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请调华北一干部到四野,聂荣臻坚决不同意:我这里很缺干部

漫步史书 2023-12-06 16:05:47

1955年5月,中央酝酿在总参谋部下成立动员部并在各大军区下辖也成立动员部,借此完善我国国防部动员体系。

尽管早在八路军时代,我军就成立了总动员武装部,但对现代化建军兵役制的探索,却是从建国以后,特别是总参动员部的建立才开始。

对于动员部部长的人选,时任总干部部部长的罗荣桓很是焦虑。

凑巧的是,时任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的王平回国述职,罗荣桓顿时大喜过望,这不就是合适的人选吗!于是向中央建议,让王平出任动员部部长。

王平最初不愿意担任总参动员部部长,他好不容易才有机会到一线工作,虽然朝鲜战争那时已经结束,但各方面善后的工作也有很多。

不过,王平思来想去,不大好意思去找罗荣桓说这件事,还是去找了主持军委工作的彭老总说这件事。

彭老总了解他的来意后也无可奈何,只好婉拒:

“这是罗部长的提议,我也不好干预,如果你实在不想去,可以去找罗部长说一说。”

没办法,王平只好去找罗荣桓说明这件事:

“我没干过动员工作,希望中央能重新考虑人选问题。”

哪知罗荣桓想都没想直接拒绝:

“你抓过地方工作,也熟悉这些工作的流程,相信一定能干好。”

王平实在推脱不掉,只好出任了总参动员部部长,不过期间他还兼任着志愿军职务,从兵团政委到志愿军副政委、政委,协助杨勇站好了最后一班岗。

王平不去找罗荣桓,不是因为不熟悉,相反两人还有很深的交情。

1937年1月,党中央与红军总部迁到了延安,因为过去几年时间,红军都是在迁徙流动之中,很少去谈论婚姻大事,导致绝大多数干部都耽误了婚期。罗荣桓那时已经35岁,却依然是孑然一身。

差不多也就是这年春节期间,延安迎来了盛大的婚礼,不少已经到了年纪的男女干部纷纷成婚,当时原三军团保卫局局长许建国与红四方面军干部刘桂兰喜结连理,许建国想起了还是孑然一身的老战友,原来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请刘桂兰帮忙张罗这件事。

在刘桂兰的介绍下,罗荣桓与林月琴喜结连理。

罗荣桓和林月琴结识后,两人从不熟悉慢慢相恋,开始谈起了恋爱,那时罗荣桓在后方政治部工作,林月琴在中央党校,两人之间还隔着延河水。

当时,已经担任25军6团政委的王平听说这件事后,特意将从战场上缴获的两匹白马给罗荣桓送了过去。

按照王平的意思,是想让罗荣桓、林月琴一人骑一匹马。

可没想到的是,罗荣桓收到礼物后,就把一匹马送人了,自己晚饭后骑着马去会林月琴。林月琴也心领神会,每次看到一匹白马越过延河,她都要找借口离开。

一开始众人还不明所以,后来弄清楚以后,彼此都心照不宣。

罗荣桓与林月琴喜结连理,还要多亏王平的赠马之情。

在罗荣桓的心目中,王平无疑是一个军政全优,文武双全的的干部。

抗战初期,八路军115师分兵,王平随聂荣臻挺进晋察冀,充分发挥组织工作能力,仅到阜平两个月,就拉起数千人的抗日义勇军,后来晋察冀军区补充兵力,王平一个人就通过团结、争取、收编和改造民间抗日武装,为八路军主力部队输送了十几个团。

这恐怕也是建国后,罗荣桓坚持要调王平来总参动员部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1949年3月,全军统一番号,东北野战军也改称第四野战军,随后大军南下,开启了解放全国的征程。

不过,当时新中国成立在即,中央从四野调出了不少干部到地方,包括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等等兵团级的干部。

罗荣桓本来应该是随军南下,但他那时身体状况比较糟糕,后来就留在了北平养病,中央也特别体谅他,并让罗荣桓仍然担任四野政委,还下令从华东调来了邓子恢出任第四野战军第二政委,以便在罗荣桓不在的情况下接替他的工作。

对四野的干部现状,罗荣桓显然有着很深的了解。

平津战役期间,罗荣桓曾出任平津前线总前委委员和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津战役,那时老战友聂荣臻也在平津前委。

当时,聂荣臻还兼任着华北军区司令员,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北岳军区(北岳军区是隶属于华北军区下辖)第二政委兼第一纵队政委的王平来找聂荣臻汇报工作。

从部队建设到地方剿匪,王平事无巨细,一一汇报,这一切都被在一旁的罗荣桓看在眼里。

要说起来,罗荣桓当时正任第四野战军政委,华北军区工作事务,他本来不该在现场,可聂荣臻那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王平也觉得罗荣桓不是外人,就没太在意。

王平逻辑清晰,条理清楚,使得罗荣桓很是喜爱,不多久四野南下,罗荣桓找聂荣臻提了一个请求:

“十三兵团缺个政委,能否把王平调过去接任。”

四野十三兵团是原来冀热辽的部队,实际上原来也是隶属于晋察冀军区的,是后来中央考虑华北在战略上支援东北,这才将冀热辽军区划归东野。十三兵团成立的时候,原来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任兵团司令,萧华任政委。

可就在部队南下期间,中央有意,要萧华率领中国青年代表团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即将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萧华之所以有如此安排,其实也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将。

萧华年纪不大,但一直以来就有“娃娃司令”的美誉,据说在长征期间,萧华缺席还被选为国际青联委员,从那时起,萧华就成为了世界青年的表率,值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界各国还都不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毛主席迫切希望萧华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向世界各国传递中国革命的情况。

可这么一来,也就导致了十三兵团政委出现了空缺。

罗荣桓了解王平,知道他是一个出色的干部,于是提出请求,不料一向大方的老战友聂荣臻这次说什么也不同意。

聂荣臻之所以不同意,原因也很简单,华北军区那时也缺干部。

随着华北各地陆续解放,地方建设、剿匪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聂荣臻有意将北岳军区与冀热察军区合并成察哈尔军区,并点名让王平来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

为了支援四野,当时华北军区已经抽调出了不少干部,萧克、赵尔陆已经顶了刘亚楼的缺,分别出任了四野第一参谋长。第二参谋长。

更为关键的是,当时全国解放在即,地方干部的建设尤为重要、

四野在南下之前,就组成了干部团,并抽调时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谭政担任总团长,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和邵式平任副总团长。

计划就是解放到哪里,就立即安排干部顶上地方空缺,负责地方建设和剿匪工作。

即便是如此,地方干部还是缺额太多。

到1949年6月,中央还为此专门致电各大野战军,各大军区,务必再准备抽调一批干部,充实到地方建设中,华北军区自然是首当其冲。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聂荣臻自然不可能放王平这样富有革命经验的老干部离开。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王平自己身上兼职也有很多,但聂荣臻还是觉得以他的能力,纯粹是大材小用。

195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华北军区考虑到王平的察哈尔军区只管几个军分区和地方部队,决定给他加码,让他兼任地方职务。

不久之后,王平又兼任了察哈尔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和公安厅长。

1951年4月,中央有意调王平出任东北军区空军政委(刘震任司令员),结果聂荣臻后来和政委商量后,一致认为不能让王平离开。

在聂荣臻坚决要求下,王平没有调赴东北军区,而是出任了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干部部部长,负责干部的培养工作。

一直到1953年,中央下令要求各大军区干部轮流到朝鲜地区参加实战,王平才被调出任第二十兵团政委,配合司令员杨勇到了一线,聂荣臻当时还兼任着第一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徐向前因病不在,聂荣臻实际负责总参工作),无暇顾及华北军区工作,才调了杨成武来出任华北军区参谋长。

没想到的是,到后来王平也没逃过罗荣桓的调动。

这才有了后来王平出任总参动员部部长事儿。

可即便是这样,王平后来又到了朝鲜几次,配合杨勇负责朝鲜战争的善后事宜,后来直接出任了志愿军政委。到1958年才回国。

回国不久的王平,又出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委员。

5 阅读: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