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口腔医院(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针对“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40余名护士缘何集体被辞退?”的新闻报道发布了情况说明。

媒体反映的40余名护士系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通过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与内蒙古丽都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合同明确约定:一是由内蒙古丽都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提供符合需求的相关劳务派遣人员和劳务派遣服务;二是输出派遣给医院的劳务人员,为内蒙古丽都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员工,由公司与劳务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发放工资,并办理各项有关保险福利待遇等其他相关事宜;三是明确了劳务派遣的用工期限。

截至2023年6月30日,所有劳务派遣人员的合同已到期,医院与公司的劳务派遣关系相应终止。鉴于工作需要,医院与上述人员分两次签订了短期劳务用工合同,至2023年12月31日合同到期,遂正常解除劳务关系。医院用工属于“劳务派遣+短期劳务合同”的形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上述人员在解除用工关系后,向医院并通过媒体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医院积极回应他们的诉求,主动进行沟通解释,并协调劳务派遣单位合理合法予以妥善解决。目前已有22人向呼和浩特市劳动仲裁院提出仲裁申请,医院和劳务派遣单位积极配合,仲裁院已确定在4月30日和5月7日开庭审理。医院将按照法定程序,会同仲裁机构及劳务派遣单位依法依规尽快解决,切实维护上述人员的合法权益。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2024年4月13日

据此前的报道,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一名护士(化名为李华)曾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我们没有签订合同,没有保险,还被无理由解雇,我们需要一个解释。”

在2020年3月,该医院开始公开招聘护士。李华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和考核,于同年4月1日正式开始工作。

“主要工作内容是护理,初始月薪是1760元,半年后加上绩效大约每月3000元,工资是由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发放。”李华表示。

据李华介绍,在过去的半年里,有超过50名护士陆续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他们的学历都是本科以下。

然而,到了2023年8月,李华和同事们突然收到了医院的通知,要求他们和一家物业公司签署离职申请。

“我们都感到非常困惑,我们一直在医院工作,为什么要和物业公司签署离职申请?但医院告诉我们,签署离职申请后,通过考试,就可以和医院签订正式的合同,所以我们都签了。”另一名护士张丽(化名)表示,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们从未和医院签订过任何合同,医院也没有为他们缴纳任何保险。

李华和同事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签署的离职申请是在2023年8月,但离职日期却被写成了2023年6月。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和医院签订了正式的劳务合同,但合同期限只有三个月。“我们在7月到9月,10月到12月期间,分别签订了两份劳务合同。”张丽说。

到了2023年12月,医院发布了新的招聘公告,计划招聘75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聘者,李华和同事们并未被包括在内。

到了2024年初,随着两份短期合同的到期,李华和同事们纷纷被迫离职,他们感到非常不解和不满。

“我们辛辛苦苦工作了这么多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参与了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和方舱医院的工作,现在却被无理由解雇,我们觉得这是不公平的。”李华说。

为什么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会大规模解雇护士?医院是否在过去的三年里一直没有为护士缴纳保险?李华和同事们的说法是否属实?

据内蒙古蒙杰律师事务所的王永祥律师介绍,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该在雇佣员工后的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如果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应支付双倍工资。如果满一年还没有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就被视为雇主和员工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如果雇主不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可以要求补缴,也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投诉,同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王永祥说。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雇主违法解雇或终止劳动合同,员工有权要求继续执行劳动合同,雇主应当继续执行;如果员工不要求继续执行或者不能继续执行的,雇主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医院的回应,显然与被辞退的护士说法不一,却也有其道理。因为,一般来说,医院使用编外人员,多是两种渠道:一是由医院直接与编外人员签订合同。二是由医院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劳务公司派遣人员到医院,目前一般医院都偏向于此种方式招录编外人员。

所以,从目前涉事医院和被辞护士各执一词来看,无疑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个事件也确实引发了大家对医院管理、员工权益保护以及劳动法规的深度思考。医院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的监管,确保他们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目前,部分护士已申请了劳动仲裁。相关案件不日即将开庭,真相即将浮出水面,也期待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编外医生也正面临被清退

在过去,随着患者人数的持续增长,护士作为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前线工作者,一直是各大医疗机构争相招聘的宝贵人才。然而,进入后疫情时代,经济的不景气导致患者数量减少,特别是口腔医院等专科医院,患者数量出现了急剧下降,医疗收入也随之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原本基数大、普遍存在且不可或缺的护士群体,却意外成为了众矢之的,他们被视为医疗机构在进行人员结构“优化”时的首选目标。

不仅是编外护士,编外医生的职业处境也如临深渊,不知前路几何。

关于编外医生被清退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多个省份,包括湖南、湖北、黑龙江等地,政府已经开始实施或强调加强规范编外人员管理制度。例如,长沙市市直机关对劳务派遣、编外人员的清理清退方案已经在“问政湖南”网站上披露。此外,哈尔滨编制委员会也发布了相关政策,从3月初起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在湖北省十堰市,已经对编外聘用人员进行了清理规范,减少了326人。

近期,福州的一位居民,蔡先生,因为家中的老人出现发烧症状,紧急拨打了“120”寻求救援。然而,随着救护车赶到的医生姚先生,在得知老人只是发烧后,显得有些不满:“仅仅38.5℃的发烧就需要拨打120吗?这样的小事也需要急救。”

据了解,这位姚医生是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某院区的编外医生,他的不当言论,源于他自身的“工作问题”。具体的工作问题是什么呢?据医院内部人士透露,近期该医院解雇了一批编外人员,而姚医生就在其中。一些知情人士指出:“可能是因为他即将被医院解聘,所以心情不佳,工作中带有情绪。”也就是说,姚医生的不当行为,是因为他面临失业的压力,情绪化的工作导致的。

由此看来,下一轮慢慢发生的变化,可能不仅仅会影响到护士,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医生,特别是产科医生的岗位可能会过剩、甚至下岗。整体的医疗改革的方向,是让每个人自我求生存。那些稳定的工作岗位,都可能被打破。

这些清退工作的实施,与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到的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精减编制的要求有关。同时,这也是为了规范整顿编外用人乱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在清退编外人员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被清退人员的再就业方式,如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服务,以及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来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虽然清理编外人员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但对于编外医生而言,清退工作可能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这一政策不仅导致编外医生失去工作,面临重新就业的挑战,还让那些仍奋战在岗位上的编外医生更加焦虑。这就要求政府在实施清退工作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被清退人员的生活保障和职业发展,确保改革的平稳进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