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拥有“4个博士学位”的95后研究员疑翻车。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文 | 任冠青不到30岁,就拥有“4博士2博后”以及数十项社会兼职?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近日,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子健因“简历过于炸裂”,受到舆论关注。
该研究院发布的赵子健个人简历信息称,其是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四个不同方向的博士,以及技术管理等两个方向的博士后,社会兼职横跨化学、翻译、抗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面对相关质疑,该研究院回应称,已暂停与赵子健的聘任关系,并对其学历学位开展核查。
跨学科青年人才固然值得赞誉,不过赵子健研究员简历中叠加的各项“学术荣誉”,却似乎不太符合正常的学术人才成长规律,公众心中也难免要打上一个问号。
众所周知,博士代表着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的深入研究和学术成就。潜心治学者往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专注力,聚焦一个问题进行系统性深入探究,尽量穷尽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献,并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形成实打实的学术成果。
因此,不管在哪里,质量过关的博士深造,很难实现“速成”。像赵子健研究员这样,不到30岁便包揽多个领域的“四博士两博后”,还能跨界身兼多个行业协会的会员,的确十分罕见。
根据该研究院目前披露的信息,赵子健的学历含金量和社会兼职真实性,恐怕都难以经得起严肃审视。研究院的初步核查结果显示,其声称的四个博士学位中,只有一个获得了中留服(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有两个博士学位均是在线课程,中留服无法认证。
而关于其社会兼职,目前中国抗癌协会方面已回应,赵子健在该协会会员名单中“查无此人”;北京大学方面也回应,其列出的北大博雅民营企业家智库、元培专家人才库高级智库均不是北京大学的官方智库。
显然,这是一份“含水量”不低的个人简历。看似“炸裂”的履历背后,实则是过度“自我包装”,甚至涉嫌造假的“美颜作品”。然而,学术简历不容如此随性“打扮”,特别是对于涉及招聘的内容,更应该被严格核实。根据此前报道,赵子健在应聘时只提供了电子版学历证书,并没有提供中留服认证信息。
这也显示,研究院在审核机制上的确存在较大漏洞。审核流程上的粗枝大叶、审核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无疑给试图学术夸大乃至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使招聘公平难以得到保障。
更需值得警惕的是,当一些欺世盗名者通过钻空子拿到了权威机构的研究员等头衔,又可以借此到处忽悠,助长了虚假浮躁的不良风气,对此不可不察。
面对公众质疑,该研究院工作人员表示:赵子健的学历是真实的,但含金量有待进一步核验。研究院负责人也称:“他们对于兼职研究人员的申请主要是按照学历、科研项目和论文三块进行评价。”对此,除了上述缺乏严谨核实的问题外,还折射了研究院对于职业道德问题的忽视。
事实上,除了专业能力外,学术不端也理应成为研究机构引才用才的“零容忍”红线。如果相关人员存在造假夸大等问题,即便其“挤掉水分”后的学术水平达到了招聘标准,又是否适合作为人才引入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可见,此事不仅警示相关研究机构要强化审核流程,更有必要完善评价体系。毕竟,不论是研究机构还是高校,还是应该招点真博士而非“水博士”,不能只看论文量等“表面文章”。
近些年,“水博”现象广受诟病。一些博士项目因学制短、门槛低、通过率高,学生不需要付出过多精力就能轻松拿到博士学位。而一些研究机构和高校出于提升“含博量”等需求,也会不惜花重金引进这类培养质量存疑的博士生。
类似“自欺欺人”的做法,显然无法真正提升这些学术机构的研究水平和培养质量,还会危害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气,让表面功夫胜过真才实学。
当前,相关事件屡屡翻车也表明,社会期待学术机构理当吸纳更多潜心做学问的真博士,而不是四处忽悠、专注于给简历“注水”的“水博”。
撰稿 / 任冠青(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赵琳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除了专业能力外,学术不端也理应成为研究机构引才用才的“零容忍”红线。如果相关人员存在造假夸大等问题,即便其“挤掉水分”后的学术水平达到了招聘标准,又是否适合作为人才引入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水博
粘了一身的漂亮羽毛,终究还是鸟类
一个敢吹,一个敢聘,内蒙,懵圈了吧!????
基本逻辑就是,越是差,越给自己贴金,因为没有底气和自信,那些满屋子墙上挂满头衔的一定假!真才实学的学者低调,反而会隐藏起来,因为出手的东西一定是不同凡响的!
不想想背后的能量,非要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