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有正确的学习观

皓月蔓 2023-11-27 07:13:28

我们小时候学了孔子的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是学习的意思。

而,是一个承转词。

时,是经常的意思。

习,有两个意思,一是学习的习,二是实习的习,也就是要付诸于实践的意思。

说,同悦,是愉悦的意思。

学习,是一件终生的事情。

我们是宇宙中,一个微小的生物体,所以,我们不知道、未知的东西太多。

当我们学习越多,接触的知识面越广,我们越发现,自己的学识太少,知道的太少,世界很大,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

学习,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从内向外,当自己真正的想学习,才会有原始的动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喜欢数学,会不眠不休地去解开一道奥林匹克高难度的题。

这些题,在我们普通眼里,看不懂,也解不开,但是在这些数学爱好者眼里,解开一道题,就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又如,当一个人喜欢画画,他会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地去寻找心中的景色,然后在那里展开画布,用自然中的画笔,随手拿来,在画布上挥出心中最美的画。

从内向外,从内心喜欢学习,才会有动力,才会有愉悦感,从心理上认可,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反之,不认可,就会觉得学习是痛苦的事。

如果,拿起一本书就想睡觉,拿起画笔就想发呆,拿起数学题就头痛,那么,心理上没有学习的动力,就很难学得好。心理上会感觉到无比痛苦。

要从内心上认可学习,可以以目标为导向,也可以从兴趣出发。

目标为导向,是以学习的终极目标为自己学习动力。如认真学习,可以考上自己想去的学校,如认真复习,可以考到自己的职业证书,如认真学习,可以以后做自己喜欢的职业。

从内心上将学习做一个定位。学习的过程,其实是辛苦而枯燥的,但是,当从内心上认可这件事,知道这件事,可以提升自己,可以得到成就感,那些枯燥的日子,就会变成不会抗拒的,内心愉悦的事情。

学习,要不断学习,并且要经常学习,在学习到知识后,要学会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对于知识,要反复加强,才会形成长久记忆。

而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在实践中应用,就等于学而不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今天学习的知识,明天记得,后天记得,大后天可能就忘了一大半,再迟一些,就再也不记得了。

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如果不应用,在岁月的流转中,也会慢慢地消失记忆。

学习,除了有正确的学习观,也需要反复学习,在学习中运用知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代代相承,生生不息。

古人的智慧,也可以今用。

也许,当时孔子也有其他特别的意义,但是,在现代,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深刻地理解它。

用古人的智慧,引导我们更好地走向学习,走向美好的人生。

学会学习,就像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