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460亿英镑,把中国企业踢出局后,英国核电站要烂尾了

霸苍笙客栈 2024-06-23 06:10:18

英国政府于2007年就开始筹备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并对之寄予厚望,或将填补英国能源供给的空白。

在2016年中国广核集团大笔出资加入该项目,成为英国重要的合作伙伴。

谁也没想到,一年后英国政府就出尔反尔,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资企业进行不当审查。

此后在美国的怂恿下,更是将中广核无情驱逐,令这一原本充满合作共赢前景的项目陷入了重重困境。

由于英国政府的短视行为和对华恐慌情绪,这一价值460亿英镑的核电巨无霸,如今正面临着烂尾的风险。

核电站建设路在何方?

在英国这片土地上,核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1932年,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为核物理学拉开了新的序幕。仅仅8年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英国便启动了自己的原子弹研发计划。

虽然后来英国不得不将核心科研力量交予美国,但两国的密切合作,终于在1952年结出了硕果——英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1956年,世界上第一座商业核电站在英格兰开始运营,标志着英国核能事业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英国陆续建立了14座核电站,核电一度占到了该国能源需求的26%。

为了巩固在核能领域的领先地位,英国还投入巨资与法国、德国合作,攻克技术难题,建立了一套从铀浓缩到反应堆,再到燃料后处理的完整核工业体系。

然而,就在英国核能事业渐入佳境之时,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殖民地的纷纷独立,给了英国政府沉重的财政压力。为了减轻负担,撒切尔上台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核电站私有化改革。

这一改革虽然为英国政府减轻了财政负担,但也埋下了祸根。从1980年到2004年,英国核能工程师的数量从9000人骤减到不足1000人。更糟的是,2007年,英国能源集团一度濒临破产。

21世纪初,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英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与此同时,环保和减碳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英国下议院决定在2025年前关闭所有燃煤发电厂。

面对燃煤电厂的关闭和核电站的破产,英国未来的电力供应陷入了困境。2008年,时任首相戈登·布朗宣布计划新建一代核电站,重振英国的核能事业。

然而,由于长期的技术储备不足,这一计划的实施面临重重困难。英国的核能产业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就在英国陷入两难困境之时,法国电力公司敲开了英国的大门。2008年3月,英国与法国签署了一份核电领域的友好互助协议。仅仅五个月后,法国电力公司便宣布将投资124亿英镑,收购英国能源集团,正式启动新核电站的建设。

为了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英国还邀请了本国的天然气供应商森特瑞克集团参与其中,持有20%的股份。经过一系列评估,新核电站的建设地点最终确定在欣克利角,预计建设成本将达到160亿英镑。

项目虽然开局顺利,但很快便陷入了重重困境。英国复杂繁琐的审批流程、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阴霾、欧盟和联合国对项目成本的质疑等,都让这个原本就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项目雪上加霜。

最终,英国股东森特瑞克集团在重重不确定性的压力下,宣布退出该项目。而法国电力公司虽然已经投入了近10亿英镑,但也不得不三番五次推迟工期,项目的预算也从最初的160亿英镑飙升至180亿英镑。

中国力量的加入

正当法国电力公司陷入是否继续投资或止损的两难抉择时,一个意料之外的力量加入了进来——中国广核集团。

早在2013年,法国电力公司就已经开始向中广核伸出了橄榄枝,两国在核电领域长期保持着紧密合作。而当时,正值英国首相卡梅伦推动下的中英"黄金时代",两国关系也处于历史最佳状态。

经过两年半的磋商和协调,2015年,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在伦敦正式签署了初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广核将在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中投资60亿英镑,占股33.3%。

中国的加入无疑为这个陷入困境的项目注入了新的动力。然而,好景不长,英国国内很快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2016年的"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英国政局陷入动荡。

在特蕾莎·梅政府的怂恿下,英国开始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资参与的核电项目展开调查。尽管最终同意项目继续,但英国政府狡猾地加入了一个"特殊股权"条款,为将来剥夺中广核在英国核电市场的角色铺垫道路。

尽管英国政府在暗中设置了重重障碍,但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还是在2017年3月正式破土动工。然而,接下来的道路却越发崎岖难行。

一方面,法国电力公司内部因为投资决策出现了激烈的争议,公司不得不做出重大人事调整,以平息内讧;另一方面,英国复杂繁琐的审批流程、福岛核事故后加强的安全审查,都让项目进展步履维艰。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开始插手这一事件。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海外投资项目持高度警惕,并发出警告,呼吁西方国家不应过度依赖中国。

在美国的影响下,英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高铁、核电等重大工程项目中的中国参与度。2019年,美国更是将中广核及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英国媒体也开始炒作中资核电站的潜在安全隐患。

面对来自英美两国的重重阻力,中广核最终在2022年底被英国政府逐出赛兹韦尔C项目。虽然英国政府称会给予未披露金额的股份作为补偿,但这实际上是为将来剥夺中广核在英国核电市场角色做铺垫。

对于正在建设中的欣克利角C项目,中广核在履行完合同规定的支付义务后,也决定不再追加投资。

烂尾难掩

中国企业的退出,无疑给这个已经陷入泥潭的项目增添了新的麻烦。法国电力公司不仅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而且还面临着严峻的人才短缺和供应链瓶颈问题。

由于英国30年未建新核电站,缺乏建设经验;加之福岛事故后,欧洲掀起了一股去核化浪潮,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法国电力不得不从未受战争直接影响的美国和加拿大,紧急招聘熟练焊工参与维修。

除了人力短缺,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飙升,以及英国政府不断增加的新要求,也让项目的预期成本不断攀升。据报道,截至2021年,欣克利角C项目的成本已经从最初的160亿英镑飙升至230亿英镑;仅一年后,成本又增加了30亿英镑,达到了460亿英镑的天文数字。

与此同时,法国电力公司的债务也高达430亿欧元,资不抵债的公司最终在2022年被迫重新国有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然而,尽管面临种种困难,英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放弃对核电的执念。2024年,英国宣布了70年来最大规模的核电扩张计划,不仅将投资3亿英镑建一座大型发电站,还将拨款1000万英镑用于开发核燃料技术,并计划在2050年前再建一座新的核电站。

看着欣克利角C项目的烂摊子,英国政府又给自己开了一大堆新项目,真不知道他们是胸有成竹,还是在给民众画饼。至于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最后能如期完成几个,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

事实上,英国的衰落早已孕育多年。二战结束后,英国原有的殖民版图被拆解,对苏伊士运河等地关键航道的控制权也被美国接手。国力的持续下行,使得英国提出的各种规划常常同现实情况相去甚远。

正是这种脱节的思维,导致了英国在欣克利角C项目上的一再决策失误。英国不仅将中国这一重要合作伙伴踢出局,还对法国电力公司熟视无睹、推卸责任,最终酿成了如今的窘境。

有评论指出,英国的做法无疑是"自作自受"、"得不偿失"。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去解决所有问题。相反,只有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互利共赢,才是上策。

英国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摒弃过往的偏执和傲慢,认清自身的国力和定位,重拾理性和务实的合作态度。只有这样,英国在核电和其他领域的发展,才有出路;否则,将只能是一蹶不振、日渐没落。

信源

观察者网:2024-03-14 《“把中国踢出局”,英国460亿英镑核电站可能烂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