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打水漂,350名投资者血本无归,“烂尾镇”频出是为何?

浅笑望天涯 2024-12-19 10:23:00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在后疫情时代,我国的旅游业也开始蓬勃发展了起来,比起现代都市中的“钢铁森林”,很多人都喜欢在假期前往古镇打卡,体验一把“梦回千古”的感觉。

然而随着“古镇文化”的兴起,也为很多颇具历史特色的人文古城带来了巨大的创收,这也让很多地方开始纷纷效仿,但很多古镇不仅没有获得成功,甚至还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就拿张家界的大庸古城来说,浩浩荡荡投资25亿建成后,经营了三年竟然亏损了5亿,日均购票人数不超过20人,而济南长清宋风古城在投资40亿后更是直接成了“烂尾镇”,湖南常德的桃花源镇更是让上百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为什么在人们追捧“古镇文化”的当下,反而越来越多的古镇成了沉重的“包袱”?这背后到底又藏着什么样的隐结?

古镇成空城

在常德桃花源古镇中,基本上看不到游客的存在,反而经常看到一些类似居民的人在古建筑中进进出出,在这种怪象背后,潜藏着无尽的辛酸。

其实这些人都是希望靠古镇发财的投资者,他们当时满怀豪情壮志来到桃花源古镇,希望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下自己能靠商铺或公寓“坐收渔翁之利”,但谁知斥资50亿的古镇建好后却成了“空城”,游客没几个,债务反而水涨船高。

刘先生就是其中的投资者之一,他这些年一直漂泊异乡打工谋生,听说占地1600亩的桃花源古镇在招商引资后,瞬间觉得这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便用自己打工这几年辛苦攒下的110万买下了一间商铺,自己当上了老板。

然而在桃花源镇完工后,生意确实活了几天,但没过几年这里就成了“空城”,刘先生的投资的110万全部打了水漂,只好为了生活再次远走他乡,在这里,有超过350名投资者面临着同样的窘境,有些人为了省去住宿费,干脆住在了古镇中,成为了当地的“原住民”。

无独有偶,张家界的大庸古城也好不到哪去,因为张家界市的前身就是“大庸市”,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所以很多人都看好大庸古城会成为一个“现象级IP”,当地斥25亿巨资让这座古城拔地而起,并预计年收入至少会达到4亿元。

然而在运行三年后,大庸古城非但没有盈利,反而成为了当地的财政负担,累计亏损高达5亿元,在2024整个上半年游客不足2300人,也就是说每天不到二十个游客到访,简直还没有公园的实用价值大。

而济南的长清送风古城,更是从5A古城景区变成了“烂尾古镇”,在2019年,总耗资40亿的长清送风古城预计年接待游客量高达500万人次以上,但历时五年都没有完工,内部杂草丛生,一片凄凉。

让人费解的是,长清送风古城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的黄金地段,紧挨着高速收费站和大学城,如果游客想前来游玩的话非常方便,然而却迟迟不见开土动工,开发商给出的解释是“资金短缺”。

为什么这些曾经备受期待的“明星古镇”,最后不是成为“空城”就是成了“烂尾镇”?

古镇背后的隐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文旅项目无疑会为城市增添新的活力,所以很多地市都想用“古城新建”的方法,来分一口蛋糕,但殊不知盲目的修建只会让古城成为一滩“死水”。

据统计,在我国共有2800座所谓的“古城”,但真正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的只有区区300多座,这就意味着多出来的两千多座都是打着古镇标签的“新城”,缺乏原生历史文化内涵,让游客难以产生“到此一游”的驱动力。

而且很多古镇都是一味的套用其他成功地区的模式,甚至连建筑风格都一模一样,欠缺个性化、特色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容易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就算刚开始生意红火,也会因为大多是“一次性游客”而失去持久发展的动力,让古城沦为“空城”。

如果想要盘活这些古城,不仅要契合游客的旅游需求,还要努力融合更多的个性化新元素,这样才能让当地旅游业产生强劲的发展动力,而不是成为空无一人的“假把式”。

信息来源:

1.中国新闻周刊2024.06.25《他们掏空积蓄投资的古镇,黄了》

2.齐鲁壹点2024.06.25《常德桃花源古镇成空城:部分投资者倾家荡产,益阳一古城亦烂尾。业主:桃花源古镇套住了很多人》

3.看看新闻Knews2024.11.15《耗资25亿古城连续亏损 失意古城该如何盘活?》

4.顶端新闻2024.05.07《40亿元“打水漂”,济南长清宋风古城建了五年要烂尾?》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