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终前点名让一位大臣陪葬,这人是谁?为何康熙要让其陪葬?

小岛知风 2024-02-03 13:34:59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份时,69岁的清圣祖康熙皇帝病危,当时的康熙已经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开始安排后事,可是令人意外的事康熙居然在安排一名朝廷重臣在他死后殉葬。

殉葬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陋俗,春秋时期就流传下来,在明英宗朱祁镇临终时要求废除了殉葬制度,至此殉葬制度基本废除。

清朝除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去世后大妃阿巴亥为之殉葬外,基本也不再延续殉葬制度,况且为皇帝殉葬者大多是妃嫔,很少有点名让大臣殉葬的,那么康熙为何会点名让一位重臣殉葬,这位重臣又是谁呢?

康熙临终前赐九门提督隆科多殉葬

被康熙点名殉葬的这位倒霉大臣是当时的九门提督隆科多,而康熙想让隆科多殉葬其实是一种帝王权术的运用。

说起隆科多他和康熙还有亲戚关系,他全名为佟佳·隆科多,他是康熙亲舅舅大学士佟国维第三子,他的姐姐和妹妹先后嫁给了康熙,姐姐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妹妹是康熙的悫惠皇贵妃,从亲戚关系上来说他不仅是康熙的表弟,还是康熙的小舅子。

年轻时期的隆科多曾出任一等侍卫兼銮仪使、正蓝旗蒙古旗副都统等官职,但是后来他的下属犯了大错,他受到牵连,被撤销了副都统和銮仪使之职,只保留了一等侍卫的身份。

隆科多在一等侍卫的职位上熬了六年多,直到他的两个哥哥先后去世,他的父亲佟国维退休,康熙不希望舅舅的家族就此没落,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康熙提拔了隆科多接替托合齐出任了九门提督之职,隆科多的命运由此改变。

九门提督的正式官名叫作步军统领,是步军统领衙门最高军事长官,在清朝步军统领衙门属于卫戍京畿的部队,不仅要卫戍京城,还要负责维护京城的社会治安,类似于现代军警合一的部队。

清朝皇帝身边最精锐的两支部队一个是步军统领衙门,一个就是骁骑营,步军统领衙门共计兵力三万余人,骁骑营共计兵力两万八千余人,所以步军统领衙门算是卫戍京师最精锐的武装部队。

而且步军统领衙门的权力很大,相比于骁骑营的职责主要就是护卫皇帝,步军统领衙门既要负责京城驻防,还要负责京城治安和消防等事务,并且还有暗中监视京城文武百官和王公贵族的责任,权力方面要比骁骑营大得多,因此清朝能出任九门提督的人大多是皇帝的心腹重臣。

先说一说隆科多的前任九门提督托合齐是如何下去的,托合齐家族十分低微,是内务府包衣家族出身,他的妹妹万琉哈氏嫁给了康熙,生育了皇十二子胤祹,后来被封为定嫔,所以托合齐才受到康熙的器重和信任,被提拔为九门提督。

九门提督这个职位有替皇帝暗中监督文武百官和王公贵族的职责,所以这就要求任职者必须忠于皇帝,且为人公正,不能结党营私。

康熙本来很看重托合齐的忠心才会提拔他为九门提督,结果托合齐辜负了康熙,他卷入进了康熙诸子争位的事件中。

在康熙复立太子胤礽之后,胤礽为了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因此大肆结党营私,托合齐受到胤礽的拉拢,就成了“太子党”的重要人物。

胤礽被复立之后,康熙对他还是越发不满,胤礽的太子之位属于是朝不保夕,托合齐与胤礽关系亲密,眼看着康熙对胤礽越发不信任和猜忌,托合齐对康熙也颇有怨言。

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托合齐在家中举行了一次宴会,在宴会上他对一些属官表示康熙对胤礽不公,大肆抱怨康熙并替胤礽说好话,事后这件事被人检举揭发到康熙这里,因此康熙大怒,就罢免了托合齐九门提督的职务,将他关入宗人府的监狱中,这件事史称“托合齐会饮案”。

这件事也导致了康熙认为胤礽结党营私,开始对胤礽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出胤礽与托合齐曾密谋动用步军统领衙门发动政变逼迫康熙退位,康熙大怒,因此胤礽二次被废,托合齐在狱中被赐死,死后康熙下令将他挫骨扬灰,家人不得收葬。

而隆科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任了九门提督,因为托合齐让康熙很失望,所以康熙在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后,特意给他写了一道朱批,用托合齐的事来警醒他。在朱批中康熙告诫他,出任九门提督后,要不偏不倚,公正行事,不结党不营私,甚至都要和亲朋好友保持距离,时刻以托合齐的事为戒。

隆科多刚一上任康熙就给写了这种朱批,隆科多当然是害怕了,后来他是很听康熙的话,在九门提督任上果然做到了不偏不倚,所以他成了康熙朝在任时间最长的九门提督。

兢兢业业的隆科多以为自己终于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当康熙最后在畅春园召见他时,康熙让大学士马齐向他宣读旨意,居然让他在康熙去世后立即自尽殉葬,他当时都蒙了。

估计隆科多当时都在想自己哪里做错了,康熙非要让自己殉葬,还是自己做得太好了,康熙舍不得自己要把自己带走?

要知道当时隆科多才50多岁,虽然不是很年轻,但也还算正当年,他当然不想为康熙殉葬。但是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他还是得接旨谢恩。

幸好当时马齐在屋内宣读圣旨的声音比较大,在屋外等着伺候康熙的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正好听到了,胤禛当即进屋给康熙跪下,直陈人殉制度属于陋习,本朝自太祖皇帝后已经废除,况且隆科多乃朝廷忠臣,正当年富力强为国效力之际,岂能殉葬。

令人意外的是,胤禛只这么一求,康熙居然很痛快的撤销了让隆科多殉葬的旨意,因此隆科多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从此隆科多对胤禛感激不已。

其实这一切都是康熙耍的帝王权术

康熙真是这么容易就能被胤禛劝得改了主意吗?当然不是,实际上这一切都算是康熙耍的帝王权术,如果康熙执意要让隆科多殉葬,那即便是胤禛怎么求也不会改变他的主意。康熙为何如此,这里面就得是帝王权术了。

在康熙晚年他其实被诸子争位的事情整的身心俱疲,诸皇子中只有胤禛最为高明,胤禛平素收敛野心,在康熙面前表现的极为忠孝,行事完全按照康熙的喜怒行事,还能团结兄弟,关键的是吸取了皇八子胤禩结党营私的教训,不结党不营私,行事公正,因此胤禛获得了康熙的青睐和喜爱,所以康熙最终决定传位给胤禛。

但是胤禛平素不结党不营私,在朝野上下支持的人比较少,而胤禩因结党营私而受到康熙的猜忌和厌恶,虽然在康熙这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但是胤禩转而把“八爷党”变成了“十四爷党”,倾全力要扶持皇十四子胤禵登基。

所以胤禛相比于胤禩和胤禵的党羽众多,他是比较势单力孤的,康熙就会顾虑到如果传位给胤禛,那么会引起胤禩和胤禵等人的不服,他怕胤禛到时候镇不住场面,因此他需要能帮胤禛找一个能镇住场面的人,这个人就属手握京畿卫戍兵权的九门提督隆科多最为合适。

康熙看重隆科多就在于,他在九门提督任上的表现让康熙很满意,而且隆科多在礼法上是胤禛的舅舅。

胤禛的生母是德妃乌雅氏,可是当初隆科多的姐姐孝懿仁皇后生育的女儿夭折了,孝懿仁皇后此后一直没能再生育,因此她那段时期很是悲伤。康熙为了开导她,特意把当时刚出生不久的胤禛交给她抚育。

一直到胤禛12岁时,孝懿仁皇后去世,胤禛才回到生母德妃乌雅氏身边,所以胤禛算是孝懿仁皇后的养子,那么从礼法上来说,隆科多就是胤禛的舅舅,这也是康熙选择隆科多的原因。

可是虽然隆科多在礼法名义上是胤禛的舅舅,但胤禛对他没有过多的恩惠,也没与他共事过,如何能让隆科多死心塌地辅佐胤禛,因此康熙就玩起了苦肉计。

而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当时在畅春园召见隆科多时,只命胤禛在厅内等候伺候,其余皇子都在畅春园外等候,康熙就是算准了他让马齐宣读圣旨时,在厅内的胤禛听到后肯定要进屋为隆科多求情。

这时候康熙只要顺坡下驴,顺着胤禛的话取消圣旨,那隆科多就不用殉葬了,这样一来胤禛对隆科多就有了救命之恩,隆科多不管是从亲情上还是报恩方面来说,都必定要尽心竭力辅佐胤禛,胤禛也就有了一大助力了。

这就是康熙煞费苦心让隆科多殉葬的目的,康熙这一招是效仿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托孤的事,当年李世民把儿子唐高宗李治托付给大将李勣后,又故意把李勣贬官到边远地区,然后临终时告诉儿子李治,由于李治对李勣没有恩泽,所以自己故意把李勣贬官边远地区,李治到时候召回李勣,那必然就会有恩于李勣,也能让李勣尽心竭力辅佐。这是李世民当初玩剩下的帝王权术,所以康熙为了儿子胤禛着想,也学了这一招。

就这样在康熙临终时遗命马齐和隆科多接受顾命辅佐胤禛,而当隆科多对外宣读康熙遗诏时,王公贵族和朝廷大臣听说胤禛继位都很意外,马齐担心胤禛不能服众,立刻就让隆科多指挥步军统领衙门关闭京城九门,对内城实行严格的军事管控,而隆科多出于对胤禛的感激,不遗余力的管控内城,这才使得胤禛能顺利继位为雍正皇帝。

雍正继位之后,对马齐和隆科多也是非常感激,特意任命两人为总理事务大臣,这就是对他们俩的政治回报。

而雍正对隆科多最为恩宠,不仅多次在公开场合称隆科多为舅舅,还让隆科多兼管吏部事务,把人事任免大权直接赋予给了隆科多,甚至隆科多当时任命一些朝廷官员都不用请示雍正就可以自行决断,吏部当时都称隆科多选举的官员为“佟选”,一时之间隆科多在雍正朝权势达到了巅峰。

不过在权势达到顶峰之后,隆科多也很快堕落了,他忘记了康熙当初对他的告诫,让他行事公正,不偏不倚,他在雍正朝开始居功自傲,逐渐任人唯亲,结党营私。

像隆科多这样堕落之后的高官,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容忍下去的,雍正也不例外,雍正三年(1725年)时,雍正先撤掉了隆科多的九门提督之职,让隆科多没有了兵权。

最后在雍正五年(1727年)时,雍正收拾完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年羹尧和政敌弟弟胤禩等人后,立刻就开始收拾隆科多。这一年隆科多被雍正定下四十一条大罪,雍正将他终身囚禁于畅春园外,他的儿子们也全部被发配宁古塔,而他本人则在被圈禁不久之后,于雍正六年(1728年)死于圈禁之所。

写在最后

所以康熙让隆科多殉葬不过是效仿李世民托孤时的帝王权术手段而已,他的目的是希望雍正能有恩泽于隆科多,这样就能让隆科多尽心竭力辅佐雍正了,不能不服的是康熙在临死前都能把帝王权术的手段施展的淋漓尽致。

只不过隆科多后来居功自傲,堕落的太快了,这是出乎康熙意料之外的事情,不过隆科多的结局也算是咎由自取,自古以来凡是居功自傲的功臣都不会得到善终。

0 阅读: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