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大国里最可惜的就是楚国和晋国,这两个国家是最有资格统一天下的,秦国真的是有点走运的意思,其中晋国又很特殊,他的失败是因为国家分裂,即便分裂,其中的魏国与赵国曾经一度成为战国一流强国,由此也可见晋国的强大。
周朝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以周平王迁都洛阳为界限;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则以三家分晋为界限,晋国的分裂由“六卿”开始,六卿晋国特有的一种军政体制,也就是把军政大权下放到士卿手里,时间一长导致了晋国公族被架空。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继位为君,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称为曲沃桓叔。桓叔在曲沃的时候起兵造反,经三代67年的内战,连续杀死五任国君,终于攻克国都翼城,成为晋国正统。在晋献公继位后,晋国公族势力庞大,特别是桓叔一族,在多年的争战过程中分封甚众。献公为了确保骊姬之子奚齐的君位稳固,他不但逼迫太子申生自尽,将重耳、夷吾等诸公子也都驱逐离境,投奔他国。而后晋国发生内乱,公族几乎被杀光。
晋文公继位后,以跟随自己流亡19年的“六贤士”为班底,打造了执政集团。晋文公在称霸后,将军队建为上、中、下三军。在每军设将、佐各一名,按职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均称为“卿”,以贤能者任之,改变了原来国君统率全军的制度。六卿按照“长逝次进”的原则轮流执政。其中,以中军将为正卿,总揽军事。晋文公实行军、政分管,以制衡朝局。他任用的这些人,都是异氏卿族,这也是晋国六卿的雏形。
公元前622年,晋襄公为平衡新、旧势力,裁撤新上军和新下军,重组六卿。在此次调整中,赵盾成为最大赢家,成为晋国第一位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权臣。公元前589年,晋景公为奖励立功将士,在第二年增设新三军,共计六军十二卿。但在下宫之难,赵氏几乎灭族,新三军被合并为一军,变为四军八卿。公元前560年,晋悼公重新恢复三军六卿。公元前550年,栾氏造反不成,被灭族。此后,晋国只剩下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各据一卿,轮流执政,成为名副其实的“晋国六卿”。
公元前493年,范氏和中行氏造反被灭,晋国只剩下四卿,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打败执政的智伯,消灭智氏家族,晋国六卿制已经走到了尽头,共持续了180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晋国就此覆灭。六卿十一族历代将佐共有72人。魏氏在六卿里代表人物是魏绛。晋悼公时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大多是魏绛的功劳。
而魏国开国国君是魏斯,魏斯是魏桓子之孙,魏武侯之父。可以说,三家分晋时,武器精良的韩国实力最强,赵国地盘最大,赵国获利最多,魏韩二国得到的要少一些。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魏氏偏西,韩氏偏东。魏国算是三晋当中的弱势群体。赵国占有的智氏领地正压在魏氏的心口上,魏国占据地方属于四战之地,魏国被秦、楚、韩、赵、齐五国包围,这让魏斯很难受。
魏斯此时知道,要想让魏国强大起来,首先得有人,当然要的是人才,无论干什么事,人才是最重要的,当然饭桶是不要的,魏斯为了网罗天下英才,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只有这样才能开疆拓土,魏文侯是个敏而好学的君主,先后拜了卜商、田子方、段干木三位老师学习治国之道。这三位可不简单,卜商是孔子的高足,乃是孔门十哲之一。段干木是卜商的得意弟子,田子方是孔门十哲之一的端木赐的(子贡)得意弟子。尤其是田子方,是魏文侯成长道路上的最重要的领路人。
第二就是发展经济,尤其是农田建设,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道理,无论干什么事情,吃饱饭是前提。为此实施“尽地力”和“平籴法”,就是统一分配耕地,刺激农业生产,并动用国家力量统筹粮食收购与存储,取丰年有余,补荒年不足。
第三治理国家律法第一,因此在魏斯支持下,任用上郡守法家代表李悝实行变法。魏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首先就是废除世袭贵族士卿的特权,把成长通道和国家投入让给真正有才能人。第四也是最关键一点,就是网罗军事将领,李悝向魏斯推荐了吴起,但翟璜却说吴起名声太差,没有职业操守,在鲁国杀妻求将,李悝却说我们用其长,避其短,再说我们用他领兵打仗,又不是主公招女婿。
吴起到来后就开始练职业步兵,武器装备统一制式,战法阵型统一要求,由国家统一供养。就此魏武卒就这样诞生了。为了实验魏武卒的作战能力,就拿秦国做实验,结果就是夺取河西之地和,使得秦国退守函谷关不敢出头。吴起也不负所望,为魏国打下了偌大的江山,成就了魏斯的一世霸业。
在三家分晋时,新绛晋国末代国君晋幽公最后的自留地,在晋幽公死后,魏斯立即派兵进驻新绛,并拥立晋幽公的儿子为晋烈公,一举控制了新绛。不久,齐国的实际控制者田和,与他叔叔田会发生内斗,田和以齐康公的名义讨伐田会,田会实力不足,向晋国求救。救田会就是对抗齐康公。
魏斯此时立即拉上拉上赵家、韩家,以魏武卒为核心联合出兵齐国,一举抓获的齐康公。并逼迫齐康公联合卫国、宋国、鲁国组团去找周威烈王给赵魏韩三家封侯,晋烈公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虚名天子周威烈王最后一次发挥了他的作用。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即由这一年正式进入战国时代。魏斯成为魏文侯。
魏赵韩三家虽然都是来源于晋国的卿室,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那么和睦。三家被封为诸侯不久,赵韩之间就有了矛盾。韩国想要打赵国,但是自己打不过,于是就跑到魏国借兵。魏文侯表示拒绝,赵国这个时候也跑到魏国来借兵打韩国。魏文侯不答应。赵国人当然也很生气。看上去,魏文侯一下子把赵韩两个邻居都给得罪了。没过多久,赵韩两国都听说了魏文侯对两国都不借兵的事,心里都很信服,都跑到魏国来朝拜魏文侯。可见,魏文侯的外交手段,就这样,赵韩就成了魏国的小弟。
随着魏国的不断强大,赵国逐渐下滑,赵、魏两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魏国的实力超过了赵国,最初中山与魏国并不搭界,中间隔着赵国。在名将乐羊的率领下,魏军越过赵国攻击中山。经过魏军苦战三年,在魏文侯四十年终于占据中山国,而后魏文侯任命李悝为中山国相,辅佐太子击治理中山国。在太子击、李悝、乐羊的努力下,中山国的局势逐渐稳定了。魏国在占领中山国后,比中山国对赵国的威胁更大。赵国可谓是前门赶狼,后门进虎。
魏文侯五十年,魏斯薨世,之前召见吴起、西门豹、北门可等人,将太子魏击托付给他们。由太子继任为君主,是为魏武侯。可惜的是,魏武侯远远不如魏斯,在魏武侯九年,魏武侯听信宰相公叔痤的谗言,排挤走了吴起,魏国就此衰落。可惜了魏文侯的一世霸业。
魏文侯虽然不是大一统帝王,但是影响力绝不亚于后世的帝王,魏文侯是典型的后世帝王师,可为万世法,改革变法的先行者,外儒内法的开创者,春秋转战国的推动者。一边把儒家抬升到帝王师的高度,一边任用法家大才大杀四方。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