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由于中国的电动汽车掌握了主导权,基本上会上演一出大戏。
果不其然,欧盟先把这出戏唱响了。
在今年的9月份,经过了多天的激烈讨论,欧盟最终敲定了初步的法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
欧盟对此进行了三家中国电动汽车巨头的抽样调查,并不断强调这是为了保护他们自身的车企利益。
实际上这样的理由不过是他们为当下法案的一种开脱,因为在欧盟内部认为,此举就是为了摆脱对大陆的依赖。
行业内的分析人士也认为,欧盟现在急需建立一个自己独立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不对大陆的电池、零部件等产生依赖感,因为这会让欧洲车企的自身利益大打折扣。
而在德国企业反对之下,欧盟仍然没有改变这个决定,不难看出在这方面欧盟已经“铁了心”。
欧盟将这出戏的苗头对准了我们,没有料到的是老美也找准机会开始“唱戏”了。只不过,素来美、欧紧密联合的情况下,老美“唱戏”的对象却是欧盟。
在欧盟反补贴调查法案之后,老美拿出了3690亿美元的资金来欢迎他国的企业设厂。本质上,这是老美自己的相关政策,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自己本土的清洁能源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
但由于欧盟内部大多数的企业,并不看好欧洲的反补贴调查法案,反而开始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了美国。
欧洲企业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欧盟想要寻求独立供应链的情况下,本土并没有拿出雄厚的补贴。
相当于说,把他们物美价廉的路给断了,自身又不拿出巨额补贴来扶持这样的“独立供应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高昂补贴就发挥了作用,大有开始截胡欧洲车企供应链的架势。而实际上,不少的欧洲车企都已经预计或者开始,将厂址迁移到美国地区去。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对方实在是给得太高了。
欧盟自己也深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曾就这个问题和拜登团队洽谈,但是并未得到承诺。可以说,现在欧盟就是眼睁睁的要看着美国在从中“插一脚”。
当然,欧盟也并不是真的没有办法。一个选择就是拿出巨额的补贴,用雄厚的财力来挽回欧洲企业们外迁的打算。这也可以进一步的完成他们心中所谓的“独立供应链”的操作。只不过,当下他们拿不出这么多的钱,甚至可能也不是很愿意为这个方面付出太多的资金,此路行走下去的可能性很小。
可他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放弃当下的调查法案,允许欧洲企业和中企合作,继续打造有中企存在的供应链。说白了,现在又不拿钱,又想“白嫖”不太可能,只有不断的和中国企业合作,他们本土的汽车产业才会有不错的发展空间。不然到时候,可不是他们为自己建造独立的供应链,而是大西洋对岸的老美建立供应链了。
一直以来,寻求“脱钩”的操作本就饱受质疑,且不少的企业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脱钩”难,摆脱对中国的供应链更难。现在,他们非要拉着整个欧洲的汽车产业一条路走到底,也不知道最后谁会为此付出代价?亦或者说,又有哪一个企业,哪一个人能为欧洲汽车产业的未来付得起这个代价呢?
欧盟笨,美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