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俄乌之战打了两年多,最后加入北约的不是乌克兰,而是瑞典这个“欧洲花园”呢?之所以叫花园,是因为他们坚持了200多年的“军事不结盟”政策,连一战二战都没参与。
然而今年3月,瑞典首相却向北约递交了入盟文件,正式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国,这也意味着,他们完全放弃了中立立场,架在战斗民族脖子上的刀又往前递了一寸!瑞典和俄罗斯到底有什么仇怨,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北约递刀呢?他们过去到底是中立还是怕事?这个曾经的北欧霸主,又为何会退出大国争霸的行列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度揭秘一下,瑞典的“中立”之道。
先来解答最关键问题: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中立?
表面上看,瑞典从1814年就开始宣布要成为“永久中立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也都没参战,但实际上也是有倾向性的。与其说中立,倒不如说这是他们给自己加的保护色,一切都为了更好的生存罢了。
为什么他们需要这层保护色呢?
因为这个“中立国”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看看之前的乌克兰,也想当中立国对吧?
他们一边想要抱北约的大腿,一边又不想得罪俄罗斯这个大哥,只能夹在中间委屈巴巴地抱紧自己。要是两边没撕破脸就还好,一旦撕破脸了,人家北约要拉你,俄罗斯这边也要拉你,乌克兰其实哪个都不敢惹,但被拽来拽去的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权衡利弊,再加上被人一顿忽悠,最后咬咬牙狠狠心,一头掉进美西方挖的大坑里。斯基想要玩中立两头讨好,却玩脱了,结果就是被暴怒的大哥按住头猛锤一顿。
那为什么之前瑞典却能把“中立”一直玩下去呢?
因为他们更会随机应变,更懂得看人脸色和与人方便。比如一战的时候,他们虽然没有正式下场,但却凭借中立国的身份两边通吃,既把战马和矿石卖给德国,又向英国提供大量木材,可以说是两头都不得罪。
但其实这种做法也有风险,那就是谁都不得罪,但也谁都讨好不了。尤其是英法两国在前面杀得昏天暗地,你瑞典却在旁边嗑瓜子看热闹,还趁机大赚一笔,这得多招人恨啊!最先看不下去的就是德国,他们不允许瑞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次威胁说:你赶紧给我参战,要是再敢伺机捡漏,我连你一起打!
那英国那边见德国开始拉人了,也跟着施压:要是你不站我这边,就别想再过好日子了,我控制着海上航线,只要限制出口,断你的粮和药材,看你还能怎么办!
欧洲两个大哥一起施压,瑞典很难扛住,被迫陷入缺衣少药、粮食紧缺的危机中,最艰难的时候甚至要实行“食物配给制”,从上到下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后来实在过不下去了,所谓的“中立国”也还是悄悄反水了!
那时的瑞典为了让英国打开粮食进口通道,很快改变态度,选择停止向德国供应铁矿石,不再接纳从德国来的逃兵和避难平民。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中立国”实际上已经在撇清与同盟国的关系,偏向协约国那一边了。没过多久,英法和沙俄果真运了不少粮食给瑞典,海上航道关口也放开了。
就连一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被疯狂清算和洗劫,瑞典也都分了一杯羹,搬空了德国克虏伯军工厂,成为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独立造重型坦克的国家之一。
到了二战的时候,瑞典又故技重施,表面上和英法都签订了军事不结盟协议,但实际上,从1940年起,瑞典就允许德军的运输车借道瑞典,把补给运到挪威和芬兰,尤其是苏芬战争爆发后,他们甚至允许一整个师的德国部队经过瑞典领土,转道芬兰前线。
尽管希特勒没有真正占领瑞典,但这个“中转站”的军事作用,却时刻被他拿捏住了,并且整个二战期间,瑞典都是德国的主要贸易对象。这个名义上的中立国家,把大量的铁矿、木材都卖给了纳粹,换回一大笔黄金交易和煤炭能源,直接成为北欧最富的国家。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这是真的中立吗?那有人就纳闷了:人家美苏英也不傻,难道看不出来瑞典隐隐的偏向吗?为什么事后没有一起清算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就开始了,两个大佬在利益分割上寸步不让,谁都不会轻易动手,能拉拢的也尽量拉拢。瑞典不想卷入冷战,就一再重申自己的中立立场,但实际也不是彻底中立,而是偏向西方的中立。这样一来美西方不会动他,苏联想出手也要更谨慎。
二来,瑞典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他们祖上富过,本身底蕴就不差,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疯狂捡漏,成了北欧唯一拥有自主军工产业和上百万预备兵力的国家。再加上苏联和瑞典之间,还隔着一个同样走“武装中立”路线的芬兰,苏军想动瑞典,必须得先越过芬兰,稍不注意就会伤筋动骨。
这么一看,瑞典的“中立”之道,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瑞典放弃中立,选择向北约递刀,他们和俄罗斯到底有什么恩怨?军事不结盟政策,瑞典坚持了209年,这是他们在大国博弈中的立身之本,但如今却被打破了。在俄乌之战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瑞典却宣布正式加入北约,无疑是在向俄罗斯捅刀!这得是有多大仇才敢这么做呀?
其实两国在历史上结的仇还真不小,这么说吧:终结了瑞典北欧霸主地位、彻底打断瑞典国运的,正是沙俄!
你可能不知道曾经的瑞典有多强大!“祖上特别阔、流血特别多”说的就是他们,别看人家现在很佛系,但当年可是雄踞北欧的超强帝国,尤其是古斯塔夫二世时期,瑞典有当时全欧洲最强的新式军队,是第一个建立起先进炮兵部队的王国。
古斯塔夫本人更是御驾亲征,从德意志北部登陆,横扫莱银河,攻入巴伐利亚,逼迫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割让出了德国北部,简直是打遍欧洲无敌手,以致于周边的国家都要联合起来组成“反瑞同盟”,就像后来围剿拿破仑那样,去合攻瑞典。
最巅峰的时候,他们的领土包括了如今芬兰、挪威、波兰北部和德国北部这一大片区域,就连海权纷争不断的波罗的海,当初也被默认为瑞典的内海。曾经震慑欧洲两个世纪的“维京海盗”,就是在这发家的。
再看看现在的瑞典,面积仅剩45万平方千米,人口也才1056万,差不多相当于我们一个地级市的规模,放到欧洲都排不上号,更别提和其他大国一起争霸了。
他们为什么会衰落到这一步呢?
因为沙俄在17世纪中叶的时候强势崛起了!当时的彼得大帝亲自游学欧洲,学着瑞典的发展模式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新式军队,已经不满足于圈地了,而是把野心投向大海。彼得大帝做梦都想要有一个出海口,于是就把目标定在了波罗的海。
而当时波罗的海被视为瑞典王国的内海,沙俄想拿下这里,就必须击败瑞典,于是一场耗时21年的“大北方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在开战前期,瑞典轻松取胜,一度攻进莫斯科,在那里放了一把大火,差点把彼得一世气吐血。
为了洗去这番耻辱,他联合普鲁士、丹麦和英国,一起组成“反瑞联盟”,从1v1变成了群殴,瑞典最终战败,被迫把波罗的海的海权交到了沙俄手里。从此,终于看见了海洋的沙俄有了第一支舰队,还打造了第一个港口圣彼得堡。
而瑞士失去了海权,在航海时代也失去了与大国竞争的资本,自此之后一蹶不振,成了不得不靠中立底色而不断避战的“欧洲花园”。他们没有了雄心壮志,却始终没有忘记对战斗民族保持警惕。现在你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在俄乌之战的节骨眼上放弃中立,给北约递刀了吧?
瑞典不再中立,选择加入北约,难道不怕得罪战斗民族吗?俄瑞两国在历史的恩怨,给了瑞典进北约的动机,而西方的联盟和俄军的拉胯,更是给了他们进北约的勇气,于是我们就能看到在外交上一向比较佛系的瑞典,这次终于不“佛”了。
有人觉得他们这是走偏了,其实人家聪明着呢,不然也不会在跌出世界大国行列之后,仍旧能牢牢守住北欧一哥的地位。再加上这次和北约统一立场之后,瑞典变得更不好惹了。
如今的瑞典虽然无法和真正的一流强国相比,但也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人均 GDP 高达5.6万美元,而且福利待遇相当好,无论是什么身份,只要有瑞典国籍,几乎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费用,都能被政府承包。
他们的军事实力并不弱,能自己造坦克,就连瑞典产的战斗机都很有竞争力,尤其是“鹰狮”轻型多用途主力战斗机,能排进欧洲前三,比起老美的F-16也是不输的。
也就是说,他们自己本身实力不俗,现在加入北约不是去打秋风的,而是去锦上添花的,这一做法势必会加大北约对战斗民族的战略压迫,后果难以预测,已经深陷战场的斯拉夫人势必会更谨慎地对待他们。看到这里,你觉得瑞典还会怕吗?
连华约国家都加入北约了 何况一个中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