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疼痛的病因,疾病诊断,相关检查和治疗路径

元元的备忘录 2024-09-28 11:00:48

后脑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往往是过度劳累、紧张、寒冷、睡眠不足或颅内颅外疾病等原因引起。

后脑疼痛表现为枕部疼痛,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畏光等其它症状。

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大多无特异性,且预后良好。有些头痛症状却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如在病程中头痛持续存在甚至呈加剧趋势,则常提示病情加重或恶化。

后脑疼痛

01 病因

疾病因素

后脑疼痛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颅内疾病、颅外疾病和神经官能症等。

颅内疾病

如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内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颅外疾病

如骨疾病神经痛,颞动脉炎,眼、耳、鼻、牙源性头痛等。

神经官能症

●如急性与慢性全身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中暑、尿毒症引起的头痛等;

●全身性疾病,如神经衰弱、癔病等。

药物因素

某些后脑疼痛症状和以下药物相关:

●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如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

●抗生素如头孢、喹诺酮、四环素等;

●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

环境因素

后脑疼痛和高噪声、光线过强或过暗、高温环境有关。

生活方式

●长期睡眠不足、工作劳累、用脑过度又得不到及时休息者更容易出现后脑疼痛。

●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也能引起后脑疼痛。

02疾病诊断

偏头痛

复发性头痛,无论其他头痛特征,对光或声音敏感、恶心呕吐或者日常能力下降最可能为偏头痛。

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有3次诊室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而且三次测量不在同一天,可诊断为高血压。

脑出血

●大多数为50岁以上,较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发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查体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和头部CT提示脑出血病灶。

脑膜炎

●脑膜炎多发于冬春季节,以及流脑有流行趋势的地方;

●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等基本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瘫痪、抽筋、意识障碍、脑水肿、脑疝等表现。

●通过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病原学及生化改变,从而判断脑膜炎的类型。

03 相关检查

查体

视诊

观察头部是否有外伤或肿块。

触诊

仔细触摸头部,是否有明显肿块或压痛点。

血压测量

血压升高提示高血压可能。

实验室检查

血脂血糖

血脂增高提示血管斑块形成可能性大,血糖升高提示糖尿病。

脑脊液检查

白细胞升高提示颅内炎症:出现红细胞提示颅内出血。

影像学检查

头部CT、磁共振成像(MRI)

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和占位性病变。

脑血管造影

判断是否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瘤、血管出血等。

特殊检查

脑电图

可判断是否有癫痫或精神疾病。

眼底检查

可判断是否有青光眼。

04 治疗

无论是何原因导致的后脑疼痛,患者首先需做到作息规律、休息充分,保持情绪稳定并保证摄入营养均衡等,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该症状,也是相关疾病治疗的基础。

如病因为偏头痛、高血压、脑膜炎等疾病,均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如病因为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时,可能需要行开颅手术。

家庭治疗

因为焦虑、劳累、精神压力大而致后脑疼痛症状轻者,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缓解。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调节情绪,心态平稳,缓解压力;

●饮食合理,营养均衡。

专业治疗

偏头痛

●急性期使用有效止痛药(如曲普坦类药物、麦角胺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快速止痛,减少头痛再发作,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

●慢性期使用预防治疗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坎地沙坦、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类药物以及肉毒杆菌)预防头痛的发生。

高血压

对于普通高血压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总体风险水平上给予合适的降压药,将血压平稳控制在合适值上。

目前常用降压药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脑出血

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以内科治疗为主,如果病情危重或发现有继发原因,且有手术适应证者,则应进行外科治疗。

脑出血的基本治疗原则包括:

●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

●调整血压;

●防止继续出血;

●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防治并发症。

脑膜炎

主要是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脑膜炎急性期应积极抗病毒、抗菌或抗结核治疗,并及时降颅压治疗和降温治疗。

●脑膜炎稳定期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脑科在线

1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