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的起源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如今却宣布“倒闭”了!
2024年7月28日,英国首相称英国国家已经“破产且支离破碎”,巨额财产亏空,经济生活停摆等问题不断涌现。
但历史上,宣布破产的不只有英国。此前,阿根廷国家就曾7次宣布破产。就在危难时刻,一个“疯子”总统的“疯狂行为”让阿根廷“起死回生”,也让他也成为了阿根廷的救世主。
这位总统是谁?他做了什么?又为什么被称为“疯子”总统?
阿根廷濒临破产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这个国家就开始了漫长的经济衰退之路。
尽管在庇隆执政时期曾短暂复苏,但随后的军政府统治和频繁的政权更迭,使得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1980年代,阿根廷遭遇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为了应对危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经济改革措施,包括私有化国有企业、放松管制和实行固定汇率制。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确实带来了经济增长,但也埋下了隐患。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巴西货币贬值的影响,阿根廷经济再次陷入衰退。2001年,阿根廷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政府宣布债务违约,比索大幅贬值,失业率飙升,社会动荡加剧。
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动荡。高失业率、贫困人口增加、社会不平等加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阿根廷的社会稳定。
根据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1年上半期间,阿根廷的贫困人口占比达到了惊人的40.6%,这一比例表明有超过1800万的阿根廷公民正处于贫困状态。尤其令人揪心的是,这个比率在儿童群体中更为严重,达到了令人咋舌的54.3%。
2022年,阿根廷的年通胀率超过90%,创下30年来的新高。物价飞涨严重侵蚀了民众的购买力,中产阶级逐渐消失,社会阶层分化加剧。
面对经济困境,阿根廷频繁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和罢工。工会组织的力量在阿根廷十分强大,他们经常组织全国性罢工,抗议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紧缩措施。
就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一个人的出现挽救了阿根廷的状况,他做了什么?阿根廷因为他又有哪些改变?
“疯子”总统上台在阿根廷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一位被称为"疯子"的政治家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最终登上了总统宝座。
米莱作为一名经济学教授和电视评论员,他长期在公众视野之外。2021年,他首次当选为国会议员,但在众多政治人物中并不起眼。
他的崛起得益于他对阿根廷经济问题的犀利批评。在节目中,他以直白甚至粗暴的语言抨击传统政治精英,指责他们是导致阿根廷经济困境的罪魁祸首。这种不同于传统政客的表现方式,迅速吸引了公众的注意。
在2023年的总统竞选中,米莱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的策略。他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传播他的政治主张,吸引了大量年轻选民的关注。
当其他候选人指责他是"疯子"时,他不仅不以为忤,反而以此为荣,称自己是唯一敢于打破现状的候选人。这种将负面评价转化为正面宣传的能力,显示出米莱高超的政治智慧。
经过数十年的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阿根廷人对传统政党和政客已经失去了信心。高通胀、高失业率、货币贬值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在这种背景下,米莱的激进主张虽然听起来疯狂,却给了许多人一线希望。他承诺要彻底改变阿根廷的经济模式,终结几十年来左右两派轮流执政但都无法解决问题的局面。对于那些已经对现状绝望的选民来说,米莱的"疯狂"反而成为了一种吸引力。
相当一部分选民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传统政党的失望,而选择了这个"另类"候选人。他们期待米莱能带来改变,但同时也对他能否真正实现承诺持谨慎态度。
在万众的期待和担心下,米莱坐上了阿根廷总统的位置,开始了他的“疯狂举动”,米莱做了什么?
米莱的“疯狂举动”哈维尔·米莱上任后,立即开始实施他在竞选期间承诺的一系列激进改革。这些举措被许多人视为"疯狂",但米莱坚持认为,只有采取非常规手段,才能拯救阿根廷于水火之中。
米莱最引人注目的主张之一就是"烧掉"中央银行。这一说法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放火烧毁央行大楼,而是象征性地表达他要彻底改革阿根廷的货币政策。
米莱认为,阿根廷中央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是通货膨胀的源头。他指出,中央银行为了弥补政府赤字不断印钞,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因此,他主张大幅削减中央银行的权力,甚至考虑完全取消这一机构。
米莱的第二个"疯狂举动"是大幅削减政府部门。他认为,臃肿的政府机构是阿根廷经济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米莱一上任,便果断推行政府部门精简计划,将原有18个部门锐减至9个,规模几乎腰斩。据初步估算,这场变革可能导致数十万公务员失去工作,影响之广泛不容小觑。
他取消了大部分政府补贴,尤其是能源和交通补贴。停止对亏损国有企业的财政支持,推动私有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经济效率。
米莱最具争议的提议可能是废除阿根廷比索,全面采用美元。米莱认为,阿根廷政府和中央银行已经丧失了维护本国货币稳定的能力和信誉。因此,他提出鼓励民众和企业使用美元进行日常交易,最终完全废除比索,全面采用美元作为法定货币。
米莱的激进改革,被视为阿根廷经济复苏的双刃剑。支持者视其为打破旧体制、重振经济的希望;批评者则担忧这可能加剧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将国家推向更深的危机。
那么他的这些举措为阿根廷带来了什么改变?又遇到了哪些危机?
阿根廷“起死回生”米莱的激进改革措施实施后,阿根廷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通过一系列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措施,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阿根廷经济开始出现一些复苏迹象。外国投资者对阿根廷的信心有所恢复,外汇储备开始增加。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也趋于稳定,这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加可预测的环境。
除此之外,多项核心经济指标也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向好趋势:经济总量(GDP)扭转了之前的下滑态势,实现了正增长;股市亦呈现出上升势头,主要指数上扬。
然而,尽管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阿根廷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改革带来的阵痛效应开始显现,引发了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大规模的政府部门裁员和私有化改革导致失业率显著上升;一些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工会组织多次发起全国性罢工,抗议政府的紧缩政策;反对党强烈批评米莱的政策,国会多次否决其改革提案。
总的来说,米莱的改革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但对阿根廷来说依旧处于动荡和脆弱的时期,要想解决社会矛盾,阿根廷和米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米莱的激进改革为阿根廷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未来,阿根廷的经济可能迎来快速增长期。但若失业问题无法得到缓解,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社会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影响政局稳定。
米莱的改革实验,无论成功与否,都将为世界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国家提供宝贵经验。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严重经济危机时,有时需要非常规手段。
但也并非所有激进的政策都能获得成功,米莱的方式是否能够真的让阿根廷回到正常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2024年5月10日——米莱上任后,阿根廷迎来第二次全国大罢工
观察者网2024年5月3日——奥拉西奥·罗韦利:休克疗法+货币美元化,米莱“拯救”阿根廷的进度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