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提到一个观点,他认为:始自2006年的用工荒,本质上是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造成的。
这种观点来自一个朴素的事实:当下的企业,想招一个月薪三千、早九晚五的文员,很容易招到;但想招一个早八点晚十点、不请假不迟到、月薪一万的技术工人,难度很大。
来自统计机构的企业周平均工作时间,也表明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是极长的。2023年,全国企业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这比《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上限,还要多出5个小时。
从统计数据来看,社会当前的确更需要能够加班的劳动者,而不是下班后就不再参与工作的劳动者。
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八小时(人均49小时,约等于事实上的六天八小时工作制),除了对劳动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外,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
一则劳动者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无法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高效完成工作,这会造成劳动效率的低下,在竞争中容易处于不利的状态。
二则消费需要充裕的时间,所以但凡节假日,各地的消费数据就会变得特别好看,便是这一结论的力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会主动降低工作时间,以促进消费和维持更高的劳动效率。
跨度长达20多年的工作时间统计数据,也能证明这种结论。
OECD的工作时间显示,在数据完整的国家中,2001年的工作时间,要长于2023年,有些国家年工作时间甚至减少了200多个小时,这相当于一年少工作了一两个月。
剩下的时间不工作,财富从哪里来?不工作的时间,会有充裕的时间去消费。现代经济理论相信,消费比生产更能创造财富。
当然,数据也有例外的情况。
号称北美最能吃苦耐劳的墨西哥人,年均工作时间,从2001年的2146小时,上升到2023年的2207小时。
而我国,则从2021年的2155小时,上升到2352小时(用企业周平均工作时间,乘以全年48周得到,以实现与OECD数据的换算)。
人家减少了200个小时,我们增加了200个小时。
除了我国、墨西哥外,还有一个国家的人均工作时间,2023年也有明显的上升,这个国家便是拥有大量华人的加拿大。
2022年度,加拿大人均工作时间仅有1685小时,2023年暴增到1865小时,这可能与某些特定的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统计本身的误差。
无论如何,社会发展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让我们的工作时间增加200个小时。
通过行政手段降低全员的工作时间,相对于其他一切促进消费的措施,能够起到的作用,或许会更高效更直接,也更合理。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一下班就回家,然后洗洗,刷抖音,看新闻,嗯睡觉。至于消费没兴趣,明天还要上班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