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研学教育 2024-07-01 09:55:49

作者:唐克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一小学教师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设计迎来了新的方向,同时对小学数学教师布置高效作业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设计,鼓励采用分层和个性化的作业方式,以实现因材施教。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本文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分析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并探讨了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数学作业;作业设计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称为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是有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为“三会”:即“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能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提出“全面减少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业是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使学生通过作业达到巩固知识、积累经验、提升思维、拓展视野的目的,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学实践中,学生不仅是课堂活动的核心,同时也是作业设计的关键参与者。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鉴于此,教师应采取策略性方法,运用直观和视觉的教学手段传授知识,以契合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需充分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他们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水平。作业不仅要起到巩固知识、提升学科兴趣的作用,更要适应学生的现有能力,促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适时为学生提供启发和指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布置作业时,除了基础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重点,通过自我反思和创新,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题目。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位置”章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自身或他人为参照,自主设计题目,并预先准备好答案。到了下节课,学生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匿名写在纸条上,放入一个抽奖箱,轮流抽取作答,由出题者解析答案的正确与否。

这种全班参与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实现知识的个性化应用。这样的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层次性原则

心理学权威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至少具备八种独特的智能维度,这些维度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表现形式各异。这揭示了个体的无限潜能和独特性。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中,我们应当秉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能力差异。作业应如同阶梯般逐步升级,同时注重趣味性和时效性。

首先,作业按学习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模块(必做任务),旨在巩固基本技能;进阶模块(选做任务),适合中等水平学生,以提升思维灵活性和精确应用;而挑战模块(超纲任务),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深度和复杂性的题目,促使他们超越常规,探索高级智力挑战。这样,无论学生的基础如何,都能在适宜的领域内找到自我成长的空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并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多样性原则

"双减"策略倡导的是作业设计应摒弃单一乏味的模式,频繁且机械的性质往往会导致学生的精神疲惫和兴趣消退,无法点燃他们的求知火焰或激发深入探究的渴望,从而削弱作业的教育潜力。教师应将教学重点回归基础知识,但同时也要创新作业呈现方式和实质内容,设计出多元且灵活的作业形式。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和个体差异,巧妙地运用教育智慧,激发他们的求知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并独立解决问题。下面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理念: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分数与小数”一课。具体情况为:学生通过前期的数学学习,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分数和小数知识,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分数和小数的转换关系;学生对基本的分数和小数转换已有了清晰的理解。基础性作业设定如下:

(1)有如下两组分数和小数:1/2、0.75、1/4、0.5、2/5,你能利用所学知识将这些数字转换为对应的分数或小数吗?

①我选择(  )和(  ),

因为:(    ),所以(  )是(  )的小数,

(  )是(  )的分数。(答案不唯一)

②有位学生说:“我选择0.75和1/4,因为0.75是1/4的倍数。”这样说对吗?请说说理由。

③0.5是1/2的小数形式,1/2是0.5的分数形式。为什么0.5一会儿是小数一会儿又是分数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2)小宇的妈妈买来一盒巧克力,外包装不小心被水浸湿了,只能看见包装上写着:一排×颗,一盒5排,共25颗。你能用分数与小数的知识推断出,一排有几颗吗?

设计分析:第(1)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建立“分数”“小数”的概念,需要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题目先从五个数入手,描述概念中强调的“转换关系”,揭示相互对应的关系,然后通过举例让概念从特殊走向一般,带领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归纳推理。

第(2)题将数学知识的运用投放在了真实情境中,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可以如下设定。

妈妈去超市买了一盒饼干,壮壮将饼干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三个人刚好分完没有剩余。这时,门铃响了,爷爷和奶奶回来了,壮壮也想把饼干给爷爷奶奶吃,于是就把全部饼干又进行了平均分配,还是刚好分完没有剩余。问妈妈买的饼干至少有多少块?

因此,实践性的学习情境被用来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视角解析问题,从而塑造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关键能力。在此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弘扬了尊老爱幼的伦理美德。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一)优化作业体验,注重实践类作业

兴趣是点燃学习热情的火花。如何在单调的学习环境中唤醒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呢?一个有效的策略包括六个环节:设定焦点、深挖潜力、推动实践活动、鼓励参与、重点反馈和持续激励。这一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清晰理解知识,通过动手动脑的深度参与,增强学习的新奇感和满足感。

实践性作业在此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倦怠。首先,教师应针对课程的核心和难点精心设计活动,设定清晰的目标,引导学生挑选材料,构思创新,以此激发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迅速进入探究的状态。其次,多样化的实践操作能让每个学生拥有独特的学习感受,有利于作品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最后,实践活动能显著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技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需要培养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考与具体形象思考的转换能力,而这往往是许多学生面临的挑战。实践作业则提供了自我推理和分析的平台,既能减轻课业负担,又能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转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抽象与具体的互换,从而全面理解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图形的周长”一课中,重点知识点包括矩形周长、正方形周长、圆周长和多边形周长。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和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动手实践类作业。

①创意手绘知识图谱。让学生自行分析并绘制不同形状周长的推导公式,通过手绘知识图谱的形式梳理知识结构,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整理和总结。分析:颜色搭配可以创造视觉冲击,手绘知识图谱能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这两点在发挥创意的同时,重温重难点,为了展示出精美的手绘作品,他们会认真梳理知识点。

②家居平面图设计与计算。让学生动手测量并绘制自家客厅的平面图,并计算其周长,让学生通过这一实践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分析:测量过程需要家长的协助,因此这项作业可视为一项“半”亲子作业。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测量会更加认真、仔细,对后续步骤也会更细心。

测量后的具体房间需要转化为抽象的平面图来绘制和标注,这一实践过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也让他们的逻辑思维从具体到抽象得到了充分转化,充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注重布置生活应用类作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魅力犹如生活的调色板,为学生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实用性和工具性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凸显了生活应用类作业的核心价值。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以多元视角激发学习兴趣。

以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实践作业:

①学生可以参与“家庭消费日志”活动,记录一周内家庭的各项消费和金额,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纳。在家中,学生通过计算总消费并分析各项支出的比例,可以直观感受小数变化对整体结果的影响。

②利用家用的电子秤,如厨房秤或体重秤,学生测量日常物品的重量,记录小数数值,并进行加减运算以验证预设值。此过程不仅有助于理解小数点后的数字含义,也能深化对“克”与“千克”单位关系的理解。

生活化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快速沉浸在学习情境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这样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彰显出减负增效的实质和价值。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育理念持续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教师需不断探索新的作业设计策略,结合现实生活,创造出富有创意且富有情感连接的作业,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助力他们健康、快速地进步。

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主体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原则,通过优化作业体验和注重实践性与生活应用类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分层和个性化的作业方式,实现因材施教。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月芬.重构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丁洪.“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1(2):178-182.

[4]苏永永.“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索[J].甘肃教育研究,2023(1):33-35.

[5]吴淑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J].亚太教育,2023(6):31-33.

[6]胥翠萍.“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3(7):75-77.

0 阅读:21
评论列表
  • 2024-07-01 12:38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