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损失有多大?看死了多少勋贵,数据名单真触目惊心

粤城时刻 2024-10-31 08:53:21

1878年,左宗棠终于带领清军收复了新疆,疆土重归大清版图。

然而,这场看似辉煌的胜利背后,却隐藏着一场极为惨烈的代价。

新疆的收复战役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艰难险阻,左宗棠带领的军队屡次与叛军激战,尤其是在玛纳斯战役中,清军付出的伤亡代价令人咋舌。

总兵级别的高级将领接连战死,这在清朝历史上极为罕见,短短数日内,六位顶级将领相继倒下,他们的名字至今让人心痛。

冯贵增、李大洪、熊佑林……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总兵,为何在这场战役中纷纷倒下?

楚军崛起与江南战役

1860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已经达到高潮,太平军的连续胜利让清朝中央政府处于摇摇欲坠的境地。

此时,左宗棠尚是一名四品京堂候补,他被调到曾国藩麾下,开始参与直接的军事行动。曾国藩对左宗棠的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委以重任。

在湖南,左宗棠迅速行动,招募了5000名壮丁,这支部队后来被命名为“楚军”。

楚军的成员主要来自湖南的农民和小地主,他们多数对太平军的农民起义持支持态度,但在左宗棠的号召下,为了生计和抵抗外敌的侵扰,他们选择了效忠清朝。左宗棠对楚军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随后,楚军被派往江西和安徽前线,这里已经成为太平军与清军争夺的焦点。

楚军与太平军之间的交锋异常激烈,双方在多个战役中你来我往,战事连绵不断。

楚军凭借严密的组织和战术灵活,多次在劣势中突围或反击,逐渐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

1864年,楚军在左宗棠的指挥下,攻占了战略要地杭州。

左宗棠在攻占杭州后,因战功卓著,被清廷赐以黄马褂,这是清朝对有功将领的高度荣誉。

同时,他还被封为一等恪靖伯。

在浙江,左宗棠面对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由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当时,浙江的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农民流离失所,商业活动几近停滞。

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局势并恢复经济。

首先,左宗棠实施了税收减免政策,特别是对受战争影响最为严重的农村地区。减免农业税和地税,旨在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鼓励他们重返田间。

接着,左宗棠注重水利设施的修复和建设,这是农业复苏的关键。

他命令修建和翻修运河、水渠,确保灌溉系统能够有效供水,支持农作物的生长。

在商业复兴方面,左宗棠重视恢复和发展地方市场。

他鼓励商人重建商铺,恢复市场交易,同时降低商税,吸引更多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回归市场。

此外,他还设立了保护商路的措施,加强对商队的保护,确保商货能够安全流通。

这些经济和社会稳定措施的实施,为左宗棠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和后勤支持。

边疆的风云变幻

1864年,同治三年,在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回变的双重影响下,清朝的边疆局势动荡不安,新疆各地的地方豪强趁机而起,纷纷割据称王。

在这片广袤而混乱的土地上,喀什噶尔成为权力争夺的焦点。

当地的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马木提艾和柯尔克孜族部落头目司迪克无法单凭自己掌控局势,于是接连向中亚的浩罕汗国求援。

浩罕汗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应邀而来,迅速带领军队进入新疆。

到了1867年,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自称“洪福汗国”,从此盘踞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当地新的统治者。

与此同时,沙俄也看准了时机,趁清朝在西北边疆动荡之际,于1871年7月出兵占领了伊犁。

伊犁自古以来是新疆的战略要地,伊犁的失守让清朝高层意识到,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否则新疆将彻底落入敌手。

清廷立即命景廉、成禄等将领率军出关,准备对沙俄和阿古柏的势力进行打击。

同时,左宗棠作为朝廷的军事重臣,也被要求派兵进剿。

然而,当时的局势并不允许左宗棠轻举妄动。

陕西、甘肃一带的回民起事尚未平定,左宗棠认为远征新疆时机尚不成熟。他上书指出:“此时兴师远举,并非稳着。”

他的意思很明确,西北的局势复杂,贸然进军只会加剧清军的压力。

因此,尽管清廷急于夺回失地,左宗棠还是建议稳扎稳打,不宜立即发动大规模进攻。

尽管如此,左宗棠并未全然置之不理。

1872年1月,他还是命令将领徐占彪率军进驻肃州,开始逐步为后续的西征做准备。

肃州是通往新疆的咽喉之地,占领肃州为左宗棠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873年3月,左宗棠致信总理衙门,明确提出了他下一步的战略:收复伊犁的前提是首先控制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只有掌握了这里,才能确保军队的后勤补给和进军路线畅通。

到了1875年,局势渐趋稳定,清政府下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全权处理新疆的军务。

左宗棠他选择了经验丰富的将军金顺为帮办军务,协助他一起筹划新疆的收复战役。

收复新疆的艰难战役

面对阿古柏军队的洋枪洋炮,左宗棠在兰州设立了“兰州制造局”,也称“甘肃制造局”,专门负责西征军的武器制造和维护工作。

制造局设立后,左宗棠从广州、浙江调来大批专家和熟练工匠,带来了先进的制造技术。

工匠们昼夜赶工,在制造局里忙碌不止,陆续生产出大量枪炮,为前线源源不断提供武器支持。左宗棠特别安排工匠们学习和仿制外国先进武器。

他们成功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这种枪装填快速,能够连续射击,大大提升了清军的火力。

左宗棠命令工匠对中国原有的劈山炮进行改良,增强其射程和威力;此外,对广东的无壳抬枪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使用更为便捷。改造后的火器在西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给阿古柏军队带来了不少打击。

1876年,左宗棠终于正式出兵新疆。这场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他一贯的果断与迅速。

同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举行了隆重的祭旗仪式,宣誓出征。

新疆地广人稀,地形复杂。左宗棠修建了一条长达数千里的后勤补给线,确保粮草武器能够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到了8月,左宗棠率领的清军已经挺进到了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县),这里是通往乌鲁木齐的重要据点之一。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清军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成功占领了济木萨。

随后的几个月里,左宗棠加紧部署,集中兵力向乌鲁木齐发起进攻。

在他手下将领刘锦棠、金顺等人的协同作战下,清军兵分多路,对乌鲁木齐形成了合围之势。

经过几次外围战斗后,清军终于在8月18日不费一兵一卒顺利占领乌鲁木齐。

敌军在清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节节败退,最终弃城而逃。

在收复乌鲁木齐之后,左宗棠并未停下脚步,他指示部队继续向昌吉、玛纳斯等地进军。

左宗棠深知,要彻底击溃敌军的残余势力,必须稳扎稳打,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

清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继续发挥出色的战斗力,逐步攻下了昌吉、玛纳斯等多个重要城市。随着昌吉和玛纳斯的收复,新疆的北路基本上已经平定。

新疆归附

到1878年,左宗棠的新疆收复之战接近尾声,他终于成功收复了包括和阗在内的新疆全境。

这场战役耗时数年,期间清军经历了无数场大小战斗,终于在这一年将新疆重新纳入清朝的版图。

尽管左宗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其背后的代价也极为沉重,尤其是在玛纳斯的战斗中,清军遭受了极为惨烈的伤亡。

玛纳斯战役中敌方的叛军在当地集结了大量的兵力,牢牢控制着战略要地,并且在地势上占据了有利条件。

清军在进攻时,屡次受到敌人的顽强抵抗。

尽管左宗棠一再调整战术,派出精锐部队前线突击,但战况仍然相当胶着。

战斗持续了数日,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

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清军阵亡的高级将领竟然多达六人,这在清朝的军事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总兵冯贵增、李大洪、熊佑林、张大发、杜生荣、司世道等六位总兵在不同的战斗阶段相继阵亡。

总兵是清朝军事体系中的高级武官,通常统领一方的重镇,很多总兵甚至品级达到正二品,相当于现代的高级将领,短时间内损失六位总兵级人物,清军无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尽管如此,左宗棠并没有因此退缩,他继续指挥部队一步步推进。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拉锯战后,清军最终攻克了玛纳斯。

随着玛纳斯的失守,敌方势力开始迅速溃散,清军乘胜追击,一路推进到了南疆的和阗。

和阗的战斗相对而言没有玛纳斯那么激烈,但仍然有一定的抵抗力量。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下,敌军最终选择了投降。

1878年初,和阗被顺利收复,左宗棠历时数年的新疆收复战役终于取得了全胜,新疆再次回归清朝的统治。

大量将士的伤亡给清军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战后的抚恤工作也是一项庞大的任务。

同时,战争的巨额开销也让清廷的财政状况更加紧张。

尽管如此,这场战役仍被认为是清末时期一次最成功的军事行动,左宗棠因此功勋卓著,地位迅速提升。

参考资料:[1]李佳佳.西北交通与左宗棠收复新疆战略谋定之关系[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3,42(6):140-143

1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