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他正在长大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3-27 01:43:43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孩子太听话并非好事。

有一部略显惊悚的动画短片《拉链孩子》,演绎出了听话的乖孩子最终的归宿。

毫无生活气息的工厂里,一群孩子正在接受指令和训练,一模一样的动作,一模一样的装扮,连成绩都是一模一样。

但是,他们虽然看起来已经被驯化成听话的乖孩子,但是他们依然没有磨灭内心的雀跃和心思,更挡不住对自主性的渴望。

最终,这群被拉链关得死死的孩子,奋力解开了嘴上的拉链,挣脱了束缚,逃离了这座可怕的心灵监狱。

听话的孩子,可能暂时性地掩饰自己的真心,但是每一次压抑后的顺从,都是在绷紧心里的那根弦,一旦超越极限,便陷入叛逆的人生沟壑。

01

一直听话的孩子什么样?

听话的孩子小时候的表现是懂事、乖巧,家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背后是讨好、恐惧,甚至是绝望,是孩子为了让父母高兴、满意而做出的围绕父母做的事情,是照顾父母的感受,违背自己的天性、压抑自己。

一个人在一段痛苦的经历或者情绪的时候,可以调动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识范围之外。

也就是说,这些痛苦的东西一直都在,但是我感觉不到它们。

孩子学习很好,各方面表现很好,却完全没有了自我,失去了自我。

更多的就像一个工作和干活的工具,但是问题会在未来的大学、婚姻、事业当中爆发出来。

1. 觉得生活无意义,空虚感2. 活得累,活得小心翼翼。

不为自己活,为了别人活,总觉得不快乐。

怕妈妈不高兴,怕爱人不高兴,怕领导不高兴。

做事情不顾及自己的感受,总是围着别人转。

希望让所有的人都认可自己,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被抱怨后拼命解释、一直希望对方理解。

3.没有活力,缺少自我价值感。

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工作中不能创新,做事情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让别人认可自己,得到赞赏,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动力。

事情也会做得很好,但是不快乐,真正的动力不是喜欢。

没有创造力,没有谋划的意识。

4.循规蹈矩 , 思路狭窄,没有主见,不敢担当。

一直听话,按规矩做事,不是按规则做事,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自己做决定时不知所措,总是跟着别人的意见走,怕犯错,怕被惩罚,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半步。

我们身边很多就是这样的孩子,即别人眼里的好孩子。

有一位已婚的女研究生,小学二年级就自己上学了,因为上学要走 30 分钟的路,所以起得比父母都早,自己洗漱后去食堂吃早饭再去上学。

早上出门的时候,父母都还没有起床。

她的父母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总希望她好好读书,在学习上对她的要求很高,打骂是常有的。

三年级后她开始自觉学习,不写完作业就不玩,父母在外面看电视都不会受影响,自己学习到半夜。

初中时她一直是年级前三名,考好了父母也不会表扬,只会不停地提醒她不要骄傲,考不好就会被骂一顿。

当然她也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

但实际上她没什么特别开心的,因为她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不再被他们打骂,为了他们高兴,为了他们脸上有光。

如果不能考上重点高中,她就觉得特别没有出息,就看不到出路了,就对不起父母。考上了就觉得终于完成任务。

这种独立、坚强和自律应该是被逼的、狭隘的、不健康的。

可能是小时候父母给她的学习压力太大,又经常被他们打击,高中开始她就特别叛逆,父母说什么都不爱听,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对,也不想和他们交流,一交流就拌嘴。

因为她的“不听话”,父母反而更严厉了,又打又骂,还实行经济控制。

从小没有试错的机会,总被父母保护着少走弯路。

虽然现在知道很多事情不能听父母的,但她的内心是依赖的、很不自信的、保守的、懦弱的,怕自己做错、走错了,很多事情需要她自己拿主意的,总是摇摆不定,于是转而依赖自己认为“可靠”的人,比如朋友,并且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断和决定,被别人影响。

上了本科读了研之后,除了学习她也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活动,不会唱歌,也没参加什么社团,不和同学出去旅行,也没有谈恋爱,想想自己的大学生活很是无趣。

我们知道了她现在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各种弊端,就知道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真的很重要。

02

小时候听话,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小时候听话,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家长一直要求的就是听话,按家长的话做。

可是学习太苦了,到青春期的时候,自由的天性,逐渐强大的身体,让孩子一下子就变得不听话了。

压抑的愤怒和天性,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寻找、去释放,游戏成了孩子的寄托。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了逃学、沉迷游戏的问题。

孩子这是通过游戏、厌学在向外攻击、在自救。

如果父母这时候能够懂得孩子,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不再干涉孩子,让孩子释放出压抑的攻击性,通过自我整合,还是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03

顺应: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一个现象,就是最开始人们的行为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比如:让孩子听话,让孩子成为能干活的人。

时代已经发展了,社会已经不需要听话、没有创造力的人了,但是训练、教育孩子的意识已经固化在我们的头脑里,我们已经忘了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觉得该这样做。

当这样的做法遭受到孩子的激烈反对,甚至让孩子痛苦不堪时,我们仍然在指责、抱怨孩子没有听自己的话。

教育的目的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如今,人活得越来越具备人的属性,而不是工具的属性。

顺应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生长节奏和规律养育,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让孩子成为听话的孩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适应农耕时代的发展。

我们要做的是:

1.培养的目标不再是工具,而是去塑造人。

2.塑造有情感、会沟通、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人。

3.不再压抑孩子的天性。

4.让孩子做一件事之前,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的多面体,行为上的服从,并不意味着认知和心灵上的统一。

乖顺的背后,可能是一颗受伤的心。

唯有真正被自由和爱吻过的孩子,才能拥有自我能量,敢于绽放光芒,他们不一定“听话”,但是一定能活出果敢有力、自我主宰的人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