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崧,字景猷,出身于颍川颍阴的名门望族。他是荀彧的玄孙,荀頵的儿子。荀崧自幼聪颖过人,家族长辈都很喜爱他。其中,他的堂曾祖父荀顗(荀彧之子)对他尤为器重,认为他日后必定能光耀门楣。
青年的荀崧逐渐对文学热爱,广泛涉猎诗书,对历史、哲学等领域有所研究。他的志趣高雅,品行端正,与当时的名士王敦、顾荣(顾雍后代)、陆机(陆逊后代)等人结为好友,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后来,荀崧得到了赵王司马伦的赏识,司马伦任命他为相国参军,荀崧逐步晋升,累官至侍中、中护军。
王弥攻破洛阳后,荀崧和其他官员一起逃往密县。在逃亡的路上,荀崧的母亲去世了。面对这样的困境,荀崧仍然坚持将母亲的遗体载于车上,继续逃亡,在混乱中,他与同行的官员失散,被王弥的士兵追上,遭到了严重的砍伤。
荀崧在重伤中昏迷过去,但幸运的是,他最终苏醒过来。尽管身体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他仍然坚持将母亲的遗体妥善安葬在密山,以尽孝道。丧期结束后,荀崧被任命为襄城太守,封为舞阳县公。
随后,荀崧又被任命为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并担任平南将军,负责镇守宛城,封为曲陵县公。镇守宛城期间,被杜曾包围,女儿荀灌突围出城请来救兵,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225篇我会详细写他女儿的事)。
荀崧渡过长江后,在东晋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荀崧与刁协共同制定了中兴礼仪制度,这对于恢复和维护朝廷的秩序和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在苏峻之乱期间,晋成帝被叛军挟持到了石头城。在这场动乱中,荀崧对皇帝的忠诚不二,始终不离成帝左右,侍奉在成帝身边,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没有离开。
动乱平息后,晋成帝前往温峤所在的船上,荀崧虽然年老身患重病,但他仍然坚持跟随皇帝,不离不弃。这种忠诚和坚持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荀崧后来累官至右光禄大夫、录尚书事。
即使年老,荀崧也没有放弃学习,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完善。公元328年,荀崧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他侍中的职位,并给予他“敬”的谥号,这是对他一生品行的肯定和纪念。荀崧的一生,无论是在文学、政治还是道德上,都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参考资料: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全晋文·卷三十一》、《上疏请增置博士》、《议王式事》、《议上元帝庙号》、《答卞壶论刘嘏同姓为昏》、《与王导书》、《与王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