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6轮谈判结束,赶在拜登下台之前,两国终于达成重要进展

笑看风起卷 2025-01-13 14:18:13

中美两国的关系如同紧绷的弦,在对抗与合作之间徘徊。如今,第六轮中美经济工作组会议结束,成果虽未达预期,但双方仍然在经济合作和全球性挑战议题上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在拜登任期即将结束的背景下,双方的接触愈发频繁,似乎双方都希望赶在美国政局变化之前,尽可能地推动两国关系往更具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本轮会谈的举办地点正值全球经济动荡的敏感时刻,美联储降息的风潮正席卷全球,给发展中国家债务、资本流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一轮降息是美联储四年来的首次,欧洲央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也纷纷跟进,显示全球对经济增长的忧虑。在这种大环境下,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的政策走向更显重要。

10月25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出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期间,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尚博共同主持了第六次中美经济工作组会议。双方在会谈中就两国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走向以及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尤其是关于如何帮助低收入国家应对流动性危机的问题,成为本次会谈的关键点。这表明,尽管中美在许多问题上针锋相对,但在部分全球议题上,两国仍存在合作的空间。

此外,中方在会中还就美国对中国的加征关税、涉俄制裁等问题表达了严正关切。这些关税和制裁措施是美国近年来对华施压的一部分,自中美贸易战以来,这一趋势从未停止。中方指出,这些制裁措施对两国经济均带来损害,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承压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除了传统的关税问题,此次会谈还聚焦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全球性经济挑战。自9月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增量政策,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到银行资本补充,再到房地产支持政策,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不仅影响中国本土,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有人指出,这些政策不仅涉及到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也影响到全球的资本流动和投资信心。尤其是在地方债务管理上,中国采取了债务置换的方式,拉长周期、降低成本,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使地方政府释放出更多资金,用于当期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这些政策让地方财政压力得到了缓解,有助于提升地方营商环境,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不仅如此,中国在金融政策方面的调整也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度关注。IMF亚太部主任指出,中国9月以来推出的货币金融政策表现出极大的韧性。美方虽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韧性表达了关注,但部分媒体对中国经济政策的理解存在误解,甚至对政策效果提出质疑。

部分美媒关注投资规模的具体数字,误以为低于预期的规模会削弱政策效果。对此,中方在会谈中详细解释了政策的设计逻辑和实施进度,指出未来还将通过法定程序在11月进一步公布政策细节。中国的政策不仅关注经济增长的“量”,更重视其“质”,即政策的长远影响和结构优化能力。

而在这轮谈判未果之际,美方迅速采取了对台军售的新动作,批准了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包括NASAMS防空系统、哨兵雷达和AIM-120空空导弹。此次对台军售的武器装备相较以往有了实质性的技术提升,提升了台军的防御能力,使其具备了一定的拦截和对抗能力。

美方的意图再明显不过,显然是在通过对台军售施加政治压力,以应对中美谈判中未达成的共识,同时也向中国表明美国仍然坚持“以台制华”的策略。这种频繁的对台军售对台海局势产生了直接影响,加剧了台岛的“刺猬化”,但也使台当局在更大程度上依赖美方军事支持,成了中美博弈的“炮灰”。

美国在谈判后的这一系列动作也表明了其对中国崛起的深度担忧,从中国产能到核武扩张,几乎成为美方打压中国的“借口”。中国的工业产能被美方称作“产能过剩”,美方与其盟友多次尝试对中国进行制裁,以此遏制中国的制造业扩张。

但是,数据显示,中国的制造业正在高质量发展,9月份以来,中国的工业、服务业和零售等主要指标都有显著提升,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今年以来的高点。在高科技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方面,中国表现出持续的增长动力,与之相比,欧美的制造业在结构调整中明显疲软。

更何况,美国在制裁方面的手段也从未停歇,在此次谈判前,美方又一次以“涉俄”为由制裁了中国的两家无人机企业,试图借此让中方在谈判中做出妥协。但是,中方态度坚决,未因制裁而退让。这种局面让美方感到挫败,迫使其在台海军事上进一步加码,以应对在经济谈判上的无果而终。

另外,在台海问题上,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近日发表声明,表示美军的无人机和无人舰艇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将大规模生产,旨在应对中国在台海的军事存在。此外,他还称美军在核武数量上比中国多8倍,不惧任何冲突。这种核武威胁进一步显示出美方在中美博弈中的焦虑情绪。

当前,中美关系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贸易和经济领域,延伸至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安全问题。虽然双方在谈判中取得了有限的进展,但大背景下的紧张局势依然难以缓解,以后在全球性挑战和区域性冲突中,将需要双方更多理性判断与平衡调整。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