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文本,我是上初中的时候观其大略的读过,自从有了电视剧以后,就很少再去看书了。这一年来,断断续续的陪老母亲把《水浒传》的电视剧又看了一遍,也断断续续的思索了《水浒传》的意义,最后悟得“《水浒传》是波澜壮阔的文学描写了起义造反的三种结局”这一观点。
第一种结局:成王。
《水浒传》中侧写的王是宋家王朝,自赵匡胤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到《水浒传》中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这位皇帝入错了行,在书法和绘画上造诣很高,大约也因此在位期间过度追求奢侈生活,政治上任用奸臣蔡京和高俅等人,已经昏庸无道,导致朝政腐败,民怨沸腾,最终引发了起义造反的情况四起。
1998版水浒中的“成王”来源网络
2011版水浒中的“成王”来源网络
第二种结局:败寇。
《水浒传》中侧写的寇是方腊。樵夫出身,因贪官暴政,民不聊生而起义造反,自封为王,于清溪筑宫,势力遍及八州二十五县,成朝廷大患。得商人吕师囊资助,势力日盛。梁山好汉宋江受招安后,奉命征讨,双方激战惨烈,梁山损失惨重。最终,方腊军败退,方腊本人被鲁智深所俘,押送京师,遭处决。
1998版水浒中的“败寇”来源网络
2011版水浒中的“败寇”来源网络
第三种结局:招安(就是投降)。
《水浒传》中正面描写的水泊梁山及其一百单八将,由天罡三十六员和地煞七十二员组成。这一百零八人性格各异,各有所长,结局不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群像。波澜壮阔地描写了起义造反是怎样开始的,怎样壮大,怎样走向投降,还美其名曰:招安。虽然主谋是宋江,但108人中,有很多一部分人还是有招安的心思。
1998版水浒中的宋江来源网络
2011版水浒中的宋江来源网络
《水浒传》作为经典名著,自然还是有很多经典场景的,如林冲的误入白虎节堂,风雪山神庙,逼上梁山,火并王伦。鲁智深的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武松的景阳冈打虎,手刃潘金莲,鸳鸯楼刺杀西门庆。假李鬼剪径真李逵,黑旋风沂领杀四虎,李逵寿张乔坐衙等都是刻在中国人骨髓里的基因。
《水浒传》的“水浒”二字还是有些费解,在网上去查,也大概明白了“水浒”是什么意思: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浒,水厓也”。《尔雅·釋丘》也说:“岸上浒”。而在《诗经·王风》中,也有“在河之浒”的句子,说的也是水边。因此通常“水浒”是指水边的故事,特指《水浒传》中描述的水泊梁山的故事。
“水浒”一词出自《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这段话讲述的是商朝时期,有一个周部族,这个部族生活于黄土高原和西北边陲,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还经常受到周边少数民族和部落的侵略。周部族经常是食不果腹和面临各种危险,生活很穷苦。于是周部族的领袖周王古公亶父带领部族西迁,寻找新的生存之地。他们来到岐山脚下的周原,在这里安定下来,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了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周王朝。因此“水浒”有引申为出路、安身之地的意思。
《孟子·梁惠王下》记载狄人入侵,意在掠地,古公亶父事之以皮币、珠玉、犬马,均不得免,乃“去邠(bīn,同“豳”),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以其仁而“从之者如归市”。全诗以迁岐为中心展开铺排描绘,疏密有致,长长的迁徙过程浓缩在短短的四句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从《孟子》所载来看,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徙之时,是翻越梁山的,因此《緜》中“率西水浒”之义,隐含着“梁山”,大约这才是这部小说得名“水浒”的真正含义。
1998版水浒中的潘金莲来源网络
2011版水浒中的潘金莲来源网络
《水浒传》的意义还在于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研究社会科学的素材。如武松杀嫂的段落,看得人们惊心动魄。我也感慨: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潘金莲与武大郎的结合是社会的悲剧,因为太不匹配了。在如此悬殊的匹配下潘金莲是必然要出轨的,即使没有西门庆,也会有东门庆之类的来接盘。武松与哥哥情深义重,也一定要杀潘金莲和西门庆为武大郎报仇的。
1998版水浒中的潘金莲开窗来源网络
2011版水浒中的潘金莲开窗来源网络
武松杀嫂这精彩的故事又被兰陵笑笑生演绎成了《金瓶梅》,《金瓶梅》又对《红楼梦》的产生有了直接的影响,这一系列的文学形象已经刻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以致潘金莲是荡妇的代名词,西门庆也成了淫棍的绰号。这样的悲剧在中国传统的社会中不是个案,应该具有普遍性,所以才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成为经典的文学形象。
1998版水浒中的武松杀嫂来源网络
2011版水浒中的武松杀嫂来源网络
以上是我理解的“水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