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应用举隅
作者/宋志恒
五输穴是一组位于肘膝以下的穴位,它不仅能治穴位局部疾患,并能治疗相应经络脏腑疾病,且疗效显著,同时取穴简便,操作安全。
特别是因其有五行属性,更适于中医辨证施治的要求,所以为临床针灸医生所喜用,笔者近年来使用五输穴常取得较好疗效,兹举验案介绍如下。
一、眩晕
赵某某,女,33岁,工人。
患者数月前生气后突然感头晕,周围景物旋转,行走似不能保持平衡,伴耳鸣,心烦,恶心,呕吐。查: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
证属痰热互结,经服黄连温胆汤加味,并针百会、丰隆、侠溪等穴治疗一月余,心烦、呕吐、目眩已除,耳鸣减轻,但每当晨起便感头晕、恶心,行走仍不能保持平衡,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忽忆,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证原为痰热互结,肝阳上扰,但前治仅注重清痰化浊,现痰浊已化,肝阳未平,治当平肝潜阳。
治疗
取穴:少商(双)、曲池(双)用泻法,太冲(双)用补法。
少商穴
曲池穴
太冲穴
(图片源自“大家中医”APP)
一周后患者来告:针后次日晨起已不头晕,行走亦觉平稳,近日诸症皆除。四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少商),刺手阳明之所入(曲池)”。
故取少商、曲池以平肝潜阳,太冲乃木经之土(输)穴,取之为肝病治脾之意。
二、痹证
张某某,女,56岁。1990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患有慢性肾炎,常肢体浮肿,近日忽感肢体沉重,膝、肘、腕、踝关节皆肿胀疼痛,影响活动。
查:面色无华,肢体轻度浮肿,膝、肘、腕、踝关节肿胀明显,但不红;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濡缓。
治疗
辨证:着痹(脾虚湿盛),治当健脾利湿以通络。
取穴:太白(双)、太溪(双)、太冲(双),均用补法。
太白穴
太溪穴
太冲穴
(图片源自“大家中医”APP)
二诊(6月12日),患者自诉针后肢体已不沉重,关节肿胀亦减轻,疼痛略减。效不更方,继用上法。
6月14日三诊,关节肿胀已除,疼痛大减,仍用上法以善其后。
数月后遇其夫,获知经三次治疗后,患者痹证症状全除,至今未复发。
按太白、太溪、太冲为足三阴经之土(输)穴,故补之可健脾利湿。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取足三阴经输穴以下治下,直达病所。
通过此例可知《难经·六十八难》“输主体重节痛”的记载实有卓著的效验。
三、足寒
武某某,女,29岁,1990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感双足至膝关节下发凉、畏寒,以足心、足跟尤甚,并伴有足心、足跟疼痛。
查:双足、小腿外观正常,足跟处有轻微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疗
辨证:肾阳不足,寒邪内侵。治则:温肾壮阳,驱寒通络。
取穴:然谷(双)用补法。隔日1次。经3次治疗后,足跟、足心疼痛消失,发凉畏寒感减轻,后又经4次治疗诸证悉除。
(图片源自“大家中医”APP)
按足心、足跟为肾经循行之所,本例患者以足心、足跟为中心出现的冷痛,实为肾经阳虚所致。然谷为肾经火(荥)穴,补之有温肾壮阳散寒之功,故取之而收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