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邦、李渊是高祖,赵匡胤、朱元璋是太祖?揭秘庙号背后的事

小岛知风 2024-08-23 10:03:24

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则是明朝开国皇帝,四人同样都是开国皇帝,但是他们死后的庙号却不一样,后人都称刘邦和李渊为汉高祖、唐高祖,称赵匡胤和朱元璋为宋太祖、明太祖。

那么同样都是开国皇帝为何四人的庙号却不一样?其实别看“高祖”与“太祖”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这里面的说法和讲究可多了去了。

正所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民无庙”,在古代皇室家族是必须建立太庙的,也就是天子之家庙。

有了太庙,那么按照古代之礼法,历代皇帝供奉都得进入太庙就应该有庙号,算是对这个皇帝的盖棺定论,因此这个庙号就类似于谥号一样,是对皇帝的一生盖棺定论。

庙号起源于商朝时期,但是在周朝建立之后,周朝废除了庙号制度,只保留谥号,所以周朝历代天子只有谥号而没有庙号。

周朝如此,那么春秋战国也是如此,而统一战国的秦始皇更加绝,秦始皇认为不论是庙号还是谥号都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因此秦始皇连谥号和庙号一起都废除了,至此庙号被废除近一千来年。

直到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刘邦恢复了庙号和谥号,从此庙号一直延续使用到清朝灭亡,使用了两千余年。

最初汉朝恢复庙号的时候,对于给皇帝追加庙号是十分慎重的,因此两汉时期很多皇帝都没有庙号,在两汉时期只有大功大德的皇帝才有资格享有庙号,比如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刘彻庙号是汉世宗。

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庙号到后来用的比较烂了,光是一个“祖”字种类就多达55种之多,所以高祖和太祖的区别又在哪,下面就来具体说一说。

汉高祖刘邦

其实刘邦的汉高祖庙号属于是以讹传讹传出来的,历史上刘邦真正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在《汉书》中记载:帝(指刘邦)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

所以刘邦真正的身份全称是汉太祖高皇帝,但是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对刘邦的称呼进行了简化称呼,称他为汉高祖,从此后世就以汉高祖称呼刘邦。

司马迁所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时庙号制度刚刚被恢复,因此庙号的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司马迁简化搞混了称呼也很正常。

接下来再说说太祖庙号的讲究,在宗庙制度中有说法是“一祖二宗四亲庙”,其中“一祖”指的是“始祖”,即第一个获得封爵的人,也就是始受封者。

其中“二宗”指的是太祖和太宗,太祖一般是指“始受命者”,即第一个接受天命成为天子的人。就像刘邦家族出身低微,他的父亲刘太公不过是一介平民,所以即便刘太公是他的父亲,也不能算是始受封的始祖。

而刘邦在灭秦时期,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算是始受封者,后来他又建立了汉朝,他还算是始受命者,因此他汉太祖庙号当之无愧。

唐高祖李渊

李渊和刘邦情况又不相同,虽然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但他只算是始受命者,可是他的庙号却不是太祖而是高祖,那就因为他不是唐朝始受封者。

要知道李渊的唐朝国号源自于他的唐国公封爵,而唐国公封爵的始受封者是李渊的爷爷李虎,当初李虎去世后,被北周政权追谥为唐国公,而隋朝建立后又继续加封李虎的儿子也就是李渊的老爹李昞为唐国公,这才使得唐国公爵位流传到李渊这里。

李渊后来之所以能太原起兵反隋,完全是依靠祖、父传承下来的爵位,所以唐朝的始受封者实际上是李渊的爷爷李虎,而李渊建立唐朝后,也确实给爷爷李虎上了唐太祖的庙号,给父亲李昞上了唐世祖的庙号。

既然太祖的庙号给了李虎,那李渊去世后,只能获得高祖庙号了,毕竟大唐的国号始于李虎的唐国公封爵。

有意思的是李渊的唐高祖庙号在南唐时期一度被改为唐太祖,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国,南唐的开国皇帝叫李昪,他自称是唐宪宗李纯第十子建王李恪之孙。

因此李昪称帝建立太庙后,就得对李恪一脉进行追封,他给李恪上庙号为唐定宗,而他作为南唐开国皇帝,自然想给自己留个祖字庙号,后来他的庙号就是烈祖。而按照庙号规矩,在太庙正殿供奉的祖字庙号皇帝是有数量限制的,所以南唐太庙祖字辈的皇帝就得踢出去一些。

踢谁呢?踢李渊肯定不合适啊,毕竟李渊是名正言顺的大唐开国皇帝,把李渊踢出太庙那不是数典忘宗,因此李昪就给李渊改庙号为唐太祖,把李虎的太祖庙号撤下去,随即把李虎踢出太庙了。

其实想一想也对,毕竟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是李渊,只是李渊当初不忘祖父李虎传下的爵位,所以才给祖父李虎上太祖庙号,如果没有李渊建立大唐,后世谁还会记得李虎是谁,所以南唐最后为了保留李渊在太庙正殿享受供奉祭祀,就剥夺了李虎的太祖庙号,将其牌位撤出太庙。

只不过由于南唐政权并非正统王朝,所以后世并不承认李渊的太祖庙号,反而还是以唐高祖称呼他。

宋太祖赵匡胤

其实宋太祖赵匡胤本身是非常符合太祖庙号的,因为赵匡胤和刘邦差不多,他是赵氏家族始受封爵者,也是赵氏家族始受天命者,所以他定太祖是名符其实。

当然,也是宋朝以后很少有王朝给开国皇帝上高祖庙号了,实际上在宋朝之前,高祖和太祖这两个庙号都适合开国皇帝,就看开国皇帝的实际情况而定就行了。

但是为啥宋朝之后高祖的庙号就没人用了,因为很简单,五代十国时期出了一件恶心人的事,那就是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

学过中学历史课的人都知道,石敬瑭在历史课本教材中最出名的外号就是“儿皇帝”,石敬瑭当初为了击败后唐李从珂,甘愿认比自己年纪还小的游牧民族契丹族政权大辽国辽太宗耶律德光为义父,把幽云十六州献给大辽,让后晋对大辽以儿国自居,两国皇帝约为义父子,以此来换取大辽对后晋的军事支持。

石敬瑭可以说是为了获得大辽军事支持不要脸了,他也因此被后世嘲讽为“儿皇帝”,所以石敬瑭在当时名声很臭,而恰好石敬瑭去世后,被上了后晋高祖的庙号,他凭借一己之力拉低了高祖庙号的含金量,从此之后历代王朝开国皇帝不再用高祖庙号。

而且祖字辈的庙号从宋朝之后,含金量最高的庙号就是太祖了,而在庙号中仅次于太祖的庙号就是太宗,就拿太宗这个庙号来说,含金量可谓比其他诸如烈祖、世祖这些祖字辈庙号都高得多。

其他的祖字辈庙号之所以都不如太宗,主要还得从三国魏晋时期说起,本来两汉时期庙号非常严谨,很少有皇帝获得庙号,而能获得祖字辈庙号的皇帝更是只有两汉的开国皇帝汉太祖刘邦和汉世祖刘秀。

但是祖字辈庙号到了曹魏时期就变得泛滥起来,先是魏文帝曹丕给父亲曹操上了太祖庙号,紧接着曹丕的儿子曹叡又给他上了高祖庙号,而曹叡更有意思,生前就自己给自己独创了一个烈祖庙号,一下子魏国祖孙三代都来了祖字辈庙号,从此之后祖字辈庙号就被各种滥用起来。

一直到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带头开始严谨执行庙号规矩,这才使得祖字辈庙号泛滥的情况得以遏制,而李渊给自己的祖、父都上了祖字庙号,他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则给他上了高祖庙号,这样一来李世民死后就获得了太宗的庙号。

由于李世民开创“贞观盛世”,丰功伟绩太厉害了,其实以李世民的功绩完全可以获得一个祖字庙号,但是唐朝严谨的执行了庙号规矩,只给李世民上了太宗庙号,所以后世无不以太宗庙号为荣,是仅次于太祖的含金量第二高庙号。

从唐朝之后,一般王朝的第二代皇帝通常都会获得太宗庙号,而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在其死后登基继位,赵光义给赵匡胤上了太祖庙号,赵光义则早就把太宗庙号给自己留好了,他也处处以效仿李世民为荣。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基本就不用多说了,那可是开局一个碗的主,可以说大明王朝的基业全是他一手亲自打下来的,他创业之艰难比刘邦还有过之无不及,所以他理应获得明太祖的庙号。

其实明朝的庙号有意思的是消失的明太宗庙号,本来明太宗的庙号是朱元璋的继任者建文帝朱允炆留给自己的庙号,可是悲剧的是朱允炆在靖难之役败给了叔叔朱棣,皇位被朱棣夺走了,朱棣在位时期也是处处效仿学习李世民,开创了“永乐盛世”,因此朱棣死后当仁不让的获得了明太宗庙号。

但是一百多年后朱棣的明太宗庙号却被改成了莫名其妙流传后世的明成祖,这就是因为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当初明武宗朱厚照壮年无子去世,只能由堂弟朱厚熜继位,而朱厚熜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与群臣爆发了“大礼议”事件,那就是朱厚熜执意要追封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帝,并把朱祐杬的牌位搬进太庙享受祭祀供奉。

按照庙号的规矩,如果朱厚熜强行把生父朱祐杬塞进太庙正殿,那就得请出去一位距离朱厚熜血缘最远皇帝到偏殿接受供奉。而当时距离朱厚熜血缘最远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不过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太庙规矩,祖字辈的皇帝是永远都要在正殿接受祭祀供奉的。

既然朱元璋不能被请出正殿,那再离朱厚熜血缘关系最远的就是朱棣了,可是朱棣也不能被搬出去,毕竟朱棣对于后世的明朝皇帝来说不次于开国祖宗,没有朱棣他们根本不能登上皇位,所以朱厚熜也不能把朱棣请到偏殿。

不能请朱棣到偏殿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朱棣上祖字辈庙号,当时群臣给朱厚熜的建议是给朱棣上明世祖的庙号,世祖其实也比较符合朱棣,但是朱厚熜还有私心,他想把“世”字将来留给自己,所以他给朱棣独创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祖”庙号。

朱棣有了明成祖的庙号才免于被搬出正殿,而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则被朱厚熜下旨搬出了太庙正殿。

写在最后

其实到了清朝时期,祖字辈庙号又被滥用起来,清朝出现了三祖,那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

按照庙号的规矩来说,努尔哈赤和顺治的祖字辈庙号倒还符合,毕竟努尔哈赤创立了后金政权才有了后来的清朝,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也理应称祖。

但是康熙实际上作为守成之君称祖就有点过分了,康熙实际上庙号称清圣宗或者清睿宗都说得过去。不过,由于康熙的继任者雍正皇帝是历经“九子夺嫡”而上位,在上位后雍正为了强调自己的继位合法性,所以对康熙格外尊崇,这才不顾太庙规矩给康熙上了一个清圣祖的庙号。

还得说一下,很多人都会把庙号和谥号搞混了,这主要是因为在唐朝之前,称呼皇帝都是以谥号称呼,比如称呼汉武帝刘彻,实际上这是刘彻的谥号为武皇帝,还有魏文帝曹丕,其谥号是文皇帝。

那么为啥唐朝之后都改以庙号称呼皇帝了,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在唐朝之前皇帝的谥号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字,而到了女皇武则天时期,在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为了彰显对李治的尊崇,给李治上了十五六个字的谥号,从此之后历朝历代皇帝都会对前任皇帝进行各种多字谥号追封,这样一来以谥号称呼皇帝就显得很拗口了,所以后世就以简洁明了的庙号称呼皇帝了。

因此其实历史上真正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被上高祖庙号的只有李渊,而李渊是因为主动把太祖庙号让给了爷爷李虎,由于石敬瑭的“儿皇帝”恶名,自五代十国之后,高祖庙号就绝版了。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1 阅读:14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