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又名壶卢、扁蒲、瓠瓜,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葫芦在人们几千年的栽培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品种,其中有哑铃形,鸭梨形、扁球形等形状,。其中哑铃形的葫芦如今只剩文玩这一项功能了,而鸭梨形和扁球形的已经消失了,也就是说被抛弃了。
鸭梨形葫芦的消失最是可惜,它不但能吃,而且还被制作成工具使用,同时这种工具也是以前的农村人离不开的。但是时过境迁,以前被农村人利用了几千年的鸭梨形葫芦却被抛弃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了解一下葫芦的前世今生就知道了。
能做水瓢的葫芦
被吃了几千年的葫芦上世纪,在对距今7000多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葫芦的种子,这就说明在7000多年前人们已经开始种并食用葫芦了。随后在湖北江陵广西罗伯弯,江流连云港等地也发现了西汉时期的葫芦种子,这就说明至少在西汉时期,长江南北的土地上已经种植葫芦多年。
人们种葫芦除了用于制作工具外,另外一大用处就是吃了,所以古代不少文献都有吃葫芦的记载。其中最早记载食用葫芦的著作是《诗经》,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幡幡瓠叶,采之享之”,这句话的意思葫芦的叶子也就可以吃的。“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这句话的意思是,葫芦七月就可以吃了,等到八月后,长老的葫芦就可以制作水壶、酒壶了。
东汉的古书《释名》中更是记载了把嫩葫芦制作成葫芦干,然后储存到冬天再吃的方法。后来炒菜发名后,葫芦大多用来炒菜吃了,有时候还会制作成煎饼吃。
就这样,葫芦被我们从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吃了7000多年。
葫芦做成的水瓢
被用了几千年的葫芦还记得小时候的你放学后跑到水缸旁舀水喝的情景吗?如果你记得,那个时候你舀水的工具应该就是个葫芦做的水瓢。
葫芦嫩的时候能吃,老的时候就能用来做工具,除了做水瓢外,还可以用它来做挖面,挖粮食的瓢,还能做成水壶、酒壶使用。
人们最早用葫芦做工具应该是在新石器时代,因为在遗址里出土不少葫芦形的陶器,那时候既然有葫芦形的陶器,就说明葫芦在生活中是常用的器物。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箪食一瓢饮”,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竹器盛饭吃,用瓢舀水喝。《逍遥游》也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这句话的意思魏王赠我了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出来后,结出的葫芦大到能盛五石东西,用它装水,但是又容易被撑烂,把它剖开做水瓢用,但又因为太大不实用。
这两段话中提到的瓢就是鸭梨形的老葫芦剖成两半后,再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制作成的,在生活瓢可用来舀水、挖面、挖粮食等,葫芦的这种应用在以前是最多的,而且到如今已经被人们利用了七千多年。
相信生活在农村的70、80后小时候夏天喝凉水都应该用葫芦瓢舀过水喝,也经常见妈妈用葫芦瓢去挖面粉做饭,这是我们记忆中忘不了的场景。
以前能吃又能用,生活中离不开的葫芦如今被抛弃,只因它有两个缺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葫芦这种和人们相伴几千年植物,如今在大部分地方已经消失了。因为人们不再吃它,也不用它做工具了,所以它的消失是必然的。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本身的两个缺点和时代的发展造成的。
葫芦的两个缺点之一:过去人们吃葫芦是因为菜品不丰富,也就只能吃它了,后来蔬菜的种类多了,人们就发现葫芦长的虽然大,但是由于可吃的部分太薄,一个一斤的葫芦,能吃的部分可能只有三两,剩下不能吃的瓤子只能丢掉,有了能替代它的蔬菜后,人们也就不吃它了。
葫芦的两个缺点之二:过去人们用葫芦做工具用来盛酒、装水、装药,但更多的是用鸭梨形葫芦一剖两半做成可以舀水、挖面、挖粮食的瓢,这用的时间是最长的,因为用陶器、瓷器不但贵、沉,而且还易碎,所以只好用几乎不用付出什么成本的葫芦。
后来,铁皮和塑料做的瓢出现后,两相一比,人们就发现葫芦瓢的缺点了,葫芦瓢和塑料瓢相比还是不够结实,轻的优点也失去了,还有一个大缺点就是葫芦瓢容易发霉,所以人们也就选择了更好的铁瓢和塑料瓢,缺点大的葫芦瓢也就没人用了。
古代这种葫芦一般都用来装酒和水了
总之,葫芦之所以被抛弃了,是因为时代发展了,出现了更好的东西,与之相比它的缺点也就显现了出来,它被抛弃也就理所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