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硬刚!美对华芯片管制升级,中国企业界掀桌回应!

科技咨云不计算 2024-12-09 06:19:49

什么情况?以后老美的芯片不能用了?

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对外公布了新修订的《出口管制条例》,在其中的新规中,BIS(美国工业和安全局)更进一步加大了对我们人工智能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限制,将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和3种半导体软件列入管制清单,并将140家中国企业纳入实体清单。

我看了下名单,中芯国际、华大九天、盛美上海等主要国产半导体公司均被列入,可以说是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主要公司都囊括了个遍,堪称国产半导体大点兵。

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限制性政策出台后悄无声息的反应相比,2号的新规引起了国内相关企业界的激烈动作。

12月3日,中国互联网、中国半导体行业、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通信企业四大协会同时发布公告表示:有鉴于美国频繁调整管制规则对半导体及相关产业造成的影响,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建议国内企业审慎采购。

这次交锋之后,中国企业会和美国芯片脱钩吗?它对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几何?普通人以后还能买到诸如英伟达、高通等公司生产的显卡及芯片产品吗?

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大家好,我是咨云君。

先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放在前面,那就是作为消费者,我们仍然可以买到美国公司生产的半导体产品,甚至就连小米、荣耀等企业主体,也依旧还能采购入高通芯片之类的半导体产品。

这次BIS修订的管制规则和实体清单,目标很明确,甚至就写在了明面上:限制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其主要瞄准的是产业的中上游,即半导体制造设备和集成电路产品的设计与生产。

新规出台后,有不少朋友悲观的认为:这不完了吗?就国产芯片现在天天被人拿着光刻机说事的情况,把限制目标放大到整个中上游,产业链还能有一天好日子过吗?

真实情况恰恰相反!

大家也不用看别的,你就看这四大协会这次的激烈反应,朋友们,美国人什么想法我们不懂,但自己人什么样,那不门清儿?

就国内这些个天天喊着广积粮、高筑墙,一向讲究低调和气发财的行业协会,这次突然这么爆,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背后有更庞大的利益在推动。

这个利益,就是规模超过万亿的,国产!半导体市场!

中国半导体产业今天的情况,早已不是那个六年前一穷二白的面貌了,过去几年里,在被动与主动兼具的情况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进程飞速增长。

以这次措辞强硬表示美芯不安全不可靠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例,2018-2023年的六年时间,汽车芯片国产化率由此前的不到5%提升至如今的10%,从工信部传出的部分消息来看,这一指标明年将更进一步提高到25%左右。

站在这组数据背后的,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从产业结构来看,半导体产业总共分为设计、制造和封测三个环节,其价值附加程度依次递减,数据来看,2014年时,我国三业结构的占比分别为:34、23和41,末端封测占比最多,这意味着彼时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主要集中于低价值部分。

而今天,这一比例变化成了44、31和23,高价值的设计与生产环节成为主流。

023年,半导体三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276.9亿元,规模突破万亿。

从资本市场来看,今天的国产半导体行业规模,相较于2018年足足翻了11倍,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18年时我国上市半导体企业仅36家,市值2700亿,而到了2023年底,上市企业增长至150家,市值规模31650亿元。

所有的这些数据放在一起,都足以说明一件事,那就是经过6年时间的锤炼,我们已经把半导体产业的制造、设计、生产和封装测试等各个环节的架子搭起来了,虽然目前国内相较世界最先进距离仍然有所差距,但已经走完了最难的0到1。

事实上,在集成电路的成熟制程领域,中国半导体的工业能力相比较起欧美日韩企业已然不遑多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在2018年-2022期间由6000亿增长至10000亿,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受芯片法案影响,出口数据略有波动,今年以来,我国集成电路出口明显回温,从趋势来看,将重新突破万亿元,这无疑表明我们的半导体产品在国际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力。

而四大协会,又或者国内产业界这次的反应如此剧烈,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超车机会。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和销售国,我们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这意味着受BIS新规影响的不仅仅是国内企业,国外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同样在此之列。

对整个国内市场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大洗牌,原先被视为备选方案的国产供应商们,有了上位的契机。

知名投研机构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给了这轮管制如下评价:将引发显著的市场份额转移。

一个芯片全要素国产化的年代,将加速到来。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我是咨云君,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