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恩师临终留下遗言:救中国必须倚仗二人,一个人是学生毛泽东,另一个人的能力丝毫不比主席弱,那么此人究竟是谁?他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
毛泽东有一位革命启蒙老师,名为杨昌济,他不仅仅是主席的恩师,同时也是主席的老丈人,在杨昌济教授的学生当中,有两个人最被他所看好,一人是世人熟知的毛泽东,另外一个人叫做蔡和森。
1913年秋季,18岁的蔡和森从上海前往湖南,进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到了第二年,21岁的毛泽东也进入到这所学校,毛蔡二人初次接触,就被彼此之间的谈吐所吸引,很快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友。
1917年年底,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毛泽东与蔡和森听闻消息非常激动,有了去国外学习的想法,次年的4月份,蔡和森与毛泽东等人成立了新民学会,并筹划起赴法勤工俭学的运动,身为恩师的杨昌济对此表示支持。
不久之后,杨昌济通知二人来北京商讨赴法留学的事宜,蔡和森受到学会的委托,先行赶赴北京商讨事宜,但毛泽东却迟迟没有动身,焦急的蔡和森先后两次写信,并转达了老师杨昌济的意见,希望毛泽东尽快动身北上。
同年8月19日,毛泽东与李维汉等24人前往北京,听闻毛蔡二人聚齐,杨昌济专门在家中大摆宴席,宴请这两名最中意的学生,在杨昌济的眼中,这两名学生都是能救中国的人才,双方的能力也相差不大。
他曾经这样称赞过毛泽东与蔡和森,“二子海内人才 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虽然他们都有着救国之才,但二者的性格却相差很多。
尽管二人性格相差很大,可却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当毛泽东面对其他人的观点时,总是能发现有漏洞的地方,唯独对于蔡和森的观点挑不出毛病,进入到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进入高潮阶段,毛泽东身为此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也对国外的世界充满憧憬。
然而就在他听闻蔡和森的一席话之后,令他放弃了出国的想法,蔡和森表示,从新民学会乃至整个湘人群体今后的发展来看,需要有人在国内进行经营,且新民学会中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为合适,蔡和森这番话深深触动了毛泽东,决定留在中国。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因病离世,在他去世之前,专门给章士钊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及了毛泽东与蔡和森,并着重强调:“救国必先重二子”,之后发生的事情,也证明的杨昌济的眼光没有错。
在法国留学期间,蔡和森与向警予相恋,并打破了旧有的婚姻制度,与向警予在蒙达尼自由结婚,同年7月份,蔡和森、向警予夫妇召集了20余人,在法国小镇蒙达尔纪召开会议,在此次会议中,众人就“改造中国与世界”话题展开激烈讨论。
蔡和森在会上提出建立共产党,实施新无产阶级政权的主张,会议结束以后,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着重强调了一句话:,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这也是首次有人提出这个名称。
除此之外蔡和森在信中提出,中国可效仿俄国十月革命改造中国,并提醒毛泽东在国内早做准备,也正是因为蔡和森的这封信,从而推动了建党的进程。
1921年蔡和森在法国发起了建党活动,并组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然而还没有过多长时间,蔡和森就被迫离开了法国。
在法兰西留学期间,法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采用不公平政策,蔡和森在这样的形势下多次领导学生运动,但他的行为却一起你了法国政府不满,1921年10月份,气急败坏的法国政府找到蔡和森,强行将其遣送回中国。
1927年蒋介石公开与我党翻脸,对中共党员展开了无差别屠杀,同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紧急召开会议,商讨我党未来的发展道路,并选举新的党中央成员,此次会议毛泽东与蔡和森均有参加。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我党要仗军权,对敌开展军事斗争,可尽管毛泽东讲出了正确的话,但却依旧没能入选新的党中央成员,看到这个结果蔡和森非常气愤,他放弃了自己中央候补委员的位置,将其让给了好友毛泽东。
并对众人公开宣称,润之比我更适合这个位子,正是蔡和森的主动让贤,毛泽东成为了中央候补委员,后前往湘赣领导秋收起义,发展处井冈山根据地,武装力量至此开始壮大。
相较于好友毛泽东,蔡和森的结局令人无比惋惜,1931年3月份,蔡和森被组织派遣至广东工作,担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一职,可才仅仅过了3个月的时间,蔡和森就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遭受到生不如死的酷刑,持续时间长达两个多月,可纵使被折磨的遍体鳞伤,蔡和森依旧没有透露一个字,国民党眼见得不到任何信息,决定将蔡和森杀害。
1931年8月4日,蔡和森同志在广州就义,年仅36岁,听闻挚友去世的消息,毛泽东悲愤交加,他用这样一句话评价蔡和森:,“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