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地下城就在北京!占地128万平,人口都外迁了有必要吗?

世界星课堂 2024-12-26 08:54:56

北京又有大基建工程了,预计2025年亮相!但是很多人有质疑,这有必要吗?

这个大基建工程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占地总面积达到128万平方米,自规划之初便吸引了无数目光,它的官方名称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这个建筑是包含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在内的三层结构立体交通网络。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巧妙地利用了地下空间,实现了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下一层被设计为繁华的地下商业街,这里汇聚了各种美食和时尚品牌,满足旅客和周边居民的购物、餐饮需求。宽敞明亮的购物环境,主打的就是一个吃喝玩乐。

地下二层则是交通换乘区域,北京七条轨道交通线路和十五条公交路线将在这里无缝衔接,实现“零距离换乘”。这个独特设计,提高了交通效率,也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地下三层是轨道和站台所在,这里是列车运行停下的地方,使得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能够高效地服务于城市交通。同时,为了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还注重于地面建设。

在地面上有着十面巨大的“京帆”成为站点地标,这些“京帆”不仅具有装饰性,更通过巧妙的角度调节,将阳光引入地下空间,提升了地下空间的舒适度。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使得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下空间。

除了交通功能外,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还具备丰富的商业、休闲和文化功能。“京帆”下方的公共空间被精心设计为集商业、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这为市民提供了舒适、充满活力的社交地点,同时也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市民们可以在这里享受美食、购物、休闲和文化活动,感受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为了提升换乘效率,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内部设计精益求精,平均换乘时间仅需3分钟,地铁和国铁的安检实现互认,避免了重复安检的繁琐。这一设计不仅提高了交通效率,也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同时,为了应对庞大的人流,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设置了超过100个出入口,其中有60个直接和地面建筑连接。这不仅提高了人流的疏散效率,也使得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建设过程中,创新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为了解决传统屏蔽门在高温下的技术难题,项目团队研发了全新的屏蔽门设计,这种设计能够在发生火灾时保持站台安全,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开闭。

为了应对地下水渗透和地基稳固性问题,项目团队采用了“土钉墙地下连续墙”的结构设计,有效解决了地下水渗透问题,确保了枢纽的稳定性。

同时,在地基桩的建造上,施工团队采用了混凝土桩与钢管柱的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为地面建筑的重量提供了坚实支撑,确保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安全与稳定。

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出发,市民可以轻松抵达北京各大交通枢纽,15分钟即可到达首都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机场,1小时可到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这一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不仅提升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交通功能,也使得它成为了一个连接北京与周边地区的重要枢纽。

北京虽然人口多,但是并不缺地,为什么要把车站建成这样?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趋势,中国正在把建筑向相反的方向盖。以前国家发展的好不好,就看摩天大楼,近些年政府颁布规章制度限高,但是在限高的同时,三维空间立体城市还是要搞,那么只能往地下挖。

往地下挖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削减城市的热岛效应,冬天不那么冷,夏天不那么热,还能让城市的布局更加协调,而且在施工上也没有建高层建筑那么难,挖个坑比堆一座山要简单。地下建筑唯一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通风和采光问题,所以本次北京副城市中心站的设计比较独特,使用了“京帆”!

其实北京作为首都,它的车站交通枢纽必然要考虑战时能不能扛住轰炸。相比于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抗冲击波的能力要强很多。即便是航弹精准命中其内部,这个车站也不会倒,原因很简单,它本来就在地下,怎么塌呢?战时修整恢复会很快,北京副城市中心站设计成这样绝对有战备方面的考量,所以这个副城市中心站是必须要建的。

至于中国城市人口净流出这一点,对于三四线城市或许适用,北京?这个城市只有想进来的,没有想出去的,修再多的房子和车站都有人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