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食物不耐受
撰文 于永超
编辑 保健君
01、什么是食物不耐受?
食物过敏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但是食物不耐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食物不耐受其实也是一种慢性病,因为发病比较隐蔽,所以容易被忽视,但是其影响的疾病种类范围,却比食物过敏更为广泛。
广义的食物不耐受
广义的食物不耐受是指重复出现的对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产生的不良反应,可由免疫反应、酶缺乏、药理作用、激惹反应以及毒理反应引起。比如我们比较常见的乳糖不耐受就是一种因缺乏乳糖酶而引起的食物不耐受。
狭义的食物不耐受
狭义的食物不耐受则主要是指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即人体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抗原),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常见的容易引起不耐受的食物有牛奶、鸡蛋、小麦、玉米、坚果、大豆和贝类等。
02、食物不耐受有什么表现?
食物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多数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但不同患者对于同一种食物不耐受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食物不耐受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慢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偏头痛、哮喘和湿疹等疾病都有着明显的关联性。
例如,肠易激综合征是食用特定的食物或调料后,产生的一种累及整个消化道的动力障碍性疾病,可引起反复的上、下消化道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或腹泻及腹部饱胀等。
再如,很多人在进食牛奶或奶制品后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腹泻、腹痛等,便是乳糖不耐受引起的不良反应。
食物不耐受的一些症状和食物过敏类似,但症状发生一般更为缓慢,有时在进食后30分钟就会出现,但有时可能会延后48小时。
食物不耐受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其症状没有什么特异性,可能出现以下各种症状。
食物不耐受的各种症状
● 消化系统:恶心、腹痛、腹泻、便秘、口臭、嗳气、打嗝、胀气。
● 皮肤:面疱、湿疹、皮疹、荨麻疹。
● 神经系统:焦虑、忧郁、头疼、注意力不集中、暴躁易怒、坐立不安。
● 呼吸系统:慢性咳嗽、哮喘。
● 肌肉骨骼:关节炎、关节疼痛。
● 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阴道瘙痒。
● 心血管系统:胸部疼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跳加速。
● 其他:咽喉疼痛、鼻后黏液分泌、慢性鼻窦炎。
03、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有食物不耐受?
如果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症状,怀疑是因为食物不耐受所引起,可以到医院做下面检查,请医生帮助判断。
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目前可对90余种食物进行检测,也可只检测常见食物,包括牛肉、牛奶、鸡肉、猪肉、鳗鱼、大米、玉米、虾、蟹、大豆、鸡蛋、西红柿、蘑菇、小麦等。检测原理主要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被检者血清中的IgG浓度。
需要指出的是,食物不耐受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不一定和病史完全吻合。食物检测阳性说明体内对该食物有异常免疫反应,提示应忌食相应食物,防止继续造成损伤;检测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诊断,因为食物抗原成分经烹调、消化后易发生改变。
对于检测结果,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只依赖检测结果去调整饮食。
食物激发试验
食物激发试验包括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单盲食物激发试验和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其中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不耐受的金标准。
不过,食物激发试验操作相对复杂,持续时间长,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很高。
04、如何通过科学饮食治疗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营养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膳食平衡,以同等营养价值的食物替换不耐受的食物。
下面以麸质不耐受为例,介绍一下食物不耐受的营养治疗方法。
1.限制含有不耐受食物成分的食物
麸质不耐受患者需限制含有麸质的所有食物,例如小麦、大麦、黑麦等制作的食品,如各类面食或杂粮饭,甚至包括以此为原料制成的某些调料、饮料等,如甜面酱、酱油、大麦茶、格瓦斯饮料等。
因此,需要学会阅读食品标签,检查配料和调味料,养成查看食物成分表的良好习惯,从而发现其中可能含有的某些能引发不耐受症状的食物或成分。
2.补充相应酶类
当人体缺乏消化某种食物成分的酶时,会导致无法对该食物成分进行分解吸收,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食物不耐受的症状。
补充某些复合消化酶,尤其是含有一些人体缺乏或不足的酶类,如菠萝蛋白酶,可帮助食物在胃肠道内被更充分地消化,从而避免或减轻食物不耐受的发生。
3.替代食物选择
食物的选择对食物不耐受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可选择完全不含有或者通过加工去掉不耐受食物成分的食物,避免摄入该不耐受食物成分。
麸质不耐受患者可以通过选择无麸质或脱麸质替代食品满足日常所需,可选择稻米、玉米、小米、藜麦、荞麦、杂豆或薯类等主食形式,或者选择去除大部分植物蛋白质的小麦淀粉作为主食。
05、食物不耐受能不能预防?
1.提前检测与食物干预
为防止食物不耐受带来的不良健康影响,在严重症状出现之前,可提前进行血清特异性IgG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将食物分为忌食(+2和+3级)、轮替食用(+1级)和安全食用(0级)三类分别采取治疗。
轮替食物的周期一般在4天及以上,对于轻度不耐受食物每4天轮替进食一次。
中度不耐受应将相应食物从饮食中剔除3个月后,再每4天轮替进食一次。
重度不耐受则需剔除6个月后再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轮替饮食过程中,仍应遵循每次只添加1种不耐受食物的原则,逐一将不耐受食物重新纳入饮食。如轮替过程中没有出现阳性症状,则说明这种食物可以重新食用,反之则需停食或忌食。
2.避免摄入不耐受食物
对于已经明确的或者通过轮替饮食仍不能重新纳入饮食的不耐受食物,说明患者无法充分消化这种食物,那就需要绝对避免摄入。除了不耐受食物需要避免外,对含有不耐受食物成分的各类加工食品也要绝对避免。
3.食物多样化
不耐受的食物通常是进食频率较高的食物。越是频繁进食某类食物,其大分子碎片就越有更多机会进入人体,引发不良的免疫反应。
因此,同类食物最好能经常更换具体品种,不要偏食挑食,或为了方便长期单调饮食。如肉鱼蛋奶类都属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果怀疑对其中某种食物不耐受,可以用其他种类替代,这样就降低了风险,还能使身体获取的营养素种类更为丰富全面。
换个角度看,这样操作也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准则——食物多样,即平均每天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食物。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作者简介
于永超 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专业特长:用医学营养学方法,对以下疾病进行营养治疗: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痛风等;急慢性肾病和透析等;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所致营养不良;外科围手术期、妊娠期和哺乳期群体。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第11期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