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部队41医院的新驻地,既似曾相识,又感觉很陌生…

雪域情 2025-01-08 21:34:52



走进老部队新医院

佘忠兰

2024年8月26,我带女儿回到山南,看了老部队,顺便去了新址的新医院。说是新医院吧,也不算是,因为已经迁址29年了。听一位川藏线十八团的汽车兵战友说,早在1995年10月,我的老部队就已乔迁新址,从农村搬到了城里。但对我而言,这是第一次走进新院区,的确是我心中的新医院。

新41医院,有一些军医是从我曾所在的林芝老部队解放军115医院外一科调过来的。其中一位优秀的男军医苏主任,高文凭高学历,研究生,年轻有为,医术高,在这里升任外科主任。近年,苏主任还参加了援非维和部队,任维和医疗队队长。在非洲异国他乡,工作条件差,尤为艰苦,他带领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载荣回国,回到西藏。另一位米军医,曾在老115医院任外科主任,医疗技术精湛,尤其美容手术,做得相当漂亮。在这里,曾升任院长,直到退休。米院长在林芝工作期间,曾去过墨脱,戍边模范营,医疗帮带工作一年。那时墨脱不通公路,他们徒步翻越海拔四千几百米的多雄拉山,走了三天路进墨脱。多雄拉山口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段主脊,终年积雪不化,即便在开山通行的几个月内,雨雪雹雾说来就来,翻越难度甚至超过许多五六千米的高峰,许多负重的民工和马匹就这样永远留在山口,被当地人称为墨脱路上的“鬼门关”。一年后,米军医圆满完成任务,又走三天路出来。他们历尽了千辛万苦和千难万险,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那时,米军医还在我们老115医院,外一科主任。记得没过几天,星期三政治学习,除值班人员外的全体官兵,在三楼会议室开会,为墨脱归来的两位军医庆功,现场宣布二人各立一次三等功。庆功会上,米主任上台讲了在墨脱的事迹,全院官兵深受感染,我很感动……山南新老医院,前前后后也陆续少量调了一些医护到林芝我们老部队老115医院,有男军医,有女技师。军人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医护常下边防执行巡诊等任务,在国防事业上,军医院在西藏边陲举足轻重。

那天下午,我们从老部队山脚下旧址,走路到山南烈士陵园外面,打到车去医院新址,14:23到达。走进新41,军史墙映入眼帘,玻璃内侧,左上角,一张模糊的航拍黑白相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让我怦然心动,一阵惊喜,十分兴奋。拍的正是我的老部队,多么熟悉亲切的老地方。照片上右边,红字标注″泽当四十一医院旧址″,一下子勾起我对老部队满满的回忆……陈旧的军史墙,虽不如我们林芝老部队新医院军史长廊新,也不及那边的美观大气,内容不如那边的集中,分散呈现在好几个玻璃墙上,也有熟悉的肖思远等五位英雄的相片及其感人事迹,还有……不过几处加起来,内容也不算少。林芝老部队医院搬下山没几年,老41迁过来几十年了,迁址时代不同。许多房子的建筑风格和新旧程度,和我们老115医院的双军人楼一模一样,给我和女儿一种亲切感。

那天天气晴好,蓝天白云,我们逐一了解学习了院史,看得津津有味。 山南新老41护训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白衣天使,为国防戍边伟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老部队医院组建于1951年3月,前身相继为第10陆军医院、第42陆军医院一分院、第543医院、第3野战医院、第41医院,1995年10月,第41医院由昌珠镇西北侧里山脚原址迁入现址。医院先后从东北吉林临江、辽林草河口,迁至西藏昌都、拉萨、山南乃东、拉萨、乃东,2018年9月,组建更为最新院名。41医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军医院。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拥有博士、硕士和高级职称专家二十多名,技术团队强大,设施设备先进,服务水平一流。秉乘″姓军为兵,戍边为战″理念,宗旨是患者第一,服务至上,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竭城为广大军地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漫步营区,塑胶操场边,住宿区,红色电梯高楼外,惊现一群可爱的羊。那么多,真惹人喜爱,一下子吸引了我,仿若走进童话世界。走近,抓拍羊群,和羊群合影。羊群怕人,我们一靠近,它们就不约而同一齐走开,成群结伴走,很默契。我不紧不慢追着羊群,恰似一位当地牧羊女。军营里养羊,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我去了那么多军营,很少见到营区里养羊的。前几年,在拉萨16T,也见过一次。不过,16T军营只养了几只,没这么多。这是一大群羊耶,真稀罕。我们老115医院,倒是常见到牦牛在营区,藏族伤病员家属牵进院里吃草。走在新41军营里,领头羊带着一群羊走,我们追着羊群走。羊群带我们绕过红色电梯高楼,走在营区人行矮楼住房外小马路上,走在树荫下、草坪上。想靠近羊群,做一个真正的牧羊人,不可能。别看它们胖嘟嘟的,跑起来比人的步速快,只可远观,无法亲近。我们听不懂羊语,羊群很听领头羊的话哩。我们追不上羊,追累了,想零距离摸摸羊无望,只好作罢,不打扰军营羊群了,羊的地盘羊做主。

(军营里的羊群真可爱)

简单参观了营区,营区房屋比林芝新医院陈旧很多。这里地理位置,可比老址繁华,上街办事方便。营房大门外,虽不是市中心,路过的车子挺多的。营区旁,也有许多房子,沿线军营多,地方单位也多,不再孤独。而军营旧址驻地,离城远,比较偏僻荒凉。我在那儿当兵时,我们41医院军营孤零零地戍守在那里。

顺路到门诊洗手间,发现新院区还安装了感应水笼头,条件可比老址军营当年强很多倍,真为现役的干战高兴。至于吃的东西,内地有的,在山南都能买得到。记得34年前,营房老址医院,设施条件差,生活吃的差,有时吃的很多年前的过期的腊肉,缺新鲜肉菜,吃干菜、罐头是常态,能吃上红烧猪肉罐头、午餐肉罐头,就算打牙祭。老部队军营经常停水电,炊事班给我们发军用压缩干粮,代替正餐。

对新军营,既似曾相识,以前有老兵拍大门及单位名称给我看过。又感觉很陌生,毕竟自己没在新院区干过。下午上班的军号声响起,广播里放着熟悉的军歌,我们准备离开,顺路去军分区和乃东桥。

走出大门外,回头再望望军营。默默祝福,戍守在这里的新老战友们,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祝福扎西德勒!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佘忠兰:重庆万州人,1989年入伍,西藏山南陆军第41医院,就读成都军区军医学校、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在西藏军区解放军第115中心医院,已军休。在《高原医学》杂志等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在《西藏日报》《鱼凫文艺》《作家新视野》杂志、《雪域边关,我敬你》《我的青春我的西藏》书刊、《中国交通在线》、成都市作家网等发表多篇诗作、散文等作品,在《军嫂》杂志发表短篇一文。

作者:佘忠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