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主持甘肃首次大规模绿化,植树两百万株,如今只剩百株!

给你壹点料 2024-10-11 18:10:02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这看似是两句完全不搭边的话,但却蕴含了关于人工干涉生态保护的大智慧,而且在百年前真的有一位大人物率先想到并且付诸实际。这个人是谁呢?这就要先说一说“春风不度玉门关”了。

西北的风凌冽,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提起关外的环境,总是先想到风沙和恶劣的环境。关于治理风沙和人工干预改善环境最长远的做法就是植树,用树木修复环境。而在甘肃成为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的一年一绿的“左公柳”,就是左宗棠留给后人最好的精神财富。

左宗棠其人

左宗棠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湖南人,在太平天国时期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太平天国、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军的战争中,左宗棠是农民战争的对立面,是镇压他们的刽子手。

但也正是因为镇压农民起义,他才有机会跻身登上政治舞台,并且与曾国藩和李鸿章齐名,成为“同治中兴”的三大名臣。

和很多名人一样,左宗棠在青少年时期便颇有抱负,也能称得上是一个少年天才。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是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并且以“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来自任。

可是中举以后,恰逢双亲先后离世,这影响到他导致三试礼部而不第,于是便绝意于考场,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反而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就是我们俗称的治世之道。

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农业和农学,并且把自己的理论整理成书,写了一本《朴存阁农书》。这个阶段的左宗棠的生活大体就是种地,搞研究,教小孩。其实从这就能看出来,左宗棠这个人精神内核非常强大,绝不内耗,这样的人做什么事大约都会成功的。

他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农夫,相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他一介塾师对海防尤其关注,并且极力主张抵抗侵略。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时任闽浙总督的他痛感民族危机,于是开始渴求强兵和富国之道。

而且他行动力很强,并且很有远见。积极关注历代兵家事,还积极探索海防的策略,并且主张制造轮船,用现在的话说,他的主张就是“科技强军”。同时在经济上,他为了抵制洋商的经济入侵并且想要发展近代工业,他创设了兰州织呢局。

其实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收复失地,保卫祖国西北边境并不是左宗棠一生中最卓越的功绩。有关甘肃,他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事。

种树固沙筑起塞外城墙

在出任陕甘总督和新疆钦差大臣的这段期间,左宗棠的治国理念和纵观全局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甘肃的位置特殊,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而西北更是地广人稀。

那么左宗棠驻扎甘肃期间做了什么呢?他兴办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发展经济科技;并且当时的人们饱受牛痘这种病痛的折磨,左宗棠便积极推广牛痘种植防患于未然。

可以说,左宗棠在甘期间,真真正正的尽自己所能为甘肃人民谋福祉。

最开始说过“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左宗棠可以说把这一“糙话”理念贯彻到底。他先是整修了新疆,甘肃,陕西的驿道,相当于打通了高速公路,然后在省内修路修桥,保证运输的方便。最关键的是,他尤其注重植树造林。

左公的这份思想与远见遥遥领先,毕竟,哪怕是国富民强的现在,甘肃的森林保护依旧是我国环境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点从甘肃省的森林学研究领先全国就能得以体现。

可以说左宗棠是第一位在甘肃实行大规模种树的先锋官。西北的天然环境干旱苛刻,在这种环境下植树本身难度就大,想要树木成活并且成林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没有树木这种天然屏障,时间久了,苦心孤诣修的路依旧会被破坏。

好在,左公早年间科考失意后沉淀的那些日子,使他对农学地理都颇有建树。他深知,杨柳树易栽好活,并且耐旱,生长速度又快,于是便在新修的大路两边遍种杨柳树。

在气候条件不好的甘肃,此举一举多得。既可以固沙还可以为过往的旅客商人提供一些遮阴之所。并且对于数量和日后的养护,左公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首先,左公当时手下的部众大约有12万人左右,每个人的种树指标是10棵树,就有120万棵,这就在古丝路上筑起了一道绿色的长城。人们也为这条绿色的巨龙起了名字——“左公柳”和“左公杨”。

那么,仅仅是植树并不能完成这功在千秋的壮举。如何养护这些树保证树木的存活率也是一个大问题。左宗棠的态度十分坚决:谁砍树,谁就被砍头。

关于左公保护树木有个故事流传至今,说:左公饭后散步,发现一棵树木树皮被啃食,经调查发现是一只毛驴所为。他召集了相关官员开会言明保护树木的重要性,然后牵来了罪魁祸“驴”,当众斩首,杀一儆百。并且言明,以后如果驴毁坏树木,驴主人与驴同罪。

这一举措让左公在人民心中立下了一道“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树木”的护林理念。这份理念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

可惜的是,这些“左公柳”和“左公杨”至今为止只剩下百余棵了,因为民国后期的时候战火纷飞,国军驻扎时也砍伐许多作为生火烧柴之用,再后来,老百姓也会偷偷砍伐,而等到饥荒灾害的时候,又用树皮充饥等等行为,就导致现存的树木所剩无几了。

结语

“左公柳”并不单单是树木这么简单,它们所承载的还有爱国主义精神,爱民勤政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精神。与其说它们是树木,不如说它们是优良品德的活体文物。

但是传承不是靠前人留下的物件,重点是传承本身。一代代驻扎在甘肃的护林人和森林人,还有甘肃的本地人,正在不断的种植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左公柳”。

左宗棠亲自下令种下的树虽然不多了,但是这份精神传承下来,现在甘肃的绿意比当年更胜!想必左公泉下有知也一定会十分欣慰的。

参考资料:

百年“左公柳” 福泽哈密城——2023-11-13 16:17·中国新闻网

人民日报沧桑看云: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2014年07月23日——人民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