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入门》:伴侣是性格相似好还是性格互补更好?

斜阳叶醉 2024-05-04 02:55:03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爱情里,性格相似和性格互补,哪样的情侣婚后生活更加幸福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与生活相关的心理学常识,《社会心理学入门:洞悉人性的91个心理学常识》就是一本探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书籍,由高校青年教师王坤撰写。

王坤教授“心理学与生活”和“高级心理统计实务”等课程,他认为,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白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提高行为自觉性,并掌控个人心理潜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扮演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

这本书通过分析社会环境和个人内在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帮助读者从社会、文化及人际互动的视角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01、相似性源于我们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能够成为知己,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人都精通音律且对音乐都拥有高超的鉴赏力。

心理学上常讲,人都是容易跟自己相似的人产生好感,继而成为朋友;倘若志趣不相投,分歧在所难免,又如何能成为朋友呢?

《社会心理学入门:洞悉人性的91个心理学常识》第48 条常识就提到:“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喜欢在信念、价值观、态度、个性特征、年龄、社会地位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对方越是与自己相似,人们对对方的好感度就越高。”

与自己三观相近的人,交往起来也更容易得到对方的肯定和支持,彼此之间很少发生争辩,可以增加“自我正确”的安心感,不容易受到伤害。

02、互补性,谁说对立不会产生吸引

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不仅与自己相似的人能产生惺惺相惜,有时候也会喜欢一些跟自己差异比较大的人。

如果能在需要、兴趣、气质,性格和思维等方面形成互补关系,那就更容易产生相互吸引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互补性是人际吸引的规则之一,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恰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就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正如心理学家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中指出:“伴侣在很多方面并不相像,实际上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进行了匹配,用长相换金钱,反之亦然。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优势,但是在人际市场都在寻找与自己身价整体相当的伴侣。”

人不仅有认同的需要,也有从他人身上获取自己所缺乏的东西的需要,每个人都难免存在一些缺点,而且性格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所以为了弥补自身不足,我们在寻求生活伴侣时,往往会寻找那些能够弥补自己缺点的人。

03、 好的婚姻应该是:三观相似、能力互补

性格相似,能保证婚姻的有效沟通和持续稳定;能力互补,能够增加两人之间的价值交换。

不管是互补还是相似,二者并不矛盾,有差异不一定都可以形成互补,互补的前提是彼此都能在交往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倘若无法实现交往过程中的满足,那么对立的特性就无法产生互补,甚至还会导致厌恶和排斥。

形成相似性的因素是大的方面的,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互补的因素则是小方面,如生活细节,兴趣爱好等。

没有100%灵魂契合的伴侣,不过是在相处中不断圆润自己、成就对方,最终寻找出最适合彼此的一种相处模式,在该相似的地方相似,在该互补的地方互补罢了。

所以一段婚姻的好坏根本与两个人的性格是否互补或者相似无必然的关系,感情关系最重要的是学会好好经营。

《社会心理学入门:洞悉人性的91个心理学常识》不仅适用于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那些希望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人。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并洞悉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end--

斜阳叶:一书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素笔经铅华,素笺悟浮生。愿与你一起在书香中浸润心灵,在笔墨间遇见成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