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被评大将后,功德林一战犯感慨:若非意外,现在我也是个大将

新霖谈历史 2024-08-27 20:51:17

1955年,新中国迎来了历史上首次授衔仪式,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走来的将星们,终于戴上了代表着荣耀与功勋的肩章。

远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则消息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波澜。

“听说了吗?这次授衔,粟裕大将才48岁,真是年轻有为啊!”

“可不是嘛!还有我们的老同学陈赓,这次也是大将!”

谈论间,一人却猛地一拍桌子,满脸的不屑和愤懑。

“哼!要不是当年出了意外,我现在哪会在这里?怎么着也得是个大将!”

这突如其来的话语,顿时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我说韩大哥,您老人家可别吹牛皮吹破天了,谁不知道您的身份啊?您还能当开国大将?”

被称为“韩大哥”的人,名叫韩浚,此刻他并没有理会众人的嘲讽,只是低头默默地摩挲着下巴上的胡茬,仿佛陷入了某种回忆。良久,他抬起头,缓缓开口道:“你们可知道,当年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是谁?”

众人面面相觑,原本的哄笑声渐渐平息,好奇与疑惑爬上了他们的脸庞。

韩浚,这个被俘时身着国民党中将军装的战犯,身上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他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韩浚是湖北黄冈人,生于1893年,18岁就当过兵,后来考入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1919年又考入了北京铁道管理学校。

1922年,韩浚南下广州,投身革命,并在同乡的介绍下,先后在广东革命军政府财政厅、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广东西江善后督办公署军务科等机构工作。

1924年春,在邓演达的保荐下,韩浚投考黄埔军校,顺利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与陈赓、杜聿明、关麟征、孙元良、李仙洲等人成为同学。

韩浚考入黄埔军校的时候已经31岁,比其他学员大了一大圈,因此大家都称他为“韩大哥”。

在军校的时候,韩浚跟陈赓的关系非常要好,两人都是第三队,又住在同一个宿舍。要知道,陈赓可是老党员,1922年12月入的党。因此在陈赓的影响下,韩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于1924年5月加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黄埔毕业后,韩浚又被组织选中派往苏联红军大学深造。可见,当时的韩浚是我党重点培养的骨干,前途不可限量。

1926年5月,韩浚从苏联学成回国,先后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兵团第二连少校连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教导营中校营长、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参谋长等职。

这个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就是后来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团长由卢德铭担任。卢德铭是黄埔二期的佼佼者,曾被孙中山先生称赞为“黄埔军校的楷模”。

1927年8月2日深夜,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山雨欲来的躁动。昏黄的灯光下,韩浚眉头紧锁,手里两张薄薄的电报纸,却仿佛千钧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砰、砰、砰……”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卢德铭匆匆走进房间,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韩浚递来的电报吸引了目光。

一封来自周逸群,简洁明了:“我们起义了,已经脱离张发奎!”

另一封来自张发奎,语气强硬,命令他们即刻前往九江待命,镇压南昌起义。

两封电报,两种选择,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韩浚和卢德铭的心,如同窗外即将到来的暴风雨,掀起惊涛骇浪。他们都知道,这是历史的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犹豫和迟疑。

“德铭,你怎么看?”韩浚打破了沉默,“依我看,张发奎这条路,我们不能再走了!我决定响应党的号召,去南昌!”

卢德铭重重地点了点头,坚定地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咱们这就出发,去追赶起义队伍!”

夜色更深,两人来不及收拾行囊,便带着警卫团的兄弟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南下的征途。然而,命运似乎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报告!起义部队已经离开南昌了!”几天后,出去打探消息的战士带回了令人沮丧的消息。

几乎与此同时,张发奎也得到了韩浚和卢德铭“叛变”的消息,恼羞成怒的他,下令部队对他们进行追捕。

前途迷茫,危机四伏。韩浚和卢德铭率领部队且战且退,一边与党中央紧急取得联系,终于在武汉找到了湖北省委负责人向警予同志。

“党中央决定,由卢德铭同志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韩浚同志任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辛焕文同志任政治指导员,希望你们不辱使命!”向警予向他们传达了中央的指示。

三人深知肩上的重担,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义无反顾的决心。他们不敢耽搁,简单商议后,便分头返回部队,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不幸的是,辛焕文在返回途中不幸遭遇敌人袭击,壮烈牺牲。韩浚则在崇阳县遭遇警备队搜查,本已安全脱身,却因为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押往武汉。

仅有卢德铭安全回到了部队,并带着部队与毛主席会合,共同发动了秋收起义。

韩浚在监狱里呆了五个月,也因此错过了轰轰烈烈的秋收起义。尽管他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了秋收起义的领导名单上,但他却没能真正参与起义事项。

五个月后,或许是顾忌韩浚黄埔毕业生的身份,国民党武汉绥靖公署的曹世杰,最终选择将他悄悄释放。

重获自由的韩浚,内心充满了对革命的渴望,他一心想要重新回到党的怀抱。不过,命运似乎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在武汉四处寻找党组织,却始终杳无音讯。

无奈之下,韩浚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组织。上海的地下工作更加隐蔽,他依然没能和组织取得联系。

在上海,他遇到了许多黄埔的同学。这些曾经一起学习、一起训练的青年军官们,虽然信仰不同,但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都充满了愤慨。

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在韩浚的号召下,他们成立了“黄埔革命同学会”,以笔为枪,以文为弹,在上海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蒋介石的叛变罪行,宣传革命思想。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一手创办的,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在当时社会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黄埔革命同学会”的成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阵阵涟漪,引起了上海滩各界人士的关注。

韩浚的想法很简单,他相信凭借“黄埔革命同学会”的影响力,自己找不到组织,组织也一定能找到自己。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地下党员的活动极其隐蔽,过度的曝光,反而会招致危险。

“黄埔革命同学会”的声势越来越大,韩浚的名字,也频繁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条。他的行为,自然也引起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注意。

一天深夜,一群荷枪实弹的特务冲进了韩浚的住所,将他再次逮捕。这一次,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蒋介石得知韩浚被捕的消息后,并没有像对待其他“政治犯”那样关进监狱,而是将他软禁在一处环境幽雅的别墅里。

校长亲自下令“优待”自己曾经的学生,这让韩浚感到意外,也让他隐隐感到不安。果然,没过多久,蒋介石便亲自登门拜访了。

蒋介石一进门,便热情地握住韩浚的手,脸上堆满了亲切的笑容,仿佛两人不是阶下囚与阶下囚的关系,而是多年未见的老友重逢。

简单的寒暄之后,蒋介石话锋一转,语气诚恳地说道:“韩浚啊,我知道你是个人才,当初在黄埔的时候,我就对你印象深刻。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我希望你能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要再被共产党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了!”

韩浚当然明白蒋介石的来意,但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淡淡地说:“校长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现在身陷囹圄,又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

蒋介石哈哈大笑,仿佛早就看穿了韩浚的心思,他拍了拍韩浚的肩膀,说道:“只要你愿意,我可以既往不咎,给你高官厚禄!你是黄埔的学生,我信任你!”

面对蒋介石抛出的橄榄枝,韩浚的内心再次陷入了挣扎。一边是充满荆棘和危险的革命道路,另一边是舒适安逸、充满诱惑的荣华富贵,他该如何抉择?

在软禁的日子里,韩浚每天都会想起在黄埔军校学习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些曾经一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奋斗的同学们,想起自己曾经的誓言。

现实的残酷和内心的恐惧,最终还是战胜了理想和信念。韩浚开始说服自己:革命的路太苦太难,自己已经为革命付出了太多,是时候该为自己而活了。

最终,在金钱、权力和地位的诱惑下,韩浚选择了妥协,转而成为了一名国民党的军官。

投蒋后的韩浚,其实并不被信任,一直没有担任要职。抗战的时候,韩浚打了不少大仗,包括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外围战,第二、三次长沙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等,但直到1945年春才被任命为73军中将军长。73军是一支杂牌军,隶属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王耀武仅是黄埔三期生,如今却成了韩浚这位黄埔一期老大哥的顶头上司。

抗战胜利后,韩浚的73军被调往山东济南,受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节制。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发起莱芜战役,短短三天,韩浚的73军便全军覆没。

当时,韩浚心知大势已去,匆匆换上了一件普通士兵衣的服,混杂在溃败的兵流中,向着吐丝口奔逃,但解放军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韩浚连同这些溃兵都做了俘虏。

在清点俘虏时,一个73军军官被押解着从韩浚身边经过,他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猛地指向韩浚,对着身旁的解放军战士高喊道:“报告长官,他,他就是我们的军长韩浚!”

被认出的韩浚很快就被带离了队伍。他先是被送到潍坊解放军官训练团学习,之后又被送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开始了漫长的改造生涯。

1955年9月,举国欢庆的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在北京举行。远在功德林的韩浚也从广播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当听到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时,他却久久地沉默了。

这两人都是韩浚在黄埔军校时的同学,可如今他们是共和国将军,而曾是秋收起义副总指挥的韩浚却沦为了功德林战犯,这不禁令人唏嘘不已,也让韩浚悔不当初。

不过,韩浚当时的运气确实有点背,但如果他当时再坚定一点,还是可以重头再来的,毕竟陈赓当年也被蒋介石抓了,但无论老蒋怎么劝,陈赓就是不叛党,最后在党组织的营救了成功归队。

1961年12月,韩浚作为第三批人员,被特赦释放。通过征求意见,韩浚选择回到老家湖北武汉定居,之后相继担任了湖北省政府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务。1989年9月7日,韩浚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

11 阅读:6671
评论列表
  • 2024-09-05 18:22

    他可不能与陈赓比!他要是再坚定一点或许啥也不是!

    亮仔 回复:
    那就是烈士
  • 2024-09-02 12:44

    人生没有也许

  • 2024-08-30 10:32

    人的一生重在选择

  • 2024-08-30 12:39

    不是意外,是道不同。

  • 2024-09-19 15:57

    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