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收缩中进取的陆金所控股

子希数字经济 2024-08-31 14:01:14

作者|姚丽

来源|零壹智库

8月,国内头部贷款服务平台陆金所控股(NYSE:LU/06623.HK)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陆金所控股上半年实现收入129.4亿元,净亏损15.6亿元;二季度实现收入59.8亿元,同比转亏,亏损为7.3亿元。

从业务规模看,陆金所控股在延续2022年以来的战略性收缩。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整体贷款余额2352亿元,同比减少44.8%。

收缩战略导致业绩暂时下滑,但也带来积极变化:资产质量有所改善,风险释放;消金业务增长,比重上升,多元化业务版图更加清晰;自担保的贷款余额占比进一步上升;消金业务及自担保增长,均增强了陆金所控股牌照经营、回归金融本源的属性特征。

01

战略性收缩,价值逐显现

以向小微企业主提供信贷服务见长的陆金所控股,多年来通过平安担保“全线上业务流程+线下咨询服务”的O2O模式服务小微客户,在零售批发、建筑、物流等多个重点行业推出小微扶助计划,帮助更具地方特色、资金周转需求小微企业主快速授信、提供产品灵活、中大额的信贷产品。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平均值分别为89.6、88.4及89.2,2024年一季度及二季度为89.3及89.0,一直未恢复至2019年平均92.9的水平。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对中小企业冲击较为明显。

陆金所控股率先战略收缩始于2022年第二季度。

主打小微贷的陆金所控股受到影响,具体表现在资产质量下滑等。2022年二季度,陆金所控股开启战略收缩,增长开始让位于质量。

一个行业明显的趋势是,随着宏观经济进入调整期,各家都将审慎经营作为关键词,采取战略性收缩策略。

陆控二季报显示,降速提质策略的效果显现,小微业务的风险在释放:小微贷整体30天逾期率比一季度末下降1.2%;前瞻性风险指标C-M3由一季度的10改善为0.9;信贷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4.6%至28.56亿元;除消费贷之外的90天+逾期率降至3.4%。

截至2024年6月底,陆金所控股拥有现金371亿元,净资产826.8亿元,为风险出清和业务调整提供了“安全垫”。

02

消金补位

自2018年开始,伴随政策收紧,互联网贷款服务平台开始向对接机构资金转型,同时布局自有牌照,为牌照经营做准备。

时至今日,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在上市贷款服务平台中,多数布局了小贷牌照;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消费金融则于2020年4月开业。

开业四年来,平安消金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时值陆金所控股战略收缩小微业务,此消彼长中,多元化的版图愈发清晰。

2023年,陆金所控股各模块业务中,消费金融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升至34%,余额占比从2022年底的5%升至12%。2024年二季度,消费金融贷款发放221亿元,占比48.9%;截至2024年6月底,消金余额420亿元,占比升至17.9%。

根据财报,二季度消费金融贷款发放同比增长27.9%,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6%。

当下尽管宏观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行业周期面临挑战,头部玩家的正向表现无疑给行业带来信心。

在此背景下,陆金所控股“消费金融+小微融资”双引擎协同发展,在经济波动中增加其整体业务弹性。根据二季报,平安消金资本充足率为14.7%,高于监管要求的10.5%,而资产质量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二季度不良率下降0.2%。

03

多元布局

上半年,陆金所控股的金融版图“再下一城”。

今年4月,陆金所控股完成对平安壹账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的收购。壹账通银行于2019年5月获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的虚拟银行牌照,服务于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

跨境电商作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新业态,正在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添新活力。而此时布局香港大湾区普惠金融业务,以数字金融助力中小企业出海远洋,亦反映出陆控多元板块的布局。

在与陆金所控股协同效应下,壹账通银行的业务实现高速增长。截至二季度末,壹账通银行总贷款余额24亿元,同比增长45%。目前,壹账通银行业务规模占比尚小,但为未来增长提供了新的看点。

消费金融和虚拟银行在与小微贷充分发挥业务协同的同时,也增强了陆金所控股持牌经营的特色和金融属性。

04

回归金融本源,五成贷款余额自担保

根据公开信息,陆金所控股在2023年三季度实现了新增贷款的100%自担风险。随着自担风险贷款的增加,至2024年6月底,除消金业务外的有风险敞口的未偿还贷款自担保比率由2023年底的33.5%升至49.9%。

目前陆金所控股是唯一一家在融资租赁牌照下开展百分百自担保的上市信贷服务平台,这也再次体现陆金所控股自身的金融属性、以及对公司战略审慎经营的具体体现。

2020年纽交所上市时,陆金所控股招股书中披露了资金方、担保方及自身承担风险的比例,这在行业中是“罕见”的。这时,陆金所控股已经向外展示出向自担保模式倾斜的战略方向。

新增贷款自担保比例从2020年四季度的13.6%到2023年三季度的100%,陆金所控股花了三年时间。

二季报数据披露,旗下担保公司的杠杆比率为2.4倍,远低于监管要求的10倍,目前促成贷款余额的风险敞口已经有近五成实现风险自担。据此推算,陆金所控股完全有能力实现风险敞口的100%覆盖。担保的杠杆,现金充沛,说明经营稳健。

短期来看,计提准备会减少盈利,但将担保收益“纳入囊中”,可增加长期盈利。在经历一个完整的贷款周期后,这种盈利能力改善会逐步释放。财报显示,陆金所控股在二季度的经营利润率(take rate)由2023年底的7.9%上升至9.3%。

此外,自担保不必与外部增信方“讨价还价”,有利于控制成本。尤其是在宏观经济下行,信用风险上行,外部增信费率高企的情况下,自担保能够控制小企业客户获得贷款的费率水平,提高贷款可得性,同时增加经营的弹性。

当然,这也给平台风控提出更高要求,提高资产质量,有利于经营的长期良性循环。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