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帕金森病”,我用桂枝加葛根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

从蓉谈健康 2024-09-03 02:11:17
桂枝加葛根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治帕金森病案 作者/李帅帅 李某某,男,56岁,农民,2024年3月26日初诊。 双上肢不自主颤动,动作缓慢,表情减少数年。经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平素口服多巴丝肼片。近3个月加重,输液及口服抗帕金森药效不明显。 刻下:稍紧张则肢体剧烈颤抖,手似搓丸,右侧身乏力,以至不能下地行走,身体肌肉僵硬,蜷缩曲腿,动作迟缓,表情僵化,口水多,夜尿频数。舌淡红,根部苔厚,有少许黑苔,脉沉弱。 诊为颤振,此气血津液俱不足,内风动摇肢节之证。 处方 处方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葛根30g,山萸肉30g,白芍20g,炙甘草10g,干姜3g,川芎10g,桂枝10g,大枣10g,7剂。 服此方两剂,已能勉强行走,步态前倾前冲。嘱服尽务必复诊。 4月2日二诊患者由老父陪同而来,其父诉服药后多方面皆见明显好转,偏身乏力、动作缓慢、口水多大为减轻,上肢颤动程度与频率也明显减低。观其步态仍有殊异,但能流畅行走,身体肌肉较前柔和,表情亦渐丰富。患者诉“吃药后感觉不再怕见人了”,原长久以来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恐惧心理。 舌根部黑苔已消,苔较前变薄,脉同前。 处方 桂枝加葛根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更方如下:葛根30g,山萸肉20g,白芍3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5g,桂枝10g,乳香6g,没药6g,丹参30g,当归15g,14剂。 5月11日三诊患者独自来诊,已无需陪同,诉尚有轻微乏力,右侧头部有紧束感,此症非近日出现,乃向来有之。步态趋近正常,步幅仍小,上肢不自主颤动时有时无,劳累时明显。舌淡,苔少,水滑,脉软力弱。 处方 前方基础上加黄芪30g、麦芽6g,乳香、没药增为9g。 又服7剂后,诉右半身大感畅快。守方进退,更服1个月有余,未再复诊,回访告知时有上肢轻微颤动,余证皆无。 按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多发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从现代医学来看,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也存在着远期疗效差,以及难以阻止病情发展等巨大局限。 本病可归于中医“颤振”、“振棹”之范畴。古今医家多以本虚标实论,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实为痰瘀、内热及动风。 如《赤水玄珠》载:颤振者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法则清上补下。 初诊时处方桂枝加葛根汤,易生姜为干姜,加山萸肉、川芎。桂枝加葛根汤为解肌升津,调和营卫之剂,《伤寒论》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张锡纯谓此方乃治“太阳入阳明之渐”。 太阳主表,统摄营卫,阳明主肌肉,内行筋络。细审病者之形,肌肉僵硬,行动迟缓,则津液夺竭,筋脉失濡可知。又足太阳经行于身后,身蜷腿屈,可视为太阳经输不利之象。葛根凉散,可鼓动胃中津液升行,以舒筋解肌。桂枝汤在外调营卫,在内和阴阳。 本症虽无汗出恶风,然脉沉弱,无表实邪可知,故以“柔痉”应对,用桂枝加葛根汤正当适。 生姜易干姜者,以患者口水多,小便数,为阳虚不能化津,上虚不能制下,取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之功。至于用川芎、山萸肉者,张锡纯谓芎“其温窜之力,能通活气血,治周身拘挛。”山萸肉“得木气最厚,酸收之中,大具开通之力。”用之补肝体,助肝用,通达气血兼以养筋。 二诊时去川芎,避久服温散泄气之弊,再合活络效灵丹,是方为张氏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所立,方中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四味皆入血分,通经络,促全身气血流行。 三诊患者仍有右身乏力,右头部紧束感,劳累后颤动加剧诸症,为气虚血不能至,而偏身经络空虚,故用黄芪补虚祛内风,用少量麦芽顺肝之性,助其条达气血。 此案例,辨经在太阳阳明,又有津液之伤、营卫之滞、气血之郁以及气血之虚。故制方既调营卫、升津液,又复阳气、敛肝阴,兼通活一身经络之血气。 乃仲景经方与近代张锡纯方及其用药经验相结合之试验,方义虽杂,却得寸功,足慰医心。肢节者脏腑之枝叶,脏腑者肢节之根本,脏腑以气血津液溉之则令枝繁叶茂,故肢节之病,求于脏腑,当先识气血津液多少。
11 阅读:41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