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比体力劳动更让人疲惫,那就是情绪劳动。
明明身心俱疲,还要强撑着微笑;明明委屈难忍,却只能默默忍耐。一天的时间,还没等工作把你压垮,情绪已经让你筋疲力尽。
人最累的时候,不是忙得喘不过气,而是内心积攒了太多无法释放的情绪。
什么是情绪劳动?
心理学家阿利·霍克希尔德曾提出,“情绪劳动”指的是一个人为了满足他人的情感需求,压抑或调整自己的情绪的过程。这种“看不见的劳动”无处不在。
在工作中,当老板责备时,你必须忍着火气,点头应承;当同事与客户发生矛盾时,你不得不装作无所谓,努力调和气氛。
在家庭里,你安慰孩子的不开心,迁就伴侣的情绪失控,却总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对外,你需要照顾别人的面子;对内,你得充当“情绪垃圾桶”。
一天下来,不管身体是不是累的,情绪早就被掏空。
情绪劳动,比体力劳动更让人疲惫
体力劳动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你可以在完成任务后好好休息。但情绪劳动却像无底洞,让你时刻警惕,随时“待命”。
它让你难以有喘息的机会,白天是对外的微笑和忍耐,晚上是对内的和解与倾诉。久而久之,哪怕没有做什么体力活,心也已经累得抬不起头。
有人说:“工作8小时,我的腿和腰都还能承受,但一天假装没事的微笑,却让我觉得整个人都要散架了。”
情绪劳动是无声的消耗,它的累不显于外,却渗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过度的情绪劳动,正在榨干你的人生
当你总是为了迎合他人而忽略自己,日子会变得越来越沉重。你以为帮别人解开心结是善意,但时间久了,自己的情绪却被一层层压抑在心底。
在职场上,情绪劳动是一种“无形的竞争”,你被要求扮演好一个配合者、倾听者的角色,甚至成为团队的“情绪担当”。
在家庭中,它更像是一种道德绑架,似乎关心家人情绪是理所应当,理解对方的苦难也是无可厚非。但这种过度的付出,却极易让人陷入无尽的内耗。
一个人最糟糕的状态,就是习惯了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
如何避免被情绪劳动压垮?
减轻情绪劳动的第一步,是承认它的存在。并不是所有的倾听与妥协都是美德,不必要的迎合,是消耗,也是伤害。
敢于表达真实的感受,不再压抑自己的委屈,是一种勇气。面对不合理的要求,学会拒绝,才是对自己的保护。
不要把所有人都放在重要的位置。有些关系,再多的付出也无法改变;有些人,再多的忍耐也无法感动。不如与其耗费情绪,直接放手。
学会给自己留白。情绪劳动最大的特征是“无处不在”,所以,你要学会设置界限。下班后,把工作和社交都暂时放下;独处时,给自己的感受优先权。
在繁忙的生活中,情绪的消耗无可避免。但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和事,才值得你倾注心力。选择对的人,专注有意义的事,让你的情绪劳动物有所值,而不是被浪费在无谓的消耗中。
情绪劳动是人际交往中的常态,但学会适当“减负”,才能找到真正的平衡。
心理学家荣格说:“你被束缚的地方,恰是你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不要让情绪劳动压垮你的生活,学会取舍,学会表达,学会为自己争取喘息的空间。
人活一世,别用你的情绪,去换别人的舒服。学会爱自己,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轻松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