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颖超在北京逝世,而在她去世之前,强打着精神向她的秘书赵炜交代了后事,并提出了四点要求。
然而这个要求让中央知道以后却犯了难,甚至说到这些要求,就算是他们同意,群众也不会同意的。
邓大姐究竟提出了什么要求?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羽翼下的雄鹰邓颖超出生在广西一个官宦人家,她的父亲邓廷忠是当时南宁镇台,母亲杨振德是一名医生。
不过,邓母其实是邓父的续弦,可能是因为比较忙,或者身体不好,总之邓母结婚四年后,才生下这么一个女儿,也就是邓颖超,只是邓父并不喜欢这个女儿,甚至还想要把她送人。
还是邓母拿命威胁,这才保住了孩子。在她三岁的时候,父亲因为欺君之罪被流放,到死都没能回到家乡。
从那时候,她就开始了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虽然年纪小,但是从小饱受苦难的她,很早就懂事的,看到母亲如此劳累辛苦,总是身体力行的帮母亲减轻负担。
邓颖超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在学校期间,小邓接触到了革命思想,慢慢开始朝着革命的道路走去。
15岁的时候,五四运动的浪潮蔓延到天津,她也加入其中,后来她还和周恩来创办了觉悟社,这算是二人缘分的开端,为之后俩人在一起打下了基础。
1925年,邓颖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周恩来结婚,此后她便一直为中国革命做贡献。
早已做好安排1976年1月8日,周总理永久的闭上了眼睛,而邓大姐作为周总理的爱人和同志,虽然过后可是一样的工作,然而心态已经是不一样了。
自1972年,周总理确诊膀胱癌以后,便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邓大姐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可她也无法减轻周总理的痛苦。
可能就是因为经历了这种事情,所以邓大姐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上世纪80年代,“安乐死”成为了讨论的热门话题,而邓大姐在听说这件事情以后,曾公开支持这一“特殊死法”,甚至还向中央领导人转达了这一想法。
在她看来,选择“安乐死”,选择自己生命结束的时间,就是唯物主义。甚至在很早之前,邓大姐就曾立下两份遗嘱,其中一份遗嘱就是自己对“安乐死”的态度。
1982年,邓大姐立下了两份遗嘱,第一份是对于去世后葬礼和骨灰的处理。
邓大姐明确表示,丧事一定要简办,不要举行什么追悼会或者遗体告别的那种仪式。
第二份遗嘱则是交代,在她患病需要急救的时候,不必采取抢救措施,这种做法既占用国家资源,也会延长她的痛苦。
当然这份遗嘱最后未被执行,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无论病人的身份是什么,在没有彻底咽气的时候,医生都要全力以赴。
最后的时光1988年,邓大姐彻底退了下来,因为年龄的增大,邓大姐的身体已经越来越不好了,1990年一年的时间里,更是先后进了五次医院。
后来情况有所好转,可是在第二年的7月,邓大姐再次因为高烧进入医院,这次高烧是由肺炎引起的,而她之前的每一次进医院,几乎都是因为肺炎。
虽然病症一样,可这次却尤为危险,大家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住进医院的第五天,邓大姐接受了一次手术,这次手术后,她的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没有达到出院的标准。
1992年1月23日,邓大姐过了她人生的最后一个生日,当天非常的热闹,国家领导人和医院的医护人员,都陪着她过生日。
大家同时许下了等大家长命百岁的愿望,纷纷祝贺邓大姐生日快乐,虽然邓大姐嘴上说着,不爱过生日,但是她是真的开心。
到了7月份的时候,邓大姐的情况越来越不好了,她有预感,自己时日不多了,于是抓紧时间做最后的安排和交代。
7月11日,邓大姐闭上了眼睛,大概是有所预感,所以她走的非常的平静安详。
群众不会同意的邓大姐去世后,工作人员为她整理仪容,却发现邓大姐身上穿的,竟然是一件打满补丁的破衣服,这是邓大姐身前最后的要求。
这件衣服是邓大姐最喜欢的衣服,周总理去世那天,邓大姐穿的就是这件衣服,可也就只穿了那一次,就被邓大姐放了起来,再未穿过。
周总理去世之前说,希望能和邓大姐有来生,所以在临终前,邓大姐要求穿上这件衣服,去见自己的丈夫,两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用这种方式诠释着最深刻的爱。
对于邓大姐的后事安排,由于她事先立下了遗嘱,所以秘书赵炜作为代表,表达了邓大姐的四点遗愿。
不在家中吊唁,不举行遗体告别,不要守灵,不接受日本友人来京吊唁。
邓大姐的为的就是不给组织添麻烦,所以拒绝兴师动众,可是就跟当时的周总理一样,很多百姓都自发前来吊唁,这又该如何呢?
一边是邓大姐的一员,一边是群众的民意,领导们有些为难。最后他们决定折中处理,西花厅可以让群众来吊唁,但是需要控制人数,也要注意秩序的维持。
火化之后,邓大姐的骨灰被放入当年存放周总理的骨灰盒中,次日清晨被撒如了河海中,一如当年的周总理。这既是邓大姐生前最为细致的安排,又是冥冥之中剪不断、抹不掉的缘分。
我想倘若真的有来生的话,那么邓大姐和周总理,应该已经见面了,这辈子希望他们只做个普通人,享受这和平的时代,不再如此的辛苦,只过最平凡的一生。
结语邓颖超同志将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刻起,她就在为民族的独立和妇女的权力而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她想的依旧是不给组织添麻烦。
西花厅的花开了又落,只是故人不再,作为一名女子,邓大姐诠释了何为巾帼不让须眉,是真正令我们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