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风在校文化 2025-01-07 15:22:38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列御寇,亦作圄寇,又名寇,字云。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在其著作《列子·说符》中,留下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并强调“贵虚”。

但由于人们根本没有“道学是科学研究”这个概念,对列子思想也只能垃圾解读成如下图所示:

为何说这种解读是垃圾解读?

原因如下:

1)道学是古老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2)科研活动首先要对事物起因进行分析研究,而古文中,关于事物起因的描述:

①“阴虚(殷墟)、虚无”,强调事物起因的“虚无缥缈,难以琢磨”的特点。

在行文阐述当中为了便于书写,又简化为:阴、无。

所谓“贵虚”,特指尊重、重视事物起因。也就是“重视问题原因”。

②圣人,在《道德经》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的解读中,我们已经清晰:

圣人=理论性科学家。或者说:科学原理的探索发现者。

3)“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翻译过来:理论科学家,在科研活动当中,不过分在乎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分析观察,而是在乎对内在原因的分析观察。

其中,“存亡”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由因而起由果而终”的过程。并非事情成败,国家兴亡,权力更迭等等。而是指:这件科研活动搞没搞完。

【原文奥义译文】

理论科学家,在具体科研活动中,不太在乎科研活动有没有结束,而十分关心其深层次原因有没有找到。

1 阅读:16