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激战关头,德国直接泼冷水,拒绝支援F16,泽连斯基被迫找后路

亚太说 2024-07-19 11:03:14

图为F16战机

本期话题,俄乌激战关头,泽连斯基寻求战机援助,德国却拒援F16。泽连斯基寻找后路,准备邀请俄罗斯,召开2次和平会。俄乌现阶段冲突还在持续,德国却拒绝援助乌克兰,有什么考量?泽连斯基召开2次和平峰会,是否能邀请到俄罗斯?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当地时间7月15日,俄军在多条战线取得重大战果,成功击毁乌克兰大量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车等,还包括反炮兵雷达与弹药库等重要军事设施。俄方防空部队在行动中击落1架米格29战机、36架无人机以及5枚美国制造的“海马斯”火箭弹。

图为“海马斯”火箭弹

要知道,俄乌前线一天共发生69次交战,大部分交战在波克罗夫斯克地区。相比之下,哈尔科夫地区的局势相对稳定,仍处于乌克兰军队的控制之下。而在利曼地区,俄罗斯军队加强了攻势,对乌克兰阵地实施了3次进攻行动,可以看出来俄军的交战中心放到了波克罗夫斯克地区。

对于乌军在前线的失利,北约部分国家早已经拟定为乌克兰提供一批F16,并且已经定于今年夏天接受西方国家援助的战机。这一批即将落地的F16是丹麦和荷兰所提供的,荷兰前首相吕特即将接任北约秘书长这一职位。所以荷兰这次援助乌克兰有着两部分原因,一部分是想要从美方得到更新式的战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呼吁北约国家援乌。

图为乌克兰飞行员

对此,德国政府发言人斯特芬·黑贝施特赖特公开表示,“为乌克兰提供不同型号的战斗机没有意义。”他还说:“尽管从外表看战斗机似乎都差不多,但操作方式有很大不同。需要长期训练。”德国并未装备有F16战机,也无法为乌克兰进行提供。但德方表示依旧会对乌克兰做出支援,只是会在其所擅长的方向进行援助。

为什么在俄乌冲突的紧要关头,德国会拒绝援助乌克兰F16战机?首先,德方并没有装备F16,自身装备的最好的战机是“台风”。尽管战斗机从外表看可能相似,但不同型号的操作方式有很大不同,需要长期训练,就算是德国有意提供这种战机,乌克兰飞行员也无法立即投入使用。

图为德国“台风”战机

此外,德国一直以来在所有军事冲突中的政策都表现得非常谨慎和保守,他们坚信武器出口不仅无法缓解冲突,反而会加剧紧张局势。因此,德国政府对出口武器持审慎态度,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来限制武器的输出。

同时,德国还存在一种强烈的"社会性禁忌",即普遍认为出口武器是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可能导致更多的暴力和死亡。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使得德国在处理武器出口问题时格外慎重。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高达 73%的受访德国民众坚决反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图为美国总统拜登

而且现阶段美国大选正在进行中,坚定地支持乌克兰的拜登总统好像并没有在大选中获得优势。并且不论是在民意调查中,还是背后的资金支持上,都逊色于特朗普。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美国大选结束以后,迅速以俄乌的谈判来解决俄乌冲突。这样的话,援乌可能会得不偿失。现阶段德国也缺军费,更不可能购买F16去援乌。

除此以外,德国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其国内需要的一半以上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虽然德国新政府调整了对待俄方的立场,但是他们无法立即摆脱对俄罗斯的资源依赖,所以在援乌这件事情上进行了更多的考量。

这种推卸援乌责任的北约国家并不是只有德国一个。今年5月,乌克兰收到的援助是俄乌冲突以来最少的,从这种情况来看,大部分国家都在观望美国大选的情况。虽然这次在华盛顿开启的北约峰会,再次对援乌这一事项进行了规划与呼吁,但可能效果微乎其微。

泽连斯基可能也觉察到了这些问题,若是强行被特朗普要求进行和平谈判,那可能要在领土上产生较大的分歧,所以泽连斯基希望在11月之前完成和平计划的制定。

图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而此次峰会和上次有所不同,乌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表示,“俄罗斯代表应该出席第二次和平峰会。”这样的表态也显示出泽连斯基开始意识到,如果俄乌冲突要和平解决,那么,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是不现实的。他明确指出,只有通过双方的直接对话,才能真正建立起和平的基石。这种积极的态度让人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综上所述,乌军在俄乌战场因为多种原因略显颓势,最近由于前线士兵的短缺导致漏洞变得更大。为此泽连斯基向北约各国提出请求,呼吁各国对其进行援助,尤其需要战机 F16。德方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德军根本没有装备 F16 战机,而且德军的战机与F16操作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无法为乌提供。乌军也没有现成的飞行员,能够操作德军战机。

泽连斯基对西方减缓援助做出了举措,并且积极寻找后路,想在美国大选结束前举办第二次和平峰会,确定和平条件。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器销为白月关。”俄乌冲突持续了近三年,战争使得民众的生活生产秩序被严重破坏。但幸好泽连斯基看到了战争的前路,选择进行和平谈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