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发表的一篇经济论文荣膺诺贝尔奖。该论文运用了倒推之法,由当下的状况剖析过往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涵盖了从地域分布、国家领导者、文化假说等方面“探究”了各国经济呈现如今态势的缘由。
归根结底,获奖之缘由在于此书所迎合的对象对其予以肯定。然而,众多学者对该书提出了反对意见,无论从事实论证还是思考深度来看,皆未臻真正的经济分析之水准。譬如,该书主张地域差异对经济影响甚巨,经济落后的国家大多分布于赤道附近,诸如非洲等一些国家。该书认为赤道附近鉴于日照等自然条件,劳动强度难以达到颇高程度,且由于受教育程度所限,该地区民众的认知水平偏低,故而致使国家经济滞后以及百姓生活贫困。但事实并非全然如此。
再比如,他把国家领导者当做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对此,我们文化里常说圣人之治,这是肯定一个国家如果有一个励精图治、智慧加持的领导人,这个国家就会经济搞得好,真是如此吗?别的论据不举,伟大教员曾经说过“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帝王在当时可谓纵横天下,胸怀天下,天地抱负,万代豪情,但是他们都成为了历史,所以纵观历史,我们看书中即使是站在倒退的角度,总结的观点和采取的论据都是漂浮的。
人类始终处于创造的进程之中,人类的根本要义在于持续延续。不管是“人类是地球的主人”这一说法,还是“人类是地球的外星人”这一论调,至少在有历史记载的人类文明当中,人类作为繁衍不息的一种动物,在人类的世界认知范畴里,我们占据了动物界的顶端,自认为支配了这个世界。然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诸多事物对于人类而言皆是未知的,即便那些存在于几百万年、几亿年前的事物,当下的人类依然难以洞悉明了。比如说有时候的自然灾害,我们的嗅觉就没有一些动物灵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是人类延续的手段。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变,衣食不愁,出行方便,在任命还是任性方面,我们有时候实现了任性,手里的财富积累支撑了自己的消费。当然,这得益于整个经济单体的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拥有了归属于自己的财富,而依事实观之,这些财富会以特定的物质形式呈现出来。例如,房产、汽车等大型物资,当然也涵盖相对等值的黄金、白银等易物资产。此时,我们所渴求的乃是个人财产的安全性,而保值增值乃是财富拥有者的内心诉求。
回过头来审视,我们经济单体的发展并非全然取决于某种文化假说、自然条件的优劣、领导者的智慧等,这些要素仅为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圣人之治与无为而治,于我们的历史长河之中皆曾上演。而我们观之,先进的道路、先进的理论、先进的制度、先进的文化方为富强之要约。我们以某个人名字冠名的学说亦证明了此点,一个社会需要一位智者引领,一个国家需要一群智囊团共同建设。
由此,我们得见个人财富的安全性需要一项兜底保障,而公平的法律制度恰为这一平衡器。在此之中,存在一种均衡的器具,此乃连接二者的引领者。当我们迈向更高层级之时,通常支撑要素皆是兼而有之,而非如这次获奖的论文那般,仅仅为了迎合某些人,实则站在自私自利的角度,对其他国家施行打击之策。书中所提及的吸取式和包容式经济发展模式,在人类命运共同的前提之下,我们实则应当采取的是包容式发展,团结一心,共同建设家园,方为正途,这或许即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