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可以认真,但不能较真。
认真去做事,这是一种态度,是应该的。对什么事儿都特别较真,恨不得把这些事儿都掀个底朝天,这是为人处事的大忌。
有些人物,是我们不能得罪的;有些事儿,是我们不能细说的;有些问题,是我们不能去深究的。如此,干嘛要较真呢?
职场也是如此。有些事儿,明明跟你没啥关系,但你非要去管,那就离成为“众矢之的”不远了。
所有的众矢之的,都会面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既定命运。这里边没有公平,也没有正义,只有“会不会做人”。
在单位,总是跟这些闲人、琐事“较真”, 那你就输了。
一、领导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千万不要较真。
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领导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身为下属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哪怕你内心不同意,不情愿,不喜欢,表面上也要喜笑颜开,满口同意,热烈鼓掌。表面上的态度,很重要。
这不是表里不一吗?并非表里不一,而是人情世故。下属有资格跟领导较真吗?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
下属跟领导较真,领导就会认为这个下属不懂事,迟早要整他。别忘了,人情社会最常见的,就是人搞人,人整人,人算计人。
这一点,换位思考就懂了。你是领导,那你可以容忍下属反驳你吗?你不会容忍,只会特别生气,后续除了针对他,就不会放过他。
人在单位,无论内心怎么想,表面上都要热情、大方、鼓掌。热情是一种态度,大方是一种姿态,鼓掌是一种尊重。
二、口头上的争执,差不多就行了,千万不要较真。
人这种生物,一旦说起话来,就容易情绪化,甚至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愤。
跟同事争论某个问题,一开始,还是理性争论,你给出论据,他也给出论据。慢慢地,双方就变成菜市场的大妈大爷吵架了。
争吵了这一次,你就会看他不顺眼,认为他不是什么好东西。当这种想法彻底扎根在你的脑子里边,那你就跟他成为仇敌了。
所谓“是非只为多开口”就是这个道理。所有的是非、矛盾、仇怨,都是口头上的争执引起的。
一开始争论,确实是理性的。可这种理性,都是暂时的,并不是长久的。人之理性,会随着争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不见,变得感性,不再理性。
口头上的争执,可以适度,但不能过度。有些时候,能够不争执,就不要说太多。人在江湖,终究会说多错多,你得罪了别人,别人也主动跟你为敌。
三、跟自己没有利益牵扯的事儿,千万不要较真。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底下的人,都为了利益而来,也为了利益而往。利益,是每个人的追求,也是推动发展的根源所在。
从古至今,都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钱财利益,人们连自己的性命都不在乎,又怎么可能在乎其他的东西呢?
既然说利益如此重要,那对于没有利益的东西,人们会保持什么态度?就一个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别人的事儿,由别人自己来解决就行了,我们就不要干预太多了。别人的利益追求,那是别人的选择,我们不妨做到“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跟自身利益有牵扯的事儿,才去做。至于说跟自身利益没有牵扯的事儿,就不要去做了。与其多管闲事得罪别人,不如尊重他人选择,井水不犯河水。
四、对于无关痛痒的烂人烂事,千万不要较真。
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为了某些观点、问题,一群网友骂来骂去,就连别人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戾气特别重。
在线下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会为了不同的观点、想法而起冲突,你不同意我,我也不同意你,过分执着、较真。
如果总是抱着这种执着、较真的态度做人,就容易被烂人烂事缠上。小人明明不想缠上你,可就是因为你的较真,吸引了他的注意,所以他对你有兴趣,就选择缠上你。
就好比,你走在一条道上,中途看到了一个泥坑。你好奇,就一脚踩了进去。出乎你意料的是,陷了进去,就很难抽身出来了。
明明可以绕开这个泥坑,为什么总有人会一脚踩进去呢?因为无知者无畏。什么都试一试,迟早有一天会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当中。
生活中有太多的烂人烂事,我们计较不过来。既然如此,选择绕开他们,敬而远之就行了。没必要有其他的选择。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