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Huc, Evariste Régis and Joseph Gabet (1987). Travels in Tartary, Tibet, and China, 1844–1846 .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Molè, Gabriella, 1970, The T'u-yü-hun from the Northern Wei to the time of the five dynasties. ed Estremo Oriente. p. xxiv.
研究表明,一些欧洲血统在公元1200年左右与东亚人群混合,为土族基因贡献了约7.7%,这些欧洲血统的来源可能是丝绸之路上的商人……
土族(Monguor people),大多数人口居住在中国青海省和甘肃省,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人口约为241,000人。
土族语属于蒙古语系,但深受当地汉语和藏语方言的影响。土族语原没有文字,自1979年起,学者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基础的拉丁字母编写出土族文字。如今,几乎所有土族人都会说汉语,他们大多数人从事农业,有些人饲养牲畜。
土族的族源是中国古代鲜卑人的支系,隋唐时曾在今青海省建立强大的吐谷浑国,后受到吐蕃的进攻,臣服于唐帝国。唐帝国后期时被称为土浑。后来土浑又依附于契丹辽帝国。
西方出版物中称土族人为“Monguor(蒙古儿)”,来自于他们的自称——“察罕蒙古人”(或“白蒙古人”)。土族源自慕容鲜卑,后吐谷呼汗与慕容鲜卑分离,由于肤色较浅,历史上被称为“白部”。
土族的先民在中国宋朝时,和党项人联合建立西夏。西夏被蒙古帝国灭亡后,吐谷浑人加入蒙古军队,在元帝国时地位很高,与中亚西域色目人相同。
西夏的国号全称是“白高大夏国”, “白”是指创始民族——鲜卑族后裔,这与他们“察罕”的称呼一致,源于他们的起源——“白部”。
当蒙古人在十三世纪崛起为强大力量时,鲜卑和蒙古的民族名称发生了逆转。这在一些鲜卑后裔被称为“察罕蒙古人”(或“白蒙古人”)时得到体现,从而产生了西方出版物中所知的“Monguor(蒙古儿)”这个民族名称。
“白蒙古”一词最早出现于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居住在阴山附近的鲜卑后裔自称为“白蒙古、白鞑靼和汪古部”,加入了铁木真的阵营。汪古部人受到与蒙古人相同的待遇,并参与了对中亚和欧洲的西征。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土族的先民继续在中国的军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明朝中叶开始,土族人的牧场被收归国家所有,他们的马匹也被征召入军队,并被北方的蒙古人掠夺。
随着原始土族人群体以不同村庄的形式定居下来,生活方式转向定居农业,配以低限度的畜牧业。
此外,通过对土族DNA序列的研究表明,一些欧洲血统在公元1200年左右与东亚人群混合,为土族基因贡献了约7.7%,这些欧洲血统的来源可能是丝绸之路上的商人。
参考资料
Huc, Evariste Régis and Joseph Gabet (1987). Travels in Tartary, Tibet, and China, 1844–1846 .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Molè, Gabriella, 1970, The T'u-yü-hun from the Northern Wei to the time of the five dynasties. ed Estremo Oriente. p. xxiv.
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